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我们锚定粮食播种面积1706万亩、大豆播种面积118万亩、油料播种面积66万亩的目标,以‘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抢跑春耕,备足农资、机械,积极开展各类培训,全力推进春耕生产各项工作。”赤峰市农牧局局长比其格图说。
暮春四月,赤峰大地生机勃发。田间农机轰鸣穿梭,农资仓库良种化肥储备充足,技术培训课堂座无虚席……一幅热火朝天的“春耕奋进图”在广袤沃野徐徐铺展。
4月26日,克什克腾旗土城子镇玉米制种基地,大型旋耕机正在作业。
“今年,我们锚定粮食播种面积1706万亩、大豆播种面积118万亩、油料播种面积66万亩的目标,以‘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抢跑春耕,备足农资、机械,积极开展各类培训,全力推进春耕生产各项工作。”赤峰市农牧局局长比其格图说。
截至目前,赤峰市化肥、农药、种子到位率超98%,33.6万台农机具整装待发;52场技术培训覆盖4150人次,发放资料1.52万册,为丰收筑牢根基。
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春耕备耕这场关乎全年收成的“首战”,正是赤峰市推进农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赤峰市坚持从年初就把农牧业农村牧区工作抓得紧紧的,以“振兴乡村行动”为引领,紧扣“稳根基、强产业、促振兴”主线,打出“组合拳”,全力统筹推进农牧领域各项重点工作,不断激发农村牧区发展动能。
松山区公主岭现代农业产业园。(资料图)
产业布局“绘蓝图”。编制《赤峰市“十五五”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发展规划》,重点培育玉米、设施农业、肉牛、杂粮杂豆等产业集群,构建全链条发展格局。
高标准农田“建设忙”。2024年赤峰市48.1万亩超长期国债高标准农田项目全部开工,工程进度37.4%。2025年第一批90万亩建设任务稳步推进,第二批56万亩项目也在申报中。
设施农业“焕新颜”。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推动老旧园区向智能化、机械化、节水化转型。今年计划新建改造设施农业22.9万亩,目前已开工6.7万亩。
畜牧业“提质效”。加大牲畜品种改良,今年已推广优质冻精49万剂,推广优质种公羊8598只;实施“百园千场万户”示范提升行动,建设提升示范园区33个、示范牧场333个;支持畜禽养殖场智慧化升级,对26个智慧牧场完成初验。据行业调度,截至3月末,全市能繁母牛达205.8万头,同比增长4.5%。
肉牛在标准化棚舍内吃着饲草。(资料图)
种业振兴“强芯源”。投入400万元建设翁牛特旗、敖汉旗2个自治区级制种大县,推进9个“看禾选种”平台建设,为农牧业装上“中国芯”。
品牌建设“拓市场”。研究制定《关于支持肉牛肉羊全产业链发展的七条措施》,计划连续两年每年投入5000万元支持肉牛肉羊全产业链发展;全力推进赤峰市优质农畜产品展示基地建设,打造“赤峰番茄”“昭乌达肉羊”等爆款产品,推动优质农畜产品走向全国。
一系列务实举措成效显著:松山区初头朗现代设施农业园、穆家营子镇现代智慧零碳园区等3个现代化园区破土动工;6家企业入选自治区预制菜优秀企业名单,获90万元奖补;勤桐牧业跻身国家级肉牛核心育种场,家育种业“猛芯”芯片填补国内空白。
据统计,2025年一季度,赤峰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8.8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领跑内蒙古。
“我们认真落实‘从年初就开始抓,每个月把该做的工作做好,每季度集中调度一次’要求,建立定期调度推进机制,推动各项重点工作抓在日常、落在平常,以‘干好每一月、完成每一季’保障全年取得好成绩。”赤峰市委副书记、市委农村牧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占英表示,赤峰将持续深耕沃野,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王塔娜
新闻编辑:杨洁
来源:内蒙古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