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70年代的名表行业除探索新的产品形态,材质创新亦是这一时期的主题。以如今广受欢迎的904L钢、钛金属、复合纤维为例,它们均在1970年前后首次运用于表壳加工制造。
[腕表之家钟表文化]1970年代的名表行业除探索新的产品形态,材质创新亦是这一时期的主题。以如今广受欢迎的904L钢、钛金属、复合纤维为例,它们均在1970年前后首次运用于表壳加工制造。
如今提起904L钢,玩家首先想到的便是劳力士。基于904L钢的“蚝式钢”,凭借良好的耐腐蚀性与光泽度,已广泛运用于劳力士有所钢制腕表。根据品牌官网说法,“1985年,劳力士成为首个选用这种904L钢打造表壳的制表品牌”。其实904L钢在名表领域的应用,可追溯至1971年。这年欧米茄推出的海马Ploprof 600米潜水表,表壳使用供应商提供的一种名为“天王星钢(Uranus Steel)”的合金打造——而它正是904L。
欧米茄海马系列Ploprof 600米潜水表(1971年)
历史款海马Ploprof 600米潜水表(型号166.077)于1971年至1979年投产,名称源自法语“专业潜水者(Plongeurs professionnels)”的首字母缩写。它采用一种特殊的表壳设计,由一块完整的钢制成,没有传统的底盖结构,以减少液体浸入风险。该作独特之处在于,表冠位于3点钟方向,与之对应的是2点钟方向的红色按钮。当按下红色按钮,方可解锁旋转表圈。考虑到表圈解锁装置的使用频率高于表冠,因此将其放置于更方便操作的位置(并非是一枚左撇子腕表)。
欧米茄海马系列 Ploprof 1200米潜水表 Summer Blue(2023年)
时间来到2009年,这年的巴塞尔国际钟表珠宝展,欧米茄以此为蓝本,重现了这枚历史潜水表的风采。新品延续原作独特的表壳造型,在此基础上新增选入式底盖,下方搭载8500型至臻天文台机芯。历史款海马Ploprof 600米潜水表采用一体式设计,不具备排氦阀。现代版本加入了排氦装置,防水性能提升至1200米,表壳材质从原作“天王星钢”变更为316L钢。
作为现代名表最受欢迎的材质之一,钛不仅具有耐腐蚀、轻盈的特性,其沉稳低调的浅灰色亦与运动腕表相得益彰。上至数十万元的豪华运动表,下至千元级亲民品牌,均推出过相应的产品。钛在自然界中非稀有金属,但受制于冶炼技术,直到上世纪30至40年代才被发掘并运用于航天领域。至于引入名表行业,则要等到1970年。
西铁城X-8 天文台腕表(1970年)
由西铁城推出的X-8天文台腕表,是首款公开发售的钛金属腕表。该作上市之初售价达到了45,000日元(折合当时汇率约421美元),是品牌售价最昂贵的腕表之一。它采用鲍鱼壳,包括表圈及表冠在内的组件,由纯度高达99.6%的钛制成。X-8搭载独特的0820型电能机芯,依托纽扣电池供电,驱动机械摆轮旋转,振频3Hz。这种介于机械机芯和石英机芯之间的技术,最早由汉米尔顿运用,如今已被更精准、成本更友好的石英技术取代。作为钛金属腕表领域的先驱,X-8对西铁城品牌乃至整个行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进入现代,该材质仍然在西铁城产品线中占有重要地位,品牌将其命名为“舒博钛(Super Titanium)”。
天梭Sideral S 腕表(1971年)
将复合材质运用于高级制表,同样是现代风格名表的重要特征。常见的复合材质包括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陶瓷纤维等。早在1971年,天梭推出的恒星S(Sideral S)腕表就率先使用玻璃纤维制造表壳。该作采用硕大的42毫米一体式表壳,隐藏了表耳结构,部分型号还引入了高对比度配色。其搭载的天梭784型机芯是一枚振频18000VPH的自动上链机芯,可提供40小时左右的动储。
现代天梭恒星系列腕表(T145.407.97.057.00)
与从经典之作挖掘灵感,重现PRX系列的做法类似。2023年天梭重启“恒星(Sideral)”系列。现代恒星腕表延续原作鲍鱼壳的特点,将尺寸略微调整至41毫米,并使用时下更流行的锻造碳纤维打造,每款腕表均呈现独特的纹理。相应地,机芯也升级至现阶段品牌的主力机芯POWERMATIC 80。
从最初的贵金属到现代高科技复合材料,材质变迁亦是腕表发展史的缩影。而1970年前后,正是各项新兴材质首次投入高级制表,不断尝试与创新的年代。未来随着材料科学进步,表壳材质必将更加多样化,兼顾环保与个性化需求。(图/文 腕表之家 萧峰)
来源:腕表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