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上合组织峰会 话津门学子心声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9 09:44 1

摘要:日前,天津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与天津农学院人文学院联合举办“迎上合组织峰会 话津门学子心声”主题实践活动,来自两校的60余名语言类、文旅类专业中外师生齐聚西青区杨柳青镇,亲身感受古镇焕新,以语言为桥、以文旅为媒,共同感悟“上海精神”、中国气派、天津特色。

日前,天津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与天津农学院人文学院联合举办“迎上合组织峰会 话津门学子心声”主题实践活动,来自两校的60余名语言类、文旅类专业中外师生齐聚西青区杨柳青镇,亲身感受古镇焕新,以语言为桥、以文旅为媒,共同感悟“上海精神”、中国气派、天津特色。

踏古访今:

解码运河古镇的时光密码

同学们首站踏入杨柳青民俗文化馆,美轮美奂的VR动态图景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营造出来的泛舟运河之上的效果,再现了当时西渡口的盛景,引得学生们惊叹连连。在石家大院,学生们指尖抚过“渔樵耕读”的砖雕影壁,天津农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同学宋伊洋称赞道:“这些图案不仅是艺术,更是古代农耕文明的立体教科书。我们文旅专业的学生也必将借上合峰会这个广阔的舞台,充分展示好、宣传好天津深厚的文化底蕴,彰显天津河海相映、中西合璧、古今交融、开放包容的大都市形象。”

关帝庙前鼓乐喧天,高跷艺人凌空踏步,师生们捧着茶汤、熟梨糕等特色小吃穿梭市集,天津农学院秦诗惠同学是一名旅拍达人,她一边拍着Vlog,一边咬开酥脆的炸糕笑道:“甜馅里尝得出运河商贸的南北交融,视频里也必将展现出上合峰会中的天津魅力。”

以手承心:

非遗工坊里的文化对话

年画作坊内,棕刷与宣纸摩擦的沙沙声此起彼伏。年画师傅在演示“勾描刻印”绝活时,学生们连连赞叹。天津外国语大学白俄罗斯语专业李佳音同学拓印《连年有余》时,特意将锦鲤尾巴晕染出渐变效果:“我想让传统年画多些现代审美趣味。这些年画曾随运河商船远销海外,如今我们拓印的不仅是图案,更是文化走出去的基因。”来自俄罗斯的外教伊琳娜·安德烈伊娃兴奋地赞叹道:“真的是太精彩了!我已经在天津生活好多年了,我爱这座美丽的城市!我身边很多的俄罗斯朋友也很喜欢中国!”天津外国语大学俄语语言文学专业的李倩同学当上了现场翻译,小李同学骄傲地说道:“上合峰会期间肯定少不了各国友人,咱到时候就利用专业优势,一定给来自世界各国的朋友们有声有色地讲好上合故事、中国故事、天津故事。”

智汇新声:

青春提案点亮古镇未来

活动尾声,天津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安娜老师带着两校学子们围绕“古镇焕新”展开头脑风暴,她语重心长地提示学生:“同学们要发挥专业所长,探索如何将古镇特色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如何搭建跨界合作平台打造特色品牌,为古镇发展注入创新思维。”天津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师生聚焦“国际传播力提升”,围绕多语种叙事、数字化呈现、跨文化共鸣等维度展开探讨,致力将古镇的历史底蕴转化为世界听得懂、愿意听的文化符号。天津农学院人文学院学子则围绕“农文旅融合”,从生态资源整合、乡土IP打造、体验式旅游设计等方面建言,强调以农业基底激活非遗生命力,让千年运河文化在田园场景中实现“可触可感”的当代转化。

随着上合峰会临近,这场穿梭于百年古镇的文化对话,不仅让传统遗产焕发现代表达,更架起了一座连接历史与未来、本土与国际的青春之桥。天津农学院人文学院蔚曼曼老师表示:“从杨柳青到上合峰会,我们以乡土为卷、以世界为笔,书写的是中国式现代化最生动的注脚——既要让老城厢留住‘烟火气’,也要让国际范儿浸润‘文化根’,这正是天津故事献给世界的答案。

未来,两校学子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加强津门学子之间的交流,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学子们将进一步以知促行、以行践知,在守护城市文脉与拥抱时代变革的双向奔赴中,奏响中国式现代化征程的激昂青春乐章。

来源:天津经开区一泰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