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匠心耕耘,他用车轮丈量城市温度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9 10:55 2

摘要: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青岛真情巴士集团K1路驾驶员于义睦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成为西海岸新区获批以来首位全国劳动模范。

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青岛真情巴士集团K1路驾驶员于义睦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成为西海岸新区获批以来首位全国劳动模范。

自1999年成为公交车驾驶员,于义睦26年如一日扎根一线,以匠心服务温暖万千乘客,安全行车超百万公里。与此同时,他还将热情服务延伸到车厢外:在他的手机里,存着近3000位乘客的联系方式,都是这些年来他帮助过的乘客;他带领团队创新服务模式,累计从事志愿服务达17000余小时,并带动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志愿服务……

从“一个人做好事”到“一群人行善举”,再到“一座城向善向美”,于义睦以十米车厢为阵地,用车轮轨迹丈量出劳动者的价值高度。

从平凡到卓越

真情土壤育“工”成“匠”

1999年,23岁的于义睦成为一名公交驾驶员。26年来,他扎根十米车厢,带领团队创新服务模式,从事志愿服务达17000余小时,投入超14万元。

从一名普通的公交车驾驶员到全国劳动模范,于义睦的蜕变,是真情巴士锻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的生动注脚。近年来,真情巴士集团先后涌现出各级劳模12人、中国好人2人、全国感动交通年度人物3人、山东好人19人等百余位先进典型,形成企业独有的“模范辈出”现象。

这一现象背后是企业落实“技能强区、人才强区”建设的长期实践。自2013年起,真情巴士集团党委通过思想引领、科学赋能、人文关怀和正向激励等机制,引导职工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于义睦创立的“义睦创新工作室”,总结推广“五心四点”服务法、斑马线礼让规范等12项创新成果,带动团队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维修工张云泽入职两年便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其工作室完成技术创新20余项,直接创效105万元;东1路团队在山东省劳动模范王立彦的带领下,累计获区级以上荣誉40余项……

职工的出彩人生,反哺企业品牌升级。18路“全国巾帼文明岗”、东2路“山东省青年文明号”等8条品牌线路成为城市的“流动名片”,真情巴士集团先后获评山东省服务名牌、全国学雷锋先进典型等荣誉,成为西海岸新区唯一一个区属全国文明单位。企业与职工的相互成就,印证了育“工”成“匠”不仅是发展路径,更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文明星火带动“好人共生”

文明星火何以燎原?答案藏在近3000个电话号码里。

在于义睦的手机里,存着近3000位乘客的联系方式,都是这些年来他帮助过的乘客,其中有100余人是他长期帮扶的对象。在“服务新区、便捷出行、传播文明”的企业使命引导下,真情巴士公交驾驶员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将真情服务延伸到十米车厢外:他们是保管员,捡拾现金超400万;他们是急救员,累计救火、救助晕倒乘客1200余起;他们是守护者,护送500余位孩童和老人平安归家;他们是志愿者,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7万人次,长期帮扶300余位特殊老人、孩童和13个特殊机构,公益服务覆盖20余所学校、60余个村庄(社区)。

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平凡善举的累积,每年2万份调查显示,真情巴士整体满意度常年保持在92分以上,优质的公交服务有效提升了市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与此同时,真情巴士职工以点滴善举为火种,点燃了整座城市的情感共鸣,带动市民从文明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一位市民因看到驾驶员礼让斑马线,主动加入交通志愿队;车厢内被帮助过的小学生跟随真情志愿者看望聋哑学校孩子……善意的涟漪从车厢延伸至街巷。

宣讲的力量进一步放大善行价值。作为全国总工会宣讲达人,于义睦的足迹遍布20余个城市,宣讲600余场次,覆盖受众12万人。像于义睦一样,真情巴士的先模职工们纷纷走出车厢,把“公交故事会”开进了新区的田间地头、车间厂房、高校礼堂,他们的事迹还被录制成思政课程,为新区150余所学校的20余万名青少年种下文明火种。春风化雨,如今,“听故事的人”正续写着新的文明故事,3万多名市民加入真情巴士公益队伍。

从“一个人做好事”到“一群人行善举”,真情巴士用行动诠释:文明不是口号,而是融入城市血脉的基因。

从“流量”到“留量”

十米车厢变身城市品质展厅

城市为劳动者搭台,劳动者为城市添彩,公交车厢是展示新区魅力的微缩舞台。

有外地老人因车厢服务决定在新区买房;有企业家感动斑马线前的礼让,决定留在新区创业;有高校毕业生因司机善举,决定留在新区就业;北京游客称赞真情巴士为“最好的公交车”、湖南游客表示“新区景美人更美,以后还会来”、河北游客用“三个一尘不染”点赞……十米车厢不仅体现出城市的民生温度,更彰显“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品质,吸引着更多人来求学、创业、定居、逐梦,为新区赢得了人气。

如今,车厢故事正以独特的“窗口优势”放大城市竞争力,提升“软实力”。职工好事多次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点赞,被中央电视台累计报道近60分钟,相关话题播放量超5.5亿次,30余次登上热搜。本地网友自豪“安利”,外地网友心生向往,评论区高频出现的“我想去看看”成为新区吸引人才与投资的最佳广告。

在西海岸,“先行先试、善作善成、追求卓越”的新区精神与“好人共生”的文明理念交融共振,形成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同发展的现代城市范式。“一个人做好事”到“一群人行善举”,再到“一座城向善向美”,当企业以责任为底色,劳动者以奋斗为笔墨,方寸之间亦可绘就品质西海岸的壮丽图景。

来源:经济导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