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8年,一名22岁来自贵州的大一新生,带着患精神病的母亲,跨越2000多公里,来到山东一所大学报到。然而,大学毕业后,他竟然拒绝了年薪55万的工作,重新回到大山。谁料,16年后,他却资助贫困学生4000多人,资金达到1000多万。
2008年,一名22岁来自贵州的大一新生,带着患精神病的母亲,跨越2000多公里,来到山东一所大学报到。然而,大学毕业后,他竟然拒绝了年薪55万的工作,重新回到大山。谁料,16年后,他却资助贫困学生4000多人,资金达到1000多万。
1988年,刘秀祥出生在贵州一个偏远山村,4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伤心过度,患上间歇性精神病,生活不能自理。
10岁那年,哥哥姐姐受不了生活的重压,先后离家出走。曾经的5口之家,只剩刘秀祥和母亲相依为命。
那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经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
于是,小小年纪的刘秀祥跟着村民一起上山采药,放学后又去捡废品,打零工,回家后再照顾母亲。
生活的艰辛,让刘秀祥更加懂得,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学费成了一大难题。
老师了解了他的情况后,二话不说帮刘秀祥垫付了学费,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来读书就好。”
小学毕业那年,刘秀祥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考进县城里的中学,可现实困境接踵而至:去县城读书,那妈妈怎么办?母子俩要住在哪里?
最终,他决定带着母亲一起去县城。村民们都不看好:“你肯定照顾不来,一周后肯定要带着你老娘回来的。”
出发前一天,刘秀祥带着母亲来到父亲坟前,放声大哭:“爸,我要带妈妈上学,给妈妈一个家,不混出人样我绝不回来!”
擦干眼泪,刘秀祥带着母亲去了县城,在学校旁的山坡上,用稻草搭了一间简易的棚子,成了他和母亲的“家”。
每天放学后,刘秀祥一路小跑回家,给母亲做饭后,又跑去捡废品,周末就去打零工,搬砖,当服务员,每周挣20元,勉强能填饱肚子。
生活越是艰辛,刘秀祥越是拼命读书。转眼3年,刘秀祥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重点高中,然而,800块钱的学费又让他犯难了。
为了赚取学费,刘秀祥跟着老乡到附近水电站打工,烈日暴晒,砖头压得他的肩膀都出血了,一流汗,伤口火辣辣的疼,他依然咬着牙,一趟又一趟的搬。
为了多挣点钱,刘秀祥白天黑夜轮着干,由于睡眠不足,好几次从100米高的架子上摔下来,好在有安全网将他兜住。
那个暑假,刘秀祥赚了1000多块钱,可交完学费后,仅剩的钱根本不足以租一间像样的房子。
刘秀祥只好租了一间闲置的猪圈,由于四处透风,他便用编织袋将四周都围了起来,带着母亲住了进去。
高中三年,刘秀祥依旧一边上学,一边照顾母亲,每天放学后还是去捡废品,常常忙到凌晨才睡觉,白天为了让自己不犯困,他就用冷水洗脸,让自己保持清醒。
然而,过度劳累加上营养不足,刘秀祥在高考前病倒了,最终以6分之差落榜。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刘秀祥拿着成绩单,绝望地瘫坐在地上,这些年的心酸浮现在眼前,他甚至想要离开这个世界。
就在这时,他翻开了以前的日记,一句话映入眼帘:当你抱怨你没有鞋时,却发现有人竟没脚。
他一拍脑门,猛地站起来:“是啊!我至少还有妈,我一定要努力考上大学!”
然而,求学路上并不顺利。
来到市里,刘秀想联系了好几所高中,都被拒绝了。有一所学校,他拜访了校长四次,校长都摇头:不行,不符合要求。
刘秀祥不甘心,第五次的时候,他扑通一声给校长跪下了:“我没有钱,但是请您一定相信我,我一年后一定考上大学。”
了解到刘秀祥的家庭情况后,校长被打动,终于同意他入学。
再次回到课堂之后,刘秀祥更加拼命读书,2008年,他考上了山东临沂大学,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他抱着母亲痛哭流涕。
可是,高兴之余,3000多元的学费又让刘秀祥犯难了,可他心底想要读书的念头很强烈:这个大学我一定要上!
于是,利用暑假两个月,刘秀祥跑去附近的矿工店打工,挣到和母亲两个人到山东的路费。
2008年9月,刘秀祥背着一麻袋行李,带着母亲跨越2000公里来到学校。他对工作人员说:“我没有钱交学费,只要给我读书,我会利用课余时间赚钱,补足学费。”
也是在这时,刘秀祥的故事被媒体报道,很多人被他的励志故事感动,纷纷要给他捐款。
但刘秀祥拒绝了:“一个人活着,不应该让人同情,可怜,应该让人可亲、可佩、可敬。我能通过兼职来解决眼前的困难,钱留给真正有需要的人。”
然而,这样一个不喜欢受资助的孩子,背后却默默资助着其他孩子。
大学4年,刘秀祥一刻都不敢松懈,他不仅很好完成了学业,照顾母亲,还利用业余时间做各种兼职,发传单、摆地摊、做家教、当服务员,一天只能睡3、4个小时。
而打工挣来的钱,他拿出一部分给母亲买药,剩下的都寄回贵州,资助之前捡废品时认识的三个弟弟妹妹上学。
2012年大学毕业后,很多单位向刘秀祥发出橄榄枝,其中一家公司开出年薪55的待遇,但他通通都婉拒了。
凭借自己的努力,刘秀祥在一家保险公司工作,月薪有12000元,由于他表现良好,公司有意将他培养成管理层。
谁料,一个电话让他做出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
原来,他一直资助的妹妹打来电话:“哥哥,我要结婚了,我不上学了!”刘秀祥一听,心里很不是滋味。
那天晚上,他辗转难眠,回想起自己的一路艰辛,他深知读书对大山孩子的重要性,如果没人拉一把,很多孩子可能会失去改变命运的机会。
第二天,刘秀祥毅然放弃高薪工作,带着母亲回到了家乡。
在望谟县,刘秀祥在一所中学担任老师。一开始,他信心满满,现实却给他浇了一盆冷水。
他发现,孩子们的基础很薄弱,有的还抽烟,谈恋爱,玩手机。看到这些,刘秀祥五味杂陈,也在想,怎么才能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于是,刘秀祥开始策划各种主题班会,了解孩子们的想法,周末邀请学生们到家里吃饭,把他们当成朋友一样相处,制定他们的成长计划。
甚至,刘秀祥还和孩子们讲起了自己的故事,带着他们去参观自己之前住的破旧的小茅屋,这些都是他曾不愿意向别人提起的经历。
然而,大部分家长认为读书无用,不同意让孩子上学,刘秀祥就骑着摩托车去家访,车上绑着音响,一遍遍播放自己的故事,但并不是每次都很顺利。
有些家庭,刘秀祥去了20多次,家长一听到摩托声就关门,甚至放狗驱逐。有一次,刘秀祥逃跑时连人带车摔下山坡,磕破了头。
即使这样,刘秀祥依旧没有气馁,8年时间里,他骑坏了8辆摩托车,跑遍了望谟县的每个乡镇,劝回1800多名学生重返校园。
对于那些贫困家庭的孩子,刘秀祥也自掏腰包资助这些孩子上学,钱不够,他开始四处借钱,但是还钱的速度赶不上借钱的速度,他只能另想办法。
于是,刘秀祥积极开展公益活动,讲述自己的故事,但是他的讲座有个“规定”,演讲不用钱,但是希望主办方能资助望谟县的两名学生。
截至2022年10月,刘秀祥全国巡回励志演讲1000多场,听众上百万人,累计牵线对接资助学生4000多人,捐助资金超过1000万元。
2018年,刘秀祥被任命为望谟县高级中学副校长,在他的带领下,本、科录取率从5年前的12%一路飙升到63%。
学生们都亲切喊他“祥哥”,还说:“只要祥哥来了,没有什么迷茫是不可以解开的,没有什么困难是不可以克服的。”
一个曾被命运按在尘埃里的少年,却在负重前行中凿出希望的光——背着母亲求学,在猪圈里苦读,从大山来又到大山去教书育人,刘秀祥用行动证明“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苦难磨砺了刘秀祥,也成就了刘秀祥,他用奋斗的力量为自己和母亲支撑起一片天,也为无数大山孩子点燃了希望!向他致敬!
参考资料:中国新闻网《千里背母上学的他曾活得像个“乞丐” 却唤醒了全县的希望》
来源:张粒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