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可不是盲目猜测,4月21日沃尔玛、家得宝、塔吉特于白宫同特朗普共同商讨145%的高关税使得零售行业供应端受到冲击的问题后,这些大型的零售企业纷纷恢复了关税政策实施以前和中国供应商的合作关系。
文 | 沧海阅铭
编辑 | 沧海阅铭
“文内所有信息皆出自权威媒体”
先说一个利好的消息,未来一个月的关税将有可能下调。
这可不是盲目猜测,4月21日沃尔玛、家得宝、塔吉特于白宫同特朗普共同商讨145%的高关税使得零售行业供应端受到冲击的问题后,这些大型的零售企业纷纷恢复了关税政策实施以前和中国供应商的合作关系。
这说明了这些大型企业也愿意相信未来一个月内的关税会下调,否则不会冒险去承担这样的关税开支。
那么为什么大家都认为短期未来的关税会下调呢?
美国三大股指的暴跌,实际上反映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美国的经济增长正在放缓,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的上升愈演愈烈,可能会使得美国经济步入滞涨的状态。
同时会使得美国民众不信任市场和政府,降低对未来的预期,最终导致美国经济大环境的低迷。
除了经济的波动以外,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推进对特朗普本身也形成了一种威胁。美国广播公司、《华盛顿邮报》与益普索集团联合对特朗普的任职进行了民意调查。
4月27日公布了调查结果,据悉,特朗普任期百日的支持率仅为39%,较2月支持率下降了6%,创下了过去80年历任总统执政百日支持率的历史新低!
特朗普政府一意孤行,企图通过关税政策来约束其他国家的发展 ,却疏忽了这样的霸权政策也会对美国境内的行业形成反噬。
曾经大力支撑农行业发展的美国政府,如今由于关税战的不确定性,使得美国的一些农场主面临着成本大幅上涨,需求不足的压力。
如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农场主艾德·摩根所说:“肉蛋类产品的营销收到了限制,主要是由于我们必须要使用塑料包装袋和相关设备,这些都会拉高成本,缩小了利润空间。”
那么为什么这些零售企业敢贸然恢复中方供应端货源的输送呢?
4月21日,沃尔玛、家得宝、塔吉特三家零售大型企业在白宫与特朗普举行了一场闭门会议。
这场会议主要是商讨了特朗普对海外盟友国实行的关税政策对这些零售企业供应链所带来的冲击。
那么在会议举行的过程中,三家巨头零售企业通过自身对市场规律的深刻把握以及对政治局面的充分透析,灵敏的捕捉到了在未来的一个月内,特朗普将会降低关税的政治信息。
于是在会议结束后,这三家巨头企业纷纷恢复了中国进口商品的货物运输,并且表示愿意支付高额的进口关税。
要知道商品从中国到美国往往是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说明商家已经完全确定一个月后中国出口美国的关税必定会下降,否则也不会冒着承担高额关税的风险去恢复与中国厂商的合作。
在特朗普政府大肆宣扬高关税政策的敏感时期,沃尔玛等大型零售厂商恢复与中国的合作关系看似是在与特朗普政府作对,实际上这样的决定是这些零售厂商的无奈之举。
为什么这么说呢?高关税使得零售厂商的成本过高,而常年稳定的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关系,使得这些厂商在短期内又找不到合适的替代厂商来为他们提供物美价廉的货源,这就导致了这些超市货架上出现大量的空缺。
沃尔玛高管在与特朗普的闭门会议中曾警告,如果持续这样的高关税政策,预计在5月10日前,全美的超市货架上将会出现至少30%的空缺。这将会直接影响到全美零售企业的销售额。
至此,我们可以发现特朗普的高关税政策是存在着诸多问题的。最明显的短板问题应该是什么呢?
首先从经济层面来看,除了我们前文所说的股指暴跌对证券市场带来的强大冲击,更大的弊端是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后果,高通胀和高失业率使得美国公民苦不堪言。
虽然说关税政策可能会满足一些选民的民族主义的心理,但是特朗普没有拿捏好孰轻孰重的问题,用少数的民族主义情绪换来的确实经济疲软。
最终导致目前特朗普任职百日支持率下降,只能说是特朗普自找苦吃。
关税战打到现在的地步,特朗普现在的处境可以说是骑虎难下了。
为什么这样子说?一方面特朗普妄图继续对外保持强硬姿态,另一方面美国经济的疲软又在给特朗普政府不断施加压力。
这也是为什么前段时间特朗普选择了暂时“软化”立场。
这样的举措既是为了稳住美国企业的强烈反对不得不向经济环境认输,同时也是为了给自己在即将到来的中期选举中赢得更多的支持率。
另外,加征关税政策使得美国政府在国际联盟中也处于风口浪尖的位置。
特朗普在自身对中国商品增加关税的同时,又以其他的条件去限制其他的盟友国限制中国的出口商品,这既是不公平的霸王条约,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天方夜谭!
举个例子,越南工厂生产环节中,60%的原材料都是来自中国,中国的供应商以低廉的价格常年为越南出口大批优质的原材料,而越南如果说和美国一起限制中国出口产品,那将会迎来成本的增加。
令特朗普政府失算的是,中国已经与众多东盟国家形成良好的经贸合作关系,今后还会继续优化笼络这样的合作关系,在这样深厚的经贸合作关系面前,特朗普的霸王条约是不会见效的。
那么关于未来的关税究竟是利空还是利好?
参考2018年特朗普实施的第一轮关税之战,持续了整整7年之久,跨越了拜登任期。那么如果这次的关税政策持续下去,中美有可能进入一个持续四年的“高关税时期”。
庞国强曾指出,高关税政策导致了供应链和品牌方感受到了剧烈的压力,美国消费需求萎缩导致了美国工厂的生产计划难以实现,很多亏损的厂家不得不选择退出行业的生产。
中国经济学家苏月也提出,如果高关税政策带来的影响蔓延至其他国家,外汇市场上更多的国家将会先后采取货币政策贬值货币,而中国的生产厂商将会在全球快速扩张。
这样的后果是各国的保护主义愈演愈烈,贸易战带来的风险非同小可。
近期也出现了降税的利好信息,特朗普曾公开表示关税设定的过高,未来关税可能会大幅下降但是不会归零。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政府正在协商将关税下调到50%以上,一些品类商品的税率可能会降低到35%-65%的区间内,并且对不涉及到国家安全的商品,其税率还会进一步下调。
但是参考2018-2019的经济局势,关税也有很大的可能性在暂缓和加码之间摇摆不定。早在2018年特朗普的任职阶段,特朗普对关税的不断加码使得中方态度不得不走向强硬。
如果说未来的关税政策继续摇摆反复,那么出口商将会在涨价-促销-降价-抢货中不断折腾,大大降低了交易效率。
中美零售商的合作关系的修复,意味着中美贸易已经进入到了新一轮的博弈。这并不是说关税战即将谢幕了,恰恰相反,这正是说明了新一轮博弈论的刚刚开始。
无论如何,多边贸易体制才是保证全球经济贸易合作伙伴关系的硬道理,是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基石。
特朗普企图打造的强硬的霸权主义的姿态,最终掏空的不仅是广大消费者的钱包,更是破碎了美式霸权的痴心妄想。21世纪的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就已经说明了国际贸易市场不会再容忍任何的霸权施压。
来源:陈大官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