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在陕州区张茅乡工业园区,三门峡神通碳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声隆隆,工人们开足马力进行生产作业。这家扎根豫西大地的民营企业,凭借“三大改造”的持续推进,从传统碳素企业蜕变为绿色智造标杆,生动诠释了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数字基因·智造革命’——
从车间到云端的转型实践”系列报道之十一
神通碳素:传统碳素企业的“绿色突围”
全媒体记者 何东升
近日,在陕州区张茅乡工业园区,三门峡神通碳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声隆隆,工人们开足马力进行生产作业。这家扎根豫西大地的民营企业,凭借“三大改造”的持续推进,从传统碳素企业蜕变为绿色智造标杆,生动诠释了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智慧转型:从“汗水工厂”到“数字车间”
神通碳素智慧环保原料仓项目工地一片繁忙,工人们正绑扎基础钢筋,为1.8万立方米的智慧环保料仓浇筑“数字基因”。该项目集智能管理、自动化作业、环保节能于一体,投产后将实现原料存储、输送、混配全流程无人化操作,单仓年周转量可达50万吨,效率提升40%以上。
“过去,原料仓粉尘飞扬、人工操作效率低,现在通过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控温度、湿度、库存量,数据直连ERP系统,生产调度精准到分钟。”该公司董事长王显征指着中控大屏介绍。这一改造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还让原料损耗率从3%降至0.8%,年节约成本超800万元。
绿色突围:余热发电“变废为宝”
在煅烧车间,余热发电装置正高效运转。这套投资2856万元的系统,将煅烧炉1380摄氏度的高温废气转化为电能,年发电量达1800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22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800吨。“过去,这些废气直接排放,既浪费能源又污染环境。现在,余热发电不仅满足车间30%的用电需求,还通过电网外送创收。”王显征算了一笔账:仅此一项,企业年节省成本超1000万元。
这一突破并非偶然。早在2023年,神通碳素便投入1200万元实施烟气超净化处理技术改造项目,采用“脱硫一体塔+湿式电除尘器”工艺,使煅烧工序烟气排放指标优于国家标准。2024年,企业再次升级设备,新增8吨余热锅炉3台、汽轮发电机组1台,实现能源梯级利用。
数据见证:传统产业的“逆袭”之路
从2023年到2025年,神通碳素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产能跃升,预焙阳极年产量从14.2万吨增至16万吨,增幅12.7%;效益倍增,营业收入从6.6亿元增至8亿元,利润从980万元增至1300万元;绿色转型,万元产值能耗下降18%,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5%;创新突破,2025年计划投资3.5亿元,新建年产15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线,抢占新能源赛道。
站在智慧环保料仓项目现场,王显征描绘了企业蓝图:“下一步,我们将打造‘零碳工厂’,通过光伏发电、储能电站、氢能应用构建绿色能源体系;同时,联合上下游企业共建‘碳素产业大脑’,实现全产业链数字化管理。”
“‘数字基因·智造革命’——从车间到云端的转型实践”系列报道之一
“‘数字基因·智造革命’——从车间到云端的转型实践”系列报道之二
“‘数字基因·智造革命’——从车间到云端的转型实践”系列报道之三
“‘数字基因·智造革命’——从车间到云端的转型实践”系列报道之四
“‘数字基因·智造革命’——从车间到云端的转型实践”系列报道之五
“‘数字基因·智造革命’——从车间到云端的转型实践”系列报道之六
“‘数字基因·智造革命’——从车间到云端的转型实践”系列报道之七
“‘数字基因·智造革命’——从车间到云端的转型实践”系列报道之八
“‘数字基因·智造革命’——从车间到云端的转型实践”系列报道之九
来源:三门峡日报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