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末,国家卫健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新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首次将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两大类别纳入法定职业病范畴。值得注意的是,在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类别中新增了创伤后应激障碍(限于参与突发事件处置的人民警察、医疗卫生人员、消防救援等
2024年末,国家卫健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新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首次将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两大类别纳入法定职业病范畴。值得注意的是,在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类别中新增了创伤后应激障碍(限于参与突发事件处置的人民警察、医疗卫生人员、消防救援等应急救援人员)。为了科学地去界定这一“心理伤痕”,配套的《GBZ 337—2025 职业性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标准》也于今年4月3日正式发布。
那些为我们负重前行的英雄,
应当被全社会温柔以待,
更应获得法律的坚实守护!
值此第23个全国《职业病防治法》
宣传周之际
今年“关爱劳动者心理健康”的主题
恰似及时雨
这个国家如此重视的“心伤”是什么
职业性PTSD与普通PTSD有何不同
一起了解!
一 看不见的伤疤:PTSD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是个体经历、目睹严重危及生命或身体完整性受威胁事件后产生的心理障碍,常见于经历地震、车祸等重大创伤人群。
职业性创伤后应激障碍(occupational PTSD)指参与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后发生的延迟或长期应激反应,引起临床上明显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受损。
【职业高危人群画像】
▶ 医疗卫生人员:高频接触生死创伤场景,PTSD患病风险为普通人群2倍
▶ 人民警察:处置恶性案件后出现持续噩梦者达61%
▶ 消防救援等应急救援人员:每次火场救援平均接触3个创伤性场景
二 心灵警报!PTSD“三联征”症状揭秘
1. 大脑像失控的放映机——创伤再体验
脑海中反复浮现创伤场景,如同不停 “回放”。
以消防员为例,灭火后,工作、休息甚至睡眠中,都可能无端 “看见” 烈火、“听见” 呼救,仿若重回危险现场。
2. 心中筑起“钢铁防护墙”——回避与麻木
会本能回避与创伤相关的话题、地点,对周围事物变得麻木。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称为"创伤回避反应"。
经历过矿难救援的消防员坦言:"五年没回过老家,怕看见山体就想起塌方现场。"
3. 时刻紧绷的神经弦——高度警觉状态
始终处于高度警觉,神经紧绷,稍有动静就反应强烈。
如特警在经历持枪对峙后,深夜听见爆竹声会瞬间翻身摸枪,呼吸急促如临战场,甚至听见拉链声都误判为子弹上膛,肌肉记忆形成条件反射式防御。
三 从个人扩散到全社会:PTSD的蝴蝶效应
● 个体代价:持续心理压力致使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滋生,同时可能会引发头痛、失眠、肠胃不适等身体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 职业危机:注意力分散、决策困难,导致工作表现下滑。
● 社会成本:高额医疗支出和生产力损失。
四 科学应对:三层防护网这样构建
1.心理治疗
✔ 创伤暴露72小时内进行认知行为治疗
✔ 采用眼动脱敏(EMDR)技术消除创伤记忆
2.药物辅助(需遵医嘱)
✔ 规范使用帕罗西汀等抗抑郁药物
✔ 联合使用助眠药物改善睡眠质量
3.社会护盾
✔ 家庭支持
家庭成员每日15分钟像“情绪收纳箱”一样认真倾听,经证实可降低29%闪回频率;固定家庭日活动(如每周共餐≥3次)提升情绪稳定性。
✔ 单位行动
用人单位应当营造宽松包容的氛围,注重职工心理健康,通过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讲座等方式对职工进行系统性心理关怀;保障被诊断为职业性PTSD的劳动者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 全民助力
努力创造一个包容性的社会环境,不吝惜善意与感激,比如见到应急救援人员时点头致意,能够显著降低症状严重性,提升康复效率。
【特别提示】
职业性PTSD诊断时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 参与突发事件处理工作
✅ 6个月(含)内出现创伤性再体验、回避任何能引起该创伤性记忆的线索、警觉性增高“三联征”,或伴有情感麻木、迟钝,与他人疏离,对周围环境毫无反应,快感缺乏等;
✅ 病程超过1个月,引起临床上明显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受损。
转发传递,
让温暖与正义共同接力!
参考文献:
1.《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
2.《GBZ 337—2025 职业性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标准》
3.Scott HR, Stevelink SAM, Gafoor R, et al. Prevalence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d common mental disorders in health-care workers in England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a two-phase cross-sectional study. Lancet Psychiatry. 2023 Jan;10(1):40-49.
4.Lori L. Davis et al., The Economic Burden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in the United States From a Societal Perspective,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2022.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Western Pacific, Effectiveness of school-based CBT for Chinese children with PTSD symptoms, 2023.
(注:图片来源于版权图库,转载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撰稿:付睫、 蒋娣
编辑:陈玥言
成都疾控
●艾滋真的很可怕(有图,慎点......)
●木筷“洗干净了”也致癌?
●逆袭重生之三大绝招KO食管癌
来源:双流彭镇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