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县一品案例分享——河南杞县大蒜产业提质升级路径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9 10:12 2

摘要:在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发展过程中,如何推动传统农产品从原料型生产向高附加值、多层级、现代化的食品产业链迈进,是众多农业县普遍面临的现实课题。具备持续发展能力的地方食品产业,不应只被视为“地方特产”,更应成为在全国市场中具备稳定供给、明确认知和较强品牌支撑力的“地方

作 者

消费经济研究中心

在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发展过程中,如何推动传统农产品从原料型生产向高附加值、多层级、现代化的食品产业链迈进,是众多农业县普遍面临的现实课题。具备持续发展能力的地方食品产业,不应只被视为“地方特产”,更应成为在全国市场中具备稳定供给、明确认知和较强品牌支撑力的“地方强产”。河南杞县作为全国知名的大蒜主产区,近年来围绕科技赋能、产业链延伸与品牌体系建设,走出了一条系统性提质升级的发展路径,形成了可借鉴的县域产业组织模式。

01

产量规模领先,外贸能力突出,初步形成全国影响力

杞县地处豫东平原,全县地势平坦,生态环境良好,土地资源丰富,具备大蒜种植的自然优势。长期以来,大蒜种植是杞县农业结构中的核心品类。截至目前,全县大蒜种植面积稳定在70万亩以上,年产量超过90万吨,居全国前列。随着产业发展持续推进,杞县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流通体系,聚集了200余家大蒜贸易企业,具备较强的市场组织与出口能力。其中,9家企业通过GAP(良好农业规范)国际认证,产品远销东南亚、美洲、欧盟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建立了一定知名度。产业规模、市场通道与出口能力的结合,使杞县从“区域产地”逐步迈向“全国基地”,具备了进一步延伸加工链条、打造区域品牌的现实基础与潜在优势。

02

推动绿色种植体系建设,实现生产效率与质量同步提升

围绕农业生产端,杞县持续加大在科技推广和标准化建设方面的投入。通过与农业科研院所合作,当地引入了一批智能化农机设备、生物菌剂及绿色防控方案,推动田间作业从“经验式种植”向“数据化管理”转变。在核心种植区域,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已实现技术流程标准化和管理方式统一化。同时,通过高效种植模式推广与耕地质量提升联动,杞县实现了单位亩产提升、劳动成本降低、品质稳定性增强的目标。这一体系性转型,不仅增强了杞县在国内市场的供应能力,也显著提升了产品在国际市场的质量信誉。

03

以深加工为支撑,延长链条、提高附加值

传统农产品面临的共同挑战,是长期停留在原料供给层面,缺乏对后端环节的控制力。为破解这一瓶颈,杞县以产业园区为载体,集中推动大蒜深加工能力布局。目前,杞县已集聚深加工企业80余家,形成了以蒜片、蒜粉、黑蒜、蒜素等为代表的多元化产品体系。部分企业已布局高端食品原料和功能性食品方向,开展蒜素提取、发酵发黑等精深加工工艺研究。同时,副产物综合利用逐步展开,如蒜皮发酵饲料、蒜茎制肥等,初步建立起以资源高效利用为导向的绿色循环发展模式。根据相关统计,2022年杞县大蒜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242亿元,其中加工环节产值贡献占比稳步提升,逐步改变了“靠种植拉动全局”的单一格局。

04

构建全过程品牌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市场认知与交易信任

在品牌建设方面,杞县将重点放在品牌支撑能力的制度化和系统化上,推动“从标识管理向质量管控”升级。一方面,杞县依托大蒜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推动“三品一标”常态化认证,完善原产地质量标准体系。另一方面,通过推广二维码追溯系统和产品防伪标识管理机制,建立起产品从种植、加工、包装到销售全过程的可追溯链路,提升产品的可验证性和抗仿冒能力。这种基于制度、数据、流程的品牌保障机制,为杞县区域品牌构建了稳定、透明、可持续的市场认知基础,有效提升了产品议价能力与客户黏性。

来源:致富乡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