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新时代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9 10:55 2

摘要:2024年1月24日,西海岸新区举行首届“瑯琊工匠”颁奖典礼。 □车全保 摄4月28日上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青岛真情巴士集团K1路公交车驾驶员于义睦凭借二十六年如一日扎根公交一线、以匠心服务温

2024年1月24日,西海岸新区举行首届“瑯琊工匠”颁奖典礼。 □车全保 摄4月28日上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青岛真情巴士集团K1路公交车驾驶员于义睦凭借二十六年如一日扎根公交一线、以匠心服务温暖万千乘客的突出事迹,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成为西海岸新区获批以来首位全国劳动模范。

西海岸新区是全国第九个国家级新区,是青岛市实体经济集聚区和重要的产业基地,承担着省、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全面试点重任。近年来,新区始终坚持“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创新打造“瑯琊工匠”品牌,构建“育选用”贯通的全链条工作体系,让高素质技能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为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人力支撑。

厚植培育土壤

打造人才成长“热带雨林”

新区总工会坚持党管人才,注重系统集成,凝聚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各方力量,通过一系列“组合拳”全面优化技能人才发展生态,做大做优技能人才“蓄水池”,为育“工”成“匠”打好坚实基础。

完善技能人才培养制度体系。健全完善产改联席会议制度和信息共享反馈机制,调整充实联席会议组成单位24家。制定出台产改五年规划、“瑯琊工匠”品牌建设实施意见、培育办法、评选机制等一揽子政策举措,构建起培养技能人才的“四梁八柱”。建立就业与产业协同联动机制,开发《重点产业人才需求目录》《技能型人才需求目录》,增强就业吸纳能力。

激发企业人才培育内生动力。积极扶持企业建设培训中心、公共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培训平台,引导全周期培养产业技能人才,累计发放企业职工技能培训补贴2000余万元。引导企业建立工匠培养选拔机制,推出海信“匠王”、上汽通用五菱“菱大师”等企业级工匠人才,支持158家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覆盖职工1.4万余人。

放大产教融合平台衔接效应。深入推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将产业链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创建产教联合体、“琅琊荟”产学研合作联盟,推动校企共建集成电路卓越工匠学院、园区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等15个产才融合发展平台,推行“工学一体”“双元三地”融合培养模式,累计培养产业急需技能人才超万人。

构建优选体系

壮大能工巧匠“人才雁阵”

新区总工会将“琅琊文化”与“工匠精神”有机结合,赋予荣誉历史厚重感和时代风尚感,坚持优中选优的评选原则,积极选树在行业有引领力、创新力、传承力的领军人物,着力构建新区“瑯琊工匠”优选体系。

在评选标准上“严准入”。把符合具有工艺专长、掌握高超技能、体现领军作用、作出突出贡献四项标准,作为评选“硬杠杠”,再经过资格初审、专家评审、联席会审议、媒体公示四个环节,评选出的“瑯琊工匠”含金量十足。首届百名“瑯琊工匠”14人获得国家级荣誉奖项,80人拥有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87人荣获省级荣誉奖项。

在参选范围上“广撒网”。评选面向全区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技术、设计、研发等在岗的技术技能人才,突出重点产业、链主企业,覆盖新区“5+5+7”重点产业领域,涵盖19个行业类别,重点向企业一线职工倾斜。其中首届“瑯琊工匠”一线基层岗位职工占比达87%。有效发挥“瑯琊工匠”辐射效应,以评促培,带动上万名职工实现技能等级提升,全面助力产业提质升级。

在奖项设置上“明导向”。设置金银铜牌“瑯琊工匠”梯次晋升机制,全国首创性设置“国际工匠”“雏鹰工匠”。其中,首批“国际工匠”评选出3名为新区作出突出贡献的外籍技能人才,展示新区的国际视野,增强外籍人才对新区的认同感、归属感;“雏鹰工匠”评选面向职业院校学生,目前已培育选树16名,新区职业中专学生于敏获全国机械工业操作技术能手称号、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第一名,激发学生勤学技能、奋发成才的热情。

拓展应用场景

引领争当工匠“时代风尚”

新区总工会坚持平台化、场景化推动“瑯琊工匠”应用示范,让工匠人才担大任、有舞台、享礼遇,营造“技能宝贵、匠心光荣”的浓厚氛围,激励引领更多职工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传承技艺,赋能产业发展。推行“名师带徒”,推动工匠技艺传授、工匠精神传承,实现工匠人才规模裂变。组织“双师”型工匠人才,参与企业“揭榜挂帅”,梳理企业关键核心技术需求60余项,成功揭榜45项,助力新区实现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国家级新区第二位,工匠人才创新成果应用转化价值2.8亿元。

尊享礼遇,彰显蓝领荣耀。推荐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作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推动高技能领军人才在群团组织挂职(兼职)实现全覆盖。将符合条件的工匠人才纳入“惠才通”管理服务,促进其配偶、子女按规定享受公共就业、教育、住房等保障服务;推出“劳模工匠礼遇卡”,为工匠人才提供定制式多元化服务,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

匠心筑魂,弘扬“三个精神”。创新打造劳模工匠会客厅,组织劳模工匠茶话会、青岛工匠日等全民性楷模文化传播活动,广泛宣传“人民工匠”许振超、“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等先进典型,让工匠精神薪火相传。每年组织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助企行、志愿服务等活动60余场次,吸引超2万名职工参与,引导广大产业工人自觉把“三个精神”融入岗位实践,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经济导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