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滕州市界河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工作导向,创新构建“收集-办理-反馈”闭环机制,通过畅通渠道听民意、精准施策解民忧、共建共治聚民力,推动社情民意工作从“被动受理”向“主动服务”转变,从“单向收集”向“双向互动”升级,走出了一条具有界河特色的基层协商民主
鲁网4月28日讯(记者 杜方奇)近年来,滕州市界河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工作导向,创新构建“收集-办理-反馈”闭环机制,通过畅通渠道听民意、精准施策解民忧、共建共治聚民力,推动社情民意工作从“被动受理”向“主动服务”转变,从“单向收集”向“双向互动”升级,走出了一条具有界河特色的基层协商民主实践新路径。
听民声、察民情,畅通渠道聚共识。打造全天候民意直通车,构建“1+8+N”网格化体系,依托镇政协委员联络室设立社情民意中心站,在8个办事处党总支设立分站,辐射68个村级联络点,选聘97名网格信息员开展“敲门行动”,实现“群众说事有场所、委员履职有平台”。建立“收集-分流-督办-评价”闭环机制,2024年度累计收集农田灌溉、道路修缮等建议83余条,转化落实67件。创新开展“三访三问”活动(访困难群众问民生需求、访企业主体问发展难题、访乡能人问治理良策),组织政协委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板凳议事会”21场,推动灌溉管网改造等7项民生工程落地,真正让“委员脚步”丈量出“民生温度”。
解民忧、纾民困,靶向施策显担当。建立“分级诊疗”办理机制,将社情民意划分为ABC三类:A类即办事项24小时响应,B类难点问题专班攻坚,C类共性课题深度调研。创新“一线工作法”,实行“委员领办+部门承办+群众评办”模式,2024年协调解决大官村道路硬化、界河中学餐厅扩建等“急难愁盼”问题。构建“群众评议制+成效公示制+跟踪问效制”三位一体监督体系,实施镇级民生工程9项,村级“微实事”62件,创新开设“民生进行时”线上专栏,通过“村务公开栏+微信公众号”双平台公示进度,建立群众回访问效制度,对已办结事项开展“回头看”36次,整改提升服务质效问题12项。
汇民智、促民享,共建共治谋新篇。深化“协商在基层”实践,创新打造“界事界商”品牌。组建由政协委员、技术专家构成的“智囊团”,围绕乡村振兴开展“金点子”征集活动,收集现代农业发展建议67条,其中“中国(滕州)马铃薯交易中心”建设如火如荼,实施“民意转化工程”,协调争取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生产效率及便利程度不断攀升。坚持发展成果由群众共享,构建多层次惠民体系,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开展非遗传承、技能培训等活动,开展“互助式”“共享式”微服务模式,培育志愿服务队伍,织密便民服务网络,群众参与基层治理人次持续增长,“有事好商量”成为界河治理新名片。
来源:鲁网枣庄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