新疆517朵“蒲公英”迎着春风去播种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8 16:57 2

摘要:在为期12天的书法培训中,从殷墟甲骨到敦煌经卷,从《兰亭序》到《祭侄文稿》,从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到行书,学员们对话千年文明,触摸书法真谛,刷新书法教育认知。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王琦铭

4月25日,第十届新疆书法教师“蒲公英计划”公益培训班收官,517名中小学教师成为一朵朵迎风播种的蒲公英。

在为期12天的书法培训中,从殷墟甲骨到敦煌经卷,从《兰亭序》到《祭侄文稿》,从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到行书,学员们对话千年文明,触摸书法真谛,刷新书法教育认知。

4月25日,第十届新疆书法教师“蒲公英计划”公益培训班517名学员结业,优秀学员受到表彰。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王琦铭摄

意义非凡,再开班10期

“希望新疆书法教育以‘大气度’彰显文化自信,以‘新高度’培育书法英才,以‘真温度’讲好中国故事。”全国“蒲公英计划”公益培训项目总督学、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金晓明出席结业仪式时说。

“蒲公英计划” 已将书法教育的种子播撒至全国二十余省(区、市)。11年来,新疆累计培训了12000余名各族中小学书法教师,为传承书法技艺,增强文化认同等作出了积极贡献。

金晓明教授说,今后还将再举办10期“蒲公英计划”公益培训班,让更多的新疆中小学教师得到线下普训、在线进修等机会,让千千万万个孩子成为携带中华文化基因的建设者,这个意义将是非凡的。

4月25日,第十届新疆书法教师“蒲公英计划”公益培训班结业典礼后,一位学员向金晓明教授(左二)介绍自己创作的书法作品。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王琦铭摄

将一颗颗种子送往更远的绿洲

喀什市第二十八中学教师田涛作为学员代表在发言中说:“这不是单纯的技艺传授,而是一场文明种子的远行。这让我懂得三尺讲台上的每一笔示范,都是对中华文明的守护与传承。我愿将一颗颗种子送往更远的绿洲,让孩子们执笔书写挺直脊梁。”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让书法在家乡、校园绽放光彩,带领孩子们写好中国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学员代表、托里县庙尔沟镇寄宿制希望学校教师加得拉·托海在发言时说。

我们都是蒲公英

结业典礼后,大家参观了学员作品汇报展览。

参加此次培训的和田地区于田县教师古再奴尔·买吐送、乌鲁木齐市教师马莹、喀什地区喀什市教师布威麦尔耶姆·阿卜杜热西、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教师曹丽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师王博联手,用不同书体书写了一幅作品《我们都是蒲公英》,表达愿望。

王博在读研究生时就钻研新疆若羌县出土的汉简,这次培训中系统学习了篆刻知识,收获非常大。布威麦尔耶姆书写楷书有了明显进步,对篆书、行书更进一步了解,她说草书超级潇洒飘逸,但自己暂时写不了。曹丽梦对书法有了全新感悟,她所在学校每天有二十分钟的书写练习,书法老师们手把手教学生打好基础。马莹上大学的时候学过一些书法,这次在章法等方面得到了精进,获评优秀学员。古再奴尔则对在校园普及书法充满信心和期待。

4月25日,第十届新疆书法教师“蒲公英计划”公益培训班5名学员共同书写的作品《我们都是蒲公英》。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王琦铭摄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笔墨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新疆书法教师“蒲公英计划”公益培训项目负责人彭正勇对培训中的一个场景印象深刻:一位学员深夜临摹颜真卿《祭侄文稿》时说,以前只教学生写“横平竖直”,现在才懂得,每一笔都蕴含着古人的精神气节。这正是书法培训赋予的人生启迪。

4月25日,第十届新疆书法教师“蒲公英计划”公益培训班学员布威麦尔耶姆·阿卜杜热西展示自己的篆刻作品和用习作制作的花束。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王琦铭摄

“每位学员都是一朵‘蒲公英’,回到校园后,请努力推动‘书法 +’教育融合创新。”彭正勇勉励全体学员,“请记住:当你在黑板上写下 ‘人’字,便在传递顶天立地的做人之道。愿你们的课堂,成为播撒文化自信的沃土,让每一所校园都成为墨香绽放的花园,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笔墨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来源:阿克苏市零距离【x】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