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全球首款每月仅需注射一次的靶向AD病理机制的早期治疗药物,多奈单抗注射液的落地应用标志着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进入新阶段,为患者延缓病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带来新希望,增加了一种针对疾病病理机制的治疗选择。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李玲主任医师和郑一帆副主任医师分别为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开出了多奈单抗注射液的处方。
作为全球首款每月仅需注射一次的靶向AD病理机制的早期治疗药物,多奈单抗注射液的落地应用标志着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进入新阶段,为患者延缓病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带来新希望,增加了一种针对疾病病理机制的治疗选择。
早诊率低,中重度患者经济负担重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会导致记忆力和认知功能逐渐衰退,占老年期痴呆的50%-70%,是全球人口主要死因之一。
尽管近年来中国AD生态系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我国很多AD患者仍在出现记忆和思维问题很久后才被确诊。“目前,我国早期AD 就诊率28.6%,轻度认知障碍(MCI)就诊率仅为2.8%,95%的患者一经确诊即为中晚期,丧失了获得早期诊疗的机会。” 李玲教授指出。
因诊断不及时,阿尔茨海默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2015年,中国AD患者的年总费用达1.1万亿元人民币,AD社会经济成本达3.2万亿元,到2050年将达到11.9万亿元。一项研究显示,中度与重度患者的年总成本分别是轻度患者的1.3倍和2.1倍。
阿尔茨海默患者往往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治疗照护。相关资料显示,长期照护费用大多由家庭独自承担,且照护者平均每周需要花费大约6个工作日来照顾患者,产生巨大的直接和间接成本,患者的家庭普遍面临精神和体力的双重考验。
尽早获得创新药物干预治疗,显著减缓疾病进展
淀粉样蛋白病理学改变是确诊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标志物之一。淀粉样蛋白是身体自然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它可以凝聚在一起形成淀粉样斑块。大脑中淀粉样斑块的过度积聚导致了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认知损害。“多奈单抗注射液可以帮助大脑清除过度积聚的淀粉样斑块,从而延缓AD疾病进展。” 郑一帆医生表示。
研究表明,在符合多奈单抗注射液治疗条件的早期AD患者中,疾病更早阶段患者的用药效果更好。疾病更早阶段的患者接受多奈单抗注射液治疗后疾病进展显著减缓了35%,而对于全部接受治疗的患者,疾病进展减缓了22%。临床试验证实多奈单抗注射液能使早期AD患者进展至中度痴呆的风险降低50%,帮助早期轻度患者挽回长达37.3个月的独立生活时间。
谈及治疗优势,郑一帆副主任医师进一步表示:“多奈单抗只需每月输注一次,减少了患者往返医院的频率。这对需要长期照护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而言,意味着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同步提升。”
创新疗法的临床价值高度依赖早期识别,对此,李玲主任医师做出提醒,如果发现身边的老人出现进行性的记忆力减退,包括注意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下降、难以完成日常事务、语言表达困难和时间、地点混淆等症状时,就需要警惕阿尔茨海默病,要及时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抓住AD早期干预的关键窗口,将使患者及其家庭延长高质量的生活时间,并有助于应对人口快速老龄化带来的疾病社会经济负担。
采写:南都记者曾文琼
实习生:陈瑞怡
来源:百年传承健康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