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教案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8 19:59 2

摘要:学生能够正确认读“瑜、忌”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4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复述课文内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瑜、忌”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4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复述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学习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深入分析诸葛亮、周瑜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体会其神机妙算之处。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草船借箭》相关的影视片段、三国时期的地图等资料。

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播放《三国演义》的影视片段(草船借箭相关部分),引起学生兴趣。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个故事,引出课题《草船借箭》,简单介绍故事背景。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2分钟)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圈出生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

利用生字卡片进行识字教学。

带拼音认读: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正音。

去拼音认读:开火车读、小组读等方式巩固生字的认读。

学习多音字“调”,通过组词的方式让学生区分不同读音。

学习文中的新词,如“妒忌、都督”等。通过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钟)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了草船借箭这件事?

引导学生概括出故事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让他十天造十万支箭)、经过(诸葛亮巧妙准备,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让学生初步感受诸葛亮和周瑜在这件事中的不同表现。

(四)精读课文,分析人物(10分钟)

精读描写诸葛亮的段落。

找出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语句,如“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以及他对天气、曹操性格的准确判断等。

分析诸葛亮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他的智慧、自信和从容。

精读描写周瑜的段落。

找出描写周瑜妒忌心理的语句,如“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分析周瑜的行为,体会他的心胸狭窄。

(五)朗读感悟,体会智慧(10分钟)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描写诸葛亮神机妙算的部分,读出诸葛亮的智慧和自信。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诸葛亮的角度分析草船借箭成功的因素。

引导学生思考诸葛亮的智慧在现代生活中的启示。

(六)指导写字(10分钟)

出示要写的字“妒、忌、曹、督、甘、鲁、延、幔、私、寨、擂、呐、援、丞”。

教师示范书写,强调笔画顺序和书写要点。例如“忌”字,上面是“己”不是“已”,要写得窄一些。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和书写错误。

(七)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课文内容,总结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周瑜的妒忌心理。

鼓励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的其他故事,进一步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六、教学板书

草船借箭

人物性格特点在事件中的表现

诸葛亮 神机妙算、智慧、自信 巧妙借箭

来源:笑愚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