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烧钱大战终结?移动暗藏杀招,电信闷声发财,联通竟靠这招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8 21:57 2

摘要: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2025年第一季度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业绩增长。中国移动凭借其庞大的用户基础和稳健的运营策略保持了稳定的增长;中国联通则在市场拓展和成本控制方面表现出色,实现了较高的增长幅度;中国电信则在5G用户增长和战新业务拓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2025年第一季度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业绩增长。中国移动凭借其庞大的用户基础和稳健的运营策略保持了稳定的增长;中国联通则在市场拓展和成本控制方面表现出色,实现了较高的增长幅度;中国电信则在5G用户增长和战新业务拓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以2638亿元营业收入继续领跑行业,但同比增速仅为0.02%,反映出传统业务增长接近天花板。

中国移动通信服务收入2224亿元(+1.4%)的微增,主要依赖家庭市场拉动,家庭宽带客户净增445万户至2.82亿户,家庭客户综合ARPU同比提升2.3%至40.8元。

值得注意的是,其他业务收入同比下降6.8%,显示终端销售等非核心业务收缩,战略重心加速向数字化转型倾斜。

中国电信实现营业收入1345亿元,服务收入1247亿元(+0.3%)。尽管整体增速平缓,但其产业数字化业务延续高增长态势(参考2024年Q1增速10.6%),在“5G+卫星”“量子密话”等创新应用驱动下,战新业务收入占比突破30%。

中国电信的产业数字化发展与其“云网融合”战略深化密切相关:天翼云市场份额连续三年保持国内前三,2025年Q1政务云项目中标率提升至42%。

中国联通以1033.5亿元营收实现3.9%的同比增幅,增速居三家之首,快追上中国电信了。

中国联通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物联网市场突破,联接用户总数达11.82亿户,季度净增4476万户,其中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终端占比提升至38%。

不过,中国联通需警惕收入质量隐忧:ARPU值仅为行业平均水平的65%,用户规模扩张与价值创造尚未形成良性循环。

净利润306亿元(+3.45%)与807亿元EBITDA(+3.44%),印证其盈利能力的稳定性。EBITDA利润率36.3%远高于同业,主要得益于三点:

网络复用优势:5G基站总数超190万座,单基站运维成本同比下降12%;数字化降本:AI客服替代率达78%,人工成本占比降至14.5%;生态协同效应:咪咕视频、移动云等业务形成交叉补贴,内容采购成本下降9%。

净利润89亿元(+3.1%)的增长,建立在对成本结构的精准优化上:

AI赋能运维:智能基站管理系统覆盖率达95%,网络故障修复效率提升40%;集约化采购:通过集团级集采平台降低设备采购成本8.2%;组织瘦身:市县公司管理层级压缩20%,减少冗余岗位3200个。

净利润26.1亿元(+6.5%)的高增速,更多依赖非经营性收益:

指标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移动用户总数(亿户)10.034.293.12(含物联网)5G网络用户数(亿户)5.782.662.045G渗透率57.6%62.0%65.4%ARPU(元)46.947.543.2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突破18亿户,其中5G用户规模达10.68亿户,占比59.4%,较上季度末净增5445万户。三家运营商的5G网络用户数之和是10.48亿,剩下的2000万用户应该是虚拟运营商拥有。

工信部数据显示,自2019年5G商用以来,中国5G用户规模从2023年底的8.05亿户,到2024年一季度的8.74亿户,再到2025年一季度的10.68亿户,年均增长率超过30%。截至2025年3月末,全国5G基站总数达439.5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34.4%。

中国电信凭借62%的5G渗透率实现ARPU值领先,其“5G+卫星”套餐(月费198元)用户突破800万户,高端用户留存率提升至92%。量子密话用户突破500万户,形成安全通信差异化优势。而中国联通虽渗透率最高,但低端用户占比达45%,导致ARPU值持续承压。

2. 移动数据流量对比中国电信DOU(月均流量):20.4GB,同比增长9.1%,增速居行业首位。其流量增长主要受益于天翼超高清、天翼云VR等应用拉动用户流量消耗以及套餐策略优化,推出“DOU达量激励”活动,用户月均流量使用提升12%。中国移动尽管手机上网总流量同比激增77%,DOU达到16.1GB,但2025年Q1手机上网流量环比下滑5.64%,2024年Q4因春节假期流量峰值较高,高基数效应导致;同时,结构影响也很大,新增5G用户中低流量套餐占比提升至35%,导致中国移动的DOU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中国联通未直接披露DOU,但可通过其他数据推测:5G用户渗透率58.5%(截至2024年底),推测2025年Q1 DOU约18-19GB;中国联通主要通过“夜间免费流量包”“定向免流”等创新产品,用户月均流量消耗提升8%。维度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内容生态天翼云VR/AR用户超3000万咪咕视频MAU破4.2亿沃视频聚焦体育赛事直播套餐设计阶梯定价+达量奖励保底消费+流量封顶分时分区流量包技术支撑5G SA网络时延低于10ms2.6GHz频段覆盖优势显著FDD-LTE网络峰值速率优势综合来看,流量价值持续走低,DOU增长与收入脱钩现象加剧,2024年移动数据流量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3%,运营商需探索“内容+流量”一体化变现模式。不过,根据工信部数据,第一季度,全网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876.5亿GB,同比增长14.8%,增量还是有的,这是好事。

另外,差异化竞争格局正在形成。电信通过量子安全视频传输等应用提升高价值流量占比;移动依托算力网络实现流量调度成本优化;联通聚焦工业互联网低时延场景挖掘B端流量价值。IDC预计,到2026年,5G DOU将突破50GB,但流量收入占比将从2024年的36.8%降至28%。

高端用户运营全球通品牌用户ARPU达98元“5G+卫星”套餐用户留存率92%(ARPU 148元)未建立明显高端品牌认知维度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5G基站数量240万(自建)137.5万(与联通共建中高频基站)137.5万(与电信共建中高频基站)网络覆盖乡乡通5G,行政村覆盖率90%重点区域深度覆盖率达90%移网行政村覆盖率99%投资规模2024年5G投资690亿元共建共享节省CAPEX超300亿元共建共享单基站运维

预计2025年三家运营商5G用户增速将回落至5%-8%,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运营商将通过“5G+算力+AI”融合套餐提升ARPU,中国电信已试点“量子安全云存储”增值服务。中国移动布局29.2EFLOPS智能算力,支撑“云手机”等新型终端渗透率提升。

5. 家庭与政企市场突破

工信部数据,截至2025年3月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6.78亿户,比上年末净增821.8万户。其中,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2.18亿户,比上年末净增1103万户,占总用户数的32.1%,占比较上年末提升1.2个百分点。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有线宽带客户总数达到3.20亿户,季度净增548万户,其中,家庭宽带客户达到2.82亿户,季度净增445万户;首季度,家庭客户综合收益率为人民币40.8元,同比增长2.3%。中国联通固网宽带用户1.24亿户,净增192万户。中国电信的有线宽带用户数约1.98亿户,当季净增67万户。工信部数据显示,东北地区5G用户渗透率(59.2%)虽与全国平均水平接近,但千兆宽带渗透率仅为24.9%,显著低于东、中、西部,区域发展不平衡也给了运营商下一步拓展的空间。中国联通在北方区域渗透率领先,2024年增速达12.1%,中国电信在南方省份市占率超60%。中国电信在珠三角试点2000M宽带,中国移动于长三角推广“算力宽带”,中国联通深耕京津冀工业互联场景。机构预测,2025年三大运营商FTTR用户将突破1亿户,中国移动计划部署10G PON端口占比超80%。预计2027年智慧家庭增值服务收入占比将达25%(2024年仅12%)。维度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千兆用户占比32.1%(6980万户)34.5%(6796万户)28.8%(3456万户)FTTR覆盖超4000万户(行业第一)3500万户(重点布局高端小区)1200万户(聚焦中小型企业)网络时延15ms(骨干网升级至400G)12ms(100G骨干网+SDN智能调度)18ms(低频共享覆盖不足)中国移动:智慧家庭解决方案渗透率提升至61%,带动家庭市场收入同比增长7.8%;依托“9 one平台”打造数字政府标杆项目,政务云收入占比提升至25%。中国移动的发展策略是规模驱动+生态捆绑:通过“0元宽带”策略快速扩张,用户续费率仅68%;依托咪咕视频(MAU 4.2亿)提升用户粘性,带动智慧家居设备销量增长25%。中国电信:政企客户突破2500万家,工业互联网平台接入设备超1.2亿台,产业数字化收入占比达35%;工业互联网平台接入设备数行业第一,在钢铁、能源等行业形成5G专网标准。中国电信的发展策略是品质服务+云网融合:南方区域网络稳定性达99.98%,游戏专线用户留存率92%;天翼云算力资源反哺宽带业务,政务云用户转化宽带签约率45%。中国联通:聚焦“5G+工业互联网”,在智能制造领域落地项目3200个,但项目平均合同金额仅为电信的58%。聚焦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改造,提供“月付制”轻量化SaaS服务。中国联通的发展策略是低价渗透+垂直突破:推出“月付制”宽带套餐(最低39元/月),中小企业用户占比达38%;在工业互联网领域落地1.6万个5G虚拟专网项目,带动企业宽带收入增长17%。厂商市场份额(2025Q1)增速核心优势天翼云18.2%(毛利率12.3%)32%政务云市场垄断地位移动云15.8%(毛利率10.8%)28%边缘节点覆盖密度联通云9.5%(毛利率8.2%)41%混合云定制化解决方案

中国电信通过“国家云”战略承接60%的部委级政务云项目,其自主研发的云操作系统CTyunOS装机量突破100万节点。中国移动则依托“算力网络”建设,将东部闲置算力调度至西部利用率提升至85%,降低单位算力成本17%。2025年运营商智算投资占比将超35%,重点布局液冷、存算一体芯片等领域。

阿里云、华为云通过“云+AI”捆绑策略抢夺政企客户,运营商云在中小企业市场渗透率不足30%。天翼云70%收入依赖政府/国企客户,该领域项目增量空间不足。天翼云应用商店SKU数量(1.2万)仅为阿里云(5.8万)的1/5。运营商云产品重合度超60%,价格战导致IaaS毛利率普遍低于10%(天翼云12.3%、移动云10.8%、联通云8.2%)。单智算集群年耗电量超2亿度,电费占运维成本比例升至38%。运营商间数据共享协议覆盖率不足30%,制约跨域算力调度效率。运营商大模型商业化收入占比不足2%,训练数据规模仅为互联网厂商的1/5。与机构预测,全国政务云市场增速回落至8%-10%,工业互联网云服务增速有望保持25%以上。运营商将从“资源租赁”转向“智能服务订阅”,预计2027年AI增值服务收入占比突破15%。4、咨询机构评价与战略建议IDC预测,到2027年,运营商战新业务收入占比将超过50%,但需要警惕“管道化”风险;建议中国移动加快九天大模型开源生态建设,中国电信强化量子通信技术专利布局,中国联通深化工业互联网场景落地。Gartner观察,运营商云计算毛利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需增加研发投入15%,技术攻坚进入深水区;中国电信“云网融合”战略被列为全球电信业数字化转型标杆案例。本文结语

2025年第一季度,三大运营商在营收增速、利润结构、战新业务布局等方面分化加剧。中国移动凭借规模优势构筑护城河,中国电信以技术创新打开增长空间,中国联通则通过灵活策略寻求突破。随着数字中国建设进入攻坚期,运营商需在6G标准、算力网络、数据要素等领域构建新的核心竞争力。这场关乎国计民生的“数字基建”竞赛,既考验战略定力,更需突破性创新勇气。

来源:马继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