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意念操控机械臂夹起小旗,当蛋白酶在姜撞奶制作中神奇显效,当机器人战车在赛道上激烈角逐……近日,珠海市实验中学2025年科技节开幕,这场以“创新·融合·成长”为主题的科技盛宴,瞬间点燃了校园的创新热情,全方位展现了学校科技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卓越成果。
当意念操控机械臂夹起小旗,当蛋白酶在姜撞奶制作中神奇显效,当机器人战车在赛道上激烈角逐……近日,珠海市实验中学2025年科技节开幕,这场以“创新·融合·成长”为主题的科技盛宴,瞬间点燃了校园的创新热情,全方位展现了学校科技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卓越成果。
学生创意喷涌,科技魅力四射
走进科技节现场,惊叹声与欢笑声此起彼伏。在脑机接口体验区,高二(3)班李同学头戴EEG头环,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脑屏幕。随着他集中注意力,面前的机械臂缓缓抬起,精准夹起桌上小旗,引得现场掌声雷动。指导老师王教授介绍,这正是意念控制技术在教育领域的生动应用。
学科+科技展区同样亮点十足。新疆班的阿依古丽一边熟练演示姜撞奶制作,一边兴奋地讲解:“看,这就是蛋白酶在起作用!”身旁汉族同学小林则快速记录着pH值变化,两人默契配合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拍照。
最热闹的当属机器人竞技区。红蓝两队的战车在赛道上灵活穿梭,精准射击、巧妙避障。操控席上队员们紧盯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速舞动;场边观众加油声一浪高过一浪。赛后,获胜的蓝队队长激动地说:“我们调试了整整三天代码,这一刻太值了!”
科技节活动现场
此外,AI机器人、3D打印、环保科技、航天模型等项目中,学生们的创造力同样令人惊叹。物理与科技组搭建的光伏智能灌溉系统,完整呈现绿色能源应用链条;艺术与科技组创作的“声动黏土”音乐装置,将抽象声波振动转化为可视化艺术体验,充分展现了学生们对学科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及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多方联动,构建科技教育生态圈
本次科技节,珠海市实验中学特邀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和广东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团队加盟,带来脑机接口、无人机编队等前沿科技展示。金湾区科学技术协会精心设计的STEM挑战赛,通过液压机械臂、激光打靶等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工程原理。这种高校科协与学校的强强联手,构建起开放共享、创新实践的科技教育生态圈,实现了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在互动环节,学生们的奇思妙想令参与的专家和老师们纷纷点赞:“这些创意充满新意,说不定未来就能变成真实的产品!”
科技节活动现场激光打靶受欢迎
贯通培养,探索创新人才成长新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创新推出的“初高中一体化贯通培养”模式在科技节上大放异彩。通过设立集团校初中“科创班”,打破传统学段壁垒,实现初高中课程衔接、师资共享。同时,学校与11所高校达成深度合作,搭建起稳固的人才输送桥梁,将高等教育资源精准对接中学教育需求。这一模式为学生构建了“兴趣启蒙 -能力提升 -专业发展”的完整成长链条,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和持续培养提供了有效路径。
科技节现场科技元素拉满
民族文化交融,奏响团结乐章
此外,科技节特别设置的民族文化展区,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醒狮与艾德莱斯绸交相辉映,汉族与新疆学子手拉手欢歌笑语,生动诠释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民族团结精神。
科技节现场新疆学生带来精彩表演
自2005年学校新疆班办学以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课程、实践、管理、发展育人的多维联动,形成“适应 -理解 -认同”的递进式培养路径。20年来,三千余名新疆学子从这里走进理想学府,毕业后奔赴祖国各地,成为民族团结的践行者。这一教育“山海情”荣获珠海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成为学校育人工作的闪亮名片。
近年来,珠海市实验中学积极响应国家科技教育战略,将“创建科技高中”作为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完善科技课程体系、加强教师科技素养培训、加大科技教育投入,学校在科技教育领域成绩斐然,先后获评广东省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首批广东省中小学创新人才培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此次科技节成功打造了多元融合、开放共享、创新实践的科技教育生态圈。展望未来,珠海市实验中学将持续深化“校 -政 -企 -社”多方协同机制,以更丰富的课程资源、更专业的实践平台、更开放的国际视野,为学子们铺就通往科技殿堂的道路。教育的本质在于点燃火种,当科技教育融入学生成长血脉,珠海市实验中学在科技节播下的每一颗好奇心,都将照亮学子们未来的星辰大海。
文|何叶舟
来源:羊城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