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日的牛塘,万物复苏,漫步在村道巷陌,一片片绿意盎然的小菜园悄然点缀其间,春的气息铺面而来。牛塘一社区的“一点红”小菜园、丫河村的“留芳园”、塘口村的“联谊菜园”、漕溪村的“海棠蔬香农场”……这些方寸之地不仅成为了村民的“心头好”,也成为了打造醉美家园的生动缩
春日的牛塘,万物复苏,漫步在村道巷陌,一片片绿意盎然的小菜园悄然点缀其间,春的气息铺面而来。牛塘一社区的“一点红”小菜园、丫河村的“留芳园”、塘口村的“联谊菜园”、漕溪村的“海棠蔬香农场”……这些方寸之地不仅成为了村民的“心头好”,也成为了打造醉美家园的生动缩影。
小菜园里藏大美
从“脏乱差”到“绿净靓”
曾几何时,村头巷尾的荒地、闲置地块杂草丛生,成了环境整治的“顽疾”。如今,牛塘镇以小菜园建设为抓手,将零散土地整合成规整的种植区,种上时令蔬菜、花卉,搭配护栏、歇脚亭,昔日的“卫生死角”摇身变为“网红打卡点”。
远近闻名的丫河留芳园是牛塘最早打造的小菜园,通过将荒废的“闹心塘”改造为水清岸绿的“幸福塘”,打造出融合生态美与产业美的田园景观,不仅点亮了美丽乡村的一角,更让村民闲暇之余有了可驻足流连的宝地。而毗邻丫河的塘口村也有自己的田园风光,占地20亩的联谊小菜园,曾是滆湖退渔还湖后闲置的“空白区”,村委通过土地流转、基础设施改造和绿色种植技术,让村民实现了“自种自收”。漕溪村的海棠蔬香农场,涵盖了共享菜园、果蔬采摘、休闲垂钓、花墙打卡、露营踏青等多个项目,成为了漕溪村有效利用土地资源、营造绿色健康生活的创新尝试。
如果说美丽乡村里的小菜园是贴合了自然肌理的“本色出演”,那集镇区里的小菜园则用一片绿意打开了视觉,让人眼前一亮。牛塘一社区的一点红小菜园,便是社区整合老旧小区周边的散乱菜地,结合“白改黑”道路升级和主题口袋公园建设而打造的惠民小菜园,春光中,满目生机,盎然生趣。
小菜园里育主体
从“门前雪”到“共同体”
小菜园的“逆袭”背后,是牛塘镇深化乡村治理的智慧。从小菜园建设之初,便坚持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让关于老百姓议题由老百姓商量决策。村(社区)组织开展援法议事活动,召集村民代表、党员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律明白人等多元主体参与,一方面从思想根源上解决老百姓门前屋后“自留地”的认知,保障村民“菜篮子”,消除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也将建设推进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摊出来探讨,明确责任田认领、组织管理机制等内容,确保后续工作规范高效。
尊重民意是基础,调动民力是保障,为了以小菜园建设为契机,带动多元治理主体力量的培育,村(社区)纷纷亮出了十八般武艺。漕溪村将向社会广泛招募认领家庭,引流社会力量参与种植,盘活土地资源,带动共治活力。牛塘一社区特别划分了“党员公益田”“退役军人公益田”,链接共建单位、组织助农志愿队伍,充分发挥先锋力量。卢西村立足“铭扬菜园”,组织学生志愿者参与墙绘制作,将“羊家村”文化和耕读文化融入其中,扮靓了小菜园的边边角角。
小菜园里种新风
从“独乐乐”到“众乐乐”
盘活阵地,服务于民。建成后的小菜园不仅成为了一隅风景,更是文明新风的播种之地。在这阡陌之地,理论宣讲、文化体育、知识科普、劳动实践、社区互助等内容连番上演,能量也从“田间”传递到“心间”。
结合二十四节气开展的节气小课堂,在菜园实境组织的“理论金句”宣讲,打破传统授课模式,变“灌输式”为“体验式”,让课堂“活”起来;结合时令推开的农耕研学、趣味“植树”活动,诚邀各个年龄层的村(居)民跟随辖区内的种植专家掌握育苗、施肥、培土等系列步骤,在沐浴阳光中贴近自然,感受美好;将小菜园开发成亲子运动、多彩市集的阵地,面向辖区困难户、老年人开展暖心送“蔬”活动,实实在在的互动交往让守望相助、互惠和谐持续升温。
“环境美了,人心齐了,日子更有盼头了!”这是牛塘村民的共同心声。如今的牛塘,小菜园不仅是餐桌上的“菜篮子”,更是乡村治理的“试验田”、新风培塑的“活课堂”。种下春光,收获幸福,在这里,一垄垄新绿承载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书写着牛塘从“颜值”到“气质”的升华。
这个春天,不妨来牛塘的小菜园走走。触摸青砖砌就的篱笆,嗅闻泥土混着菜花的芬芳,感受乡村振兴的脉搏如何在一畦畦春光中跳动。借这一缕春光,或许,你也能在这里种下属于自己的“诗与远方”。记者:徐晶玮
编辑:何天蕾
审核:陆卫东 鞠燎原
转载请注明来源:今日武进
来源:今日武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