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夏天,苹果CEO库克信誓旦旦,让全世界iPhone用户在今年4月都能用上苹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结果显然是跳票了,苹果智能最快也得2026年见了。
作者 | 荣智慧
编辑 | 向现
唯物的中国芯片产业深度观察
近日,苹果公司大规模重组旗下语音助手Siri工程团队。由于接连跳票,Siri不得不靠“大换血”挽救颓势。
去年夏天,苹果CEO库克信誓旦旦,让全世界iPhone用户在今年4月都能用上苹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结果显然是跳票了,苹果智能最快也得2026年见了。
靠AI这个最大的“卖点”,iPhone 16曾给“果粉”扎了一剂强心针。然而,欺骗不能长久,iPhone 16没有AI,iPhone 17也未必有。
照这个趋势,还会有人买iPhone 17吗?
苹果一直守着十多年前的套路:拿出一个产品,用一场发布会告诉人们,“这就是未来”!时代不同了,现如今大家看到的“未来”也太多了。光画饼不和面——苹果越来越乏善可陈。
苹果智能,一直跳票
“丑陋且令人尴尬。”这是前Siri高级总监罗比·沃克对新版Siri开发进度的评价。
苹果智能已经跳票两回了。
去年6月苹果智能第一次亮相,华尔街和消费者皆大欢喜,期盼迎来配备人工智能功能的Siri。去年9月,苹果宣布“更具个性化的Siri短期内不会推出”。近期又宣布“升级版Siri预期发布时间为2026年”。
连公益机构“全国广告审查委员会”(NAD)都看不下去了,要求苹果把去年的广告下架。
这则发布于2024年6月的广告,涉嫌提供“虚假信息”。广告中,iPhone用户看到一个人迎面走来,就是死活想不来是谁,赶紧询问Siri是不是在某个餐厅见过。只见Siri有条不紊地搜索手机上的日历、邮件和信息纪录,迅速为用户作答。
广告展示出一系列Siri的新功能,包括苹果自研大模型,可以调取用户储存的本地信息和多维度数据,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回答、更智能的上下文理解能力,也能帮用户完成填表格等琐碎工作。
结果,一直到现在,iPhone也没有这么多功能。自研大模型也没有影子,仅能调用第三方大模型。
生气的不只是公益组织,还有广大消费者。今年1月,一些美国用户投诉iPhone的人工智能功能“通知摘要”断章取义地提炼新闻,显示虚假信息;而且Siri会捏造PDC世界飞镖锦标赛的冠军,也答不出准确的美国超级碗比赛结果。
在苹果官方网站上,苹果智能“现已推出”的字样已经撤销。
“现已推出”的字样已被撤销
要知道,去年6月的苹果开发者大会,差不多45%的时间都留给了苹果智能。气氛都烘托到这里了,一年过去,就只剩消费者“就这”的怀疑。
值得进一步思考的是,由于目前大模型的准确率本身不算太高,那么,至少在需要准确度的领域,AI产品可能并不是那么有用。
比如你需要去机场接老板,说“嘿Siri,我老板XXX的航班几点降落?在首都机场还是大兴机场?”理论上,Siri应该搜索你和老板的全部对话,然后复制航班号,去搜索引擎上查询航班起降时间和地点。
如果Siri百分之百正确,那么你将省去不少时间。但是,如果Siri正确率是98%,那么你依然有2%的可能性跑到大兴机场,让等在70公里外首都机场的老板大发雷霆。
管理层,大换血
新任Siri工程主管麦克·罗克维尔(Mike Rockwell),已经从Vision Pro团队抽调多名核心成员接管关键职位,打算通过技术架构调整和人才换血,扭转Siri在AI领域的长期颓势。
调整中,前人工智能主管约翰·吉安南德里亚和前Siri主管罗比·沃克均被剥夺部分职责。
Vision Pro的操作系统负责人兰吉特·德赛会主导Siri底层平台研发,奥利维尔·古特克内希会接手Siri用户体验团队。软件工程师内特·贝格曼和汤姆·达菲也加入Siri,运行底层架构。
长期领导Siri的大卫·维纳斯基接管一个新小组,负责语音相关工作。
这些迹象表明,罗克维尔新官上任这几把火都有共同的思路——用Vision Pro的人替换原Siri的人。
可是,Vision Pro也不是什么成功项目。售价高达3499美元的头戴式VR设备,一言以蔽之:价格荒谬、佩戴不适且啥用没有。
也许,尽管Vision Pro没取得商业上的成功,但团队技术实力在苹果内部堪称一流,属于库克的“救命稻草”。因此,现在该技术团队不得不双线作战:一路搞Vision Pro,一路搞Siri,毕竟没了苹果汽车,苹果公司就剩这俩拳头产品了。
还有一个“遥遥无期”的产品,是AI升级版的智能手表。有媒体宣称,苹果正在研发搭载摄像头和视觉智能的苹果手表,用户通过手表拍照后,可以利用AI总结或翻译照片中的文本,识别某些物体、地标或动物。
当然,这款新产品什么时候发布也没人知道。
虽然苹果从去年开始,大张旗鼓地宣布自己全力投入“AI战争”,宣传“包装”十分精美,但效果始终不达预期,市场的信心也日益低落。
也许因为外部预期太高,也许因为内部策略混乱,苹果留下了不少“空头支票”,AI之路阻碍重重。
手机,苹果掉队
苹果的竞争对手都在小步快跑。
谷歌将在下一代Pixel 10手机上部署全新的AI智能助理——Pixel Sense,相比于之前小参数版本的Gemini,Pixel Sense更强调在设备端侧处理用户数据,在增强隐私保护的同时实现更快的响应速度。
今年2月,亚马逊Alexa语音助手有了由genAI支持的新版本。
同时,在中国市场,iPhone逐渐失去了吸引力。
据Canalys数据,2024年第四季度,iPhone在中国的销量大幅下滑25%,是前五大智能手机品牌中唯一负增长的品牌。2025财年第一季度,苹果大中华区营收大跌11.1%,销售额降至185.1亿美元。
中国大陆市场只能手机出货量和年度增长率(2024年第四季度)
根据IDC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小米、华为、OPPO、vivo和苹果,位列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前五名。其中苹果是前五名中出货量唯一下滑的厂商。
同样是在今年第一季度,由于DeepSeek爆红,华为、荣耀、OPPO、魅族等中国手机品牌纷纷接入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R1,立刻抢下“AI手机”的制高点。在此之前,中国智能手机均已具备平台级AI能力,基本做到“一句话点咖啡”。
或者说,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AI手机没啥神秘的。而对于苹果来说,“AI”反倒成了他们逗引公牛的一块红布,发现形势不太好,就赶紧把红布掏出来抖一抖。
这种做法,对于一家市值3万亿美元的科技帝国来说,实在不太体面。在乔布斯时代,只有第二天能发货的产品,才会出现在前一天的新闻上。而“苹果智能”消息发布,距离该功能面世,中间至少隔了两年。
虽然一个月前库克来到中国,先后在北京和上海露面,未来苹果智能也有望由阿里通义千问提供支持,但是,一再“掉队”的苹果,光凭CEO拉人气已经很难再赢回中国消费者的好感。
来源:乘风破浪的漂流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