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周四清晨,高台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方海燕都会驱车数十公里,准时出现在黑泉镇卫生院的诊室里。作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业务骨干,这位扎根临床24年的副主任医师,用脚步丈量基层医疗的发展与进步,用专业赋能乡村健康的“守门人”,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沉”到田间地头。
每周四清晨,高台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方海燕都会驱车数十公里,准时出现在黑泉镇卫生院的诊室里。作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业务骨干,这位扎根临床24年的副主任医师,用脚步丈量基层医疗的发展与进步,用专业赋能乡村健康的“守门人”,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沉”到田间地头。
每周“双向奔赴”,从县城诊室到乡村病床。“每周四一大早,便有闻讯而来的患者们有序排队等待着方主任的到来。”黑泉镇卫生院院长感慨道。自2022年高台县启动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以来,方海燕主任将每周四定为“基层服务日”,在乡镇卫生院开展坐诊、教学查房、疑难病例会诊和规范化诊疗培训。
“基层用药要兼顾疗效和可及性,像这类反复急性加重的患者,吸入装置的选择比县城医院更需注重操作简便性。”方主任在黑泉镇卫生院指导年轻医生进行业务查房时说。她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录着卫生院的药品目录和设备清单,“只有先摸清‘家底’,才能制定接地气的诊疗方案”。
坚持“授人以渔”,培育基层医疗新生力量。黑泉镇卫生院医生展示着跟师笔记,从肺功能报告解读到呼吸诊疗规范、吸入剂的运用等每一页都写满批注。她说:“方主任不仅教我们看病,更教我们怎么系统性地管理患者”。系统地管理患者需要明确管理目标、建立患者信息档案、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制定管理计划、动态调整治疗方案、追踪随访以及持续改进与提升。这些步骤和策略不仅有助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更促进基层卫生院的可持续发展。
探索医防融合,织就乡村健康防护网。从县城专家到乡村健康“播种人”,方海燕的身影始终穿梭在医共体建设的第一线,她将三级预防理念融入医共体建设,指导乡镇卫生院开展业务工作。在她的诊疗下,黑泉镇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县域内就诊率逐渐提升。这背后是无数个“方海燕”用专业与热忱编织的基层健康守护网。当紧密型医共体的根系深深扎进基层,越来越多的患者切身感受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的抵达,更是生命的希望与尊严。
通过县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与技术人才“双下沉”,发挥其人才技术优势及 “专家门诊” 作用,引导基层卫生院科室发展,强弱项、补短板,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并拓展业务发展能力,促进 “服务能力、服务效率双提升”,巩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同时,构建强化首诊在基层、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格局,增强常见病、多发病医疗救治能力,让群众在家门口获得较高水平基本医疗服务,提高看病就医便利性及基层卫生院在群众中的信任度、影响力和满意度,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足感、获得感。
来源:高台卫生健康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