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陆良县爨陶艺术品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传承实践——164名小学生师生及家长走进非遗工坊,通过沉浸式研学体验千年爨陶技艺,感悟“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为“爨文化之乡”的文化传承注入青春力量。
近日,陆良县爨陶艺术品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传承实践——164名小学生师生及家长走进非遗工坊,通过沉浸式研学体验千年爨陶技艺,感悟“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为“爨文化之乡”的文化传承注入青春力量。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陆良爨陶以七彩沙林黏土为胎,融合爨体书法雕刻工艺,承载着千年文化基因。活动现场,学生们在非遗传承人王江雁、张文东的指导下,从揉泥、拉坯到雕刻纹饰,体验制陶几十道工序的匠心独运。逻辑思维班学生朱思辰感叹:“指尖触摸泥土的瞬间,仿佛与千年前的匠人对话,每一道划痕都需要绝对的专注。”陶艺班学生高靖程回来后以爨体书法写下“薪火相传”,他说:“这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也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
活动以“文化认知—实践体验—成果转化”为主线展开。学生们先是聆听了爨文化的发展历程,体验了爨陶制作的全过程,采访了制陶各个工序的艺人。学后安排——经典导读班通过“查一查,写一写,我眼中的爨文化”;逻辑思维班以数学建模分析陶艺制作过程中的力学智慧;陶艺班则需在一周内完成以“爨文化”为灵感的陶艺作品,随行的美术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融入本土文化元素,鼓励学生争做家乡文化的传播者。带队教师曹石进表示:“从知识输入到创意输出,孩子们在实践中真正理解了何为工匠精神。”
为确保活动实效,学校提前构建“家校社”联动机制:通过微信群推送信息帮助家长进行文化预热,家委全程参与安全管理,后期还将评选“我眼中的工匠精神”优秀作品。美术教师杨红梅告诉我们:“非遗传承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展示,而是要让青少年在触摸、创作、传播中建立文化认同。”
活动结束时,学生们在汤官箐龙窑和爨陶公司门前齐诵——
以匠心守初心我们铭记:
每一抔七彩黏土,都是大地馈赠的文化密码;
每一道爨体刻纹,都是先民智慧的千年回响。
以恒心铸匠魂我们承诺:
像龙窑守望者般专注,耐住寂寞,锤炼技艺;
如陶坯雕刻者般细致,毫厘求精,追求卓越。
稚嫩而坚定的声音回荡在古老窑场。——“传承爨文化,不仅是守护一段历史,更是锻造专注、求精、创新的品格。”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正在年轻一代手中续写新的篇章。
通讯员:曹石进
来源:兰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