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1日至5月10日,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或在读研究生,可登录西部计划官方网站(http://xibu.youth.cn),在西部计划报名系统中注册报名。
“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
这是“西部计划”最动人的注脚
但选择背后的答案
往往藏在更深的脉络里
近年来
每年有数十名交大学子
奔赴新疆、西藏、内蒙古、广西、
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参加西部计划和研究生支教团
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挥洒青春汗水 展现青年担当
从家乡讲台到沙漠绿洲
从志愿服务到田野课堂
他们的每一步脚印
都在为最终的远行铺路
↓ ↓ ↓
他在田野里找到了学术的答案
从塔克拉玛干沙漠到青藏高原
从基层民主建设到乡村基础教育
万刘鑫留下了10万字的工作笔记
他还提前做好了毕业选择:
去西部,真真正正地扎根西部!
“我常常在想:人生的意义究竟何在?
直到参加‘西部计划’
我才逐渐有了答案。”
2023年7月
彼时中国史专业研二的万刘鑫主动休学
踏上了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到的路途
在岗期间
他积极协助人大代表
深入基层连队走访调研
全程参与民生微实事项目建设
“白加黑”连轴转的节奏
认真为民服务的日子
却也让万刘鑫过得充实和快乐
结束“西部计划”后
出于对支教的热情
万刘鑫又利用研二寒假时间
加入“海子计划”冬季支教项目
前往西藏自治区山南市贡嘎县森布日中学
担任了两个月的语文支教教师
支教结束时
所有孩子在礼堂内向支教老师们一起鞠躬
一遍遍说着“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
台上戴着哈达的万刘鑫又一次忍不住落泪
那些或担忧或开怀或感动的点点滴滴
都值得被铭记
最终化作万刘鑫键盘敲击下的
10万字“支教日记”
他也确定了自己以后的就业地:
不是在新疆
就是在西藏
他的成长是一场温暖的回响
从受助者转向助人者
他是孩子们口中亲切的“小梁老师”
自幼成长于山东农村的梁庆民
2019年通过“思源计划”被交大录取
大一期间
他报名参与了六个学生组织
这个开始看似“粗糙”
从受助到助人的命运齿轮却早已开始转动
转眼四年的公益之路
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他的人生轨迹
临近2023年的毕业季
梁庆民面临着两个选择
是继续深造,还是走向社会?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
“选择交大,就是选择了责任”的嘱托
在他耳边不断响起
“关心人民、关心社会、
关心国家、关心世界”
是梁庆民的微信个性签名
因为被照亮,所以成为光
2023年8月
他加入交大第二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
并担任团长
前往四川宜宾叙州区二中支教
他开设微讲堂拓宽孩子们的视野
联动交大四川校友会和社会爱心人士
为宜宾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支教的一年强化了他实干奉献的信念
如今,他计划报考选调生,奔赴基层
将青春的汗水播撒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他的教案里早有西部的影子
200多个小时,300多名学生
在家乡组织“筑梦者”义教
刘畅第一次感受到支教的力量
在库布齐沙漠种草方格,见证“绿色接力”
他明白了坚持与传承的意义
成为第五届进博会的“小叶子”
指引、翻译、物资发放
他成为了“全能型选手”
而这些经历早已在他心中埋下
“用教育连接山海,用奉献点亮人生”的伏笔
2023年,他选择加入交大第25届研支团
将家乡义教的初心与大学志愿的积淀
转化为具体的实践
在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红庆河镇
纳林希里小学的课堂上
他细心制定教学计划,认真进行教学设计
圆满完成了各种教学任务
还开设数学思维、3D打印等社团课程
他策划校园丰收节、劳动技能大赛
更带领学生实现当地乡村小学获奖
零的突破
他建立交大-支教学校-交大内蒙古研究院
多方交流渠道
纳林希里小学来到交大研学交流
在当地同学们的心中
种下一颗颗逐梦的种子
从山东县城的课桌到西部支教的讲台
他始终希望——
“保持一份奉献的精神,
为后面不断前行的志愿服务事业,
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他的志愿时长是成长的刻度
入学交大以来
超过100次的志愿服务
超过1000小时的服务时长
文凯风逐渐成长为
肩负更多责任的优秀志愿者
“老师,晚上九点再打,现在正忙着呢”
北京冬奥会时的云支教活动
被家长挂断的电话
让他第一次面对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也成为了他思考教育意义的起点
他的努力使原本羞涩胆怯的孩子
敢于打开摄像头介绍自己的设计
他的决心使他在进博会志愿活动中
不断成长进步
他毅然投入自己的梦想
组建一支支教团队
奔赴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陈家滩九校
尽管条件艰苦
他仍然看到了孩子们纯粹的心灵
无穷的活力和对知识的渴望
迈着前进的步伐
文凯风又站到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讲台上
2024年7月参与“西部计划”研支团
并担任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
用生动的语言、真挚的情感
教会同学们什么是奋斗,什么是奉献
他精心策划举办演讲比赛
带领同学们在运动会中
领悟团队协作与拼搏进取的精神
他组织孩子们走进社区
为孤寡老人送去温暖与关怀
他用自己的行动将交大精神
和志愿服务精神传播到每一个角落
涓涓细流终成沧海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文凯风说
自己“愿意做一柄燃烧的蜡烛”
用光芒点亮他人
将青春奉献给那片充满希望的田野
你看——
所有的“选择”都不是偶然
所谓“到西部去”
从来都不是突兀的转身
而是一个人沿着成长轨迹
走向等待着他的远方
或许你也曾在某次志愿活动中被需要
在某堂思政课上被触动
在某次社会实践中被点燃
那些看似微小的瞬间
早已在你生命里埋下伏笔
下一个故事的主角,会是你吗?
2025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正在火热招募中
欢迎广大有理想、敢担当
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踊跃报名
一起扎根基层,建功西部,报效祖国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