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发力 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局——甘肃推进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地见效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8 18:21 2

摘要:去年10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文,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旨在从供需两端发力,统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放贷难的问题,引导信贷资金快速直达基层小微企业,促进小微企业实现健康发展。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曹立萍

企业活,则经济兴。

长期以来,我省数以万计的小微企业遍布各行各业,它们数量庞大,活力十足,是吸纳就业、推动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去年10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文,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旨在从供需两端发力,统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放贷难的问题,引导信贷资金快速直达基层小微企业,促进小微企业实现健康发展。

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甘肃金融监管局联合牵头,建立省市县三级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按照“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目标,打通普惠金融惠企利民“最后一公里”。

截至一季度末,全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347亿元,同比增长5.7%;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和个体工商户信用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8.4%和22.8%。

多方协作摸清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小微企业融资难,难在哪?

在记者采访中,小微企业经营主普遍反映,对目前银行小微企业信贷政策不清楚、不了解,即便有资金需求,但考虑到抵押物不足、还贷成本高以及对市场不确定性的担忧,不敢贷、不愿贷。

针对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通道不畅、信贷政策不清的问题,依托省市县三级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我省组织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全面摸排省内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融资需求,全面了解辖内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做到“心中有数”,精准帮扶,切实解决企业的融资困难。

在省市层面,充分发挥省级机制的统筹协调作用,以市场监管、税务、工信、科技等成员单位提供的相关经营主体名单为基础,确定个体工商户、A类纳税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走访目标企业,向市州推送,指导各地有重点、分步骤开展走访活动。

其次,作为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通过门户网站对外发布各区县工作专班通讯录,方便企业咨询和联系。甘肃金融监管局成立专项调研小组,对银行机构进行实地调研,推动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得到有效解决。

在区县层面,建立区县工作专班,深入摸排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搭建银企精准对接的桥梁。

“区县工作专班,是机制落地见效的抓手和基本单元,也是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核心。”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千企万户大走访”行动开展过程中,我省各地区县工作专班发挥贴近基层的优势,深入园区、社区、乡村,全面摸排融资需求,宣讲惠企助企政策,按照“合规持续经营、固定经营场所、真实融资需求、信用状况良好、贷款用途依法合规”的标准,将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推荐给银行机构,有效畅通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经过半年多时间,依托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我省各地区县专班累计走访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184.27万户,其中,走访小微企业64.2万户,基本实现小微企业走访全覆盖。

农行庆城县支行客户经理走访药王洞养生小镇周边商户。

政府“搭桥”破解银企融资困局

小微企业“喊渴”;银行的“水”放不出。当前,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放贷难并存,成为融资市场供需双方共同面临的困局。

如何打破这一困局?

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认为,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是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创新举措,需要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各方精心部署、强化保障,密切协同配合,对应进未进、应贷未贷的小微企业联合会诊,共同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建立以来,省发展改革委、省金融监管局联系省商务厅等部门,在全省建立“走访摸排—清单筛选—快速对接—跟踪问效”全流程服务模式,通过强化跨部门数据共享,督导金融机构落实差异化政策,创新精准滴灌融资模式,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融资可能性和便利性。

甘肃金盾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科技型小微企业,手里有技术、市场有需求,但每年大量的资金都投到研发和推广上,导致企业抵押物不足无法获得新增贷款,已有贷款利率高、还款压力较大。

“企业新产品订单是越来越多,可手头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进行生产,接触过几家银行,都不愿意给我们贷款,只能看着到手的订单飞了。”公司负责人张小军感慨道。

就在张小军犯难的时候,兰州市城关区小微企业融资工作专班找到了他,对企业情况进行了审核,并及时向兰州银行推荐,帮助企业成功获得235万元贷款,企业的资金难题得到了解决,订单陆续到手。

受益的不止甘肃金盾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一家,还有很多合规持续经营、有固定经营场所、经营状况良好,且有真实的融资需求、贷款用途合规的的小微企业,通过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在定西岷县,岷县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专班指导农商银行创新产品服务,采用“政府采购订单+财政担保”组合增信模式,为固定资产不足的岩桥建材有限公司,提供了300万元的贷款,为企业生产提供了资金保障。

在张掖民乐县,民乐县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专班指导工商银行民乐支行,向上级行申报为丰源薯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并在两天内完成了贷款流程的审批,为企业提供300万元信用贷款,支持企业扩大生产。

在平凉华亭市,平凉市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工作专班指导工商银行华亭支行,向上级行申请,为因近一年内经历法人和股东变更无法获得贷款支持的甘肃腾金来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开通绿色通道,提供300万元信贷资金,支持企业在新型材料领域进行科技创新。

截至目前,我省银行机构对各地专班“推荐清单”内小微经营主体新增授信4.81万户次、738.59亿元,新发放贷款4.57万户次、467.65亿元,累放贷款平均年化利率4.30%,比机制成立前降低了37个基点。

科技赋能打破“银企”信息不对称

“没想到,资金的问题就这么解决了。”兰州新融环境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梁纯娟直到现在,都感到不可思议。看了场直播,打了个电话,就从两家银行拿到了1200万元的贷款。

兰州新融环境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是我省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领域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今年以来,由于承接了省内多个大型环保项目,再加上在建项目回款周期长、部分场站未完全运行,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生产经营出现困难。

正在企业负责人梁纯娟急得不知怎么办的时候,偶然从手机上看到了兰州市城关区的“心动城关惠民助企”专场抖音直播,正在讲解小微企业信贷政策,还公布了联系电话,就试着打了电话。

甘肃省融资信用平台上线仪式现场。

“当时也就是抱着试试的心态,也没想着打个电话真的就能从银行贷出钱来。”梁纯娟回忆说,自己电话打过去,工作人员接的,在询问企业情况和融资需求后,就让她等一等,会有专人和她联系。

没几天,兰州市城关区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专班工作人员就上门找到了梁纯娟,在详细了解企业发展和融资情况后,立即指导兴业银行城关支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城关支行两家银行,基于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资质,量身定制“科技e贷”方案,为企业提供贷款支持。

“从去年11月底到今年1月,两家银行先后累计提供了1200万元的信贷资金,企业目前流动资金充裕,生产经营也恢复了正常。”梁纯娟说,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政府和银行给我们的支持,是我们坚持把企业做下去的底气。

兰州新融环境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并不是个例。记者走访时发现,很多小微企业有融资需求银行不知道,银行有好的信贷产品,小微企业也不了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已成为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贷款难的“症结”所在。

为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我省在甘肃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以下简称“甘肃信易贷·陇信通”平台)开设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申报专区,运用多维度信用数据,对企业进行数字信用画像,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

“甘肃信易贷·陇信通”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台以“征信+”的方式,在贷前获客、贷中管理、贷后预警中嵌入信用报告等征信服务,提高了金融机构贷款效率,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金融机构放贷难的问题。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甘肃“甘肃信易贷·陇信通”平台实现撮合融资459.95亿元,达到去年同期两倍。

如何长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对此,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不可能一蹴而就,须久久为功。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工作要求,各级工作机制将持续加大走访摸排力度并适时开展走访“回头看”,以更务实的作风,更优质的服务,让金融活水惠及更多小微企业等经营主体,切实帮助小微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为稳住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