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众所周知,场外期权个人投资者是无法直接参与的。个股场外期权作为非标准化金融衍生品,其报价机制与场内市场存在显著差异,参与报价需深入理解其定价逻辑、市场规则及参与路径。以下从个股场外期权报价方式、参与主体、操作流程及风险控制等维度展开解析:
众所周知,场外期权个人投资者是无法直接参与的。个股场外期权作为非标准化金融衍生品,其报价机制与场内市场存在显著差异,参与报价需深入理解其定价逻辑、市场规则及参与路径。以下从个股场外期权报价方式、参与主体、操作流程及风险控制等维度展开解析:
一、场外期权报价的核心逻辑
主流采用Black-Scholes模型或其变体(如考虑股息调整的B-S模型),但需叠加流动性溢价、信用风险溢价等修正因子。中证报价系统数据显示,2025年Q1个股场外期权隐含波动率平均较场内高出15%-30%,反映非标产品的流动性补偿需求
1.标的资产:包括股票、ETF等,券商对单票持仓集中度设限(通常不超过流通市值5%)
2.合约条款:行权价(平值/虚值/实值)、到期日(1个月至2年不等)、欧式/美式行权
3.信用条款:保证金比例(20%-50%)、抵押品类型(现金/股票/信用额度)
4.动态调整机制:做市商每日根据标的波动率、Gamma敞口、对冲成本等调整报价。报道的案例,某券商因单只科创板股票单日波动超15%,临时暂停该标的报价。
二、个股场外期权参与报价的主体资格与路径
一级交易商:8家头部券商(如中信、中金)具备直接与客
户对冲交易资格,二级交易商:通过一级商进行风险对冲,2024年新增3家券商获备案,其他机构:私募基金需通过"结构"等场外衍生品间接参与
三、场外个股期权报价方式
1.报价方式概述场外个股期权报价主要由交易双方协商确定,包括询价报价、竞价报价和协商报价三种形式。其中:
2.询价报价:投资者通过向金融机构发送询价请求,由机构根据市场情况和模型提供报价。
3.竞价报价:适用于多个买家和卖家参与的市场,通过供需关系决定价格。
4.协商报价:双方对价格分歧时,通过充分沟通达成共识。
四、个股场外期权实操报价流程详解
1. 询价阶段客户提交标的代码、名义本金(最低100万元)、期限等要素,券商在1小时内反馈初步报价,包含:权利金(年化百分比)、保证金比例。案例显示,某国企因5000万元宁德时代6个月期权询价,获4家券商差异化报价(价差达1.2%)
2.对冲与动态管理:做市商采用Delta中性策略,实时调整标的持仓,波动率曲面管理:对科创板股票设置更高波动率参数(较主板+5-8%)抵押品盯市:每日调整保证金要求,跌破警戒线(通常为初始保证金的80%)触发补仓
3. 结算方式选择:现金结算:占存量合约的73%(报价系统数据)实物交割:需提前锁定标的证券,常见于战略股东减持对冲
场外期权结构有哪些?场外期权报价是可以选择不同的结构的,一般有平值100%,虚值看涨103%、105%和110%。
结构100c的合约为实值期权,表示按照标的资产100%成交价格买入。
结构103c、105c、110c的合约为虚值看涨期权,它们报价会比实值100c的便宜,但需要在投资者购买股票后,分别上涨为3个点、5个点,还有10个点时才开始正向盈利。
场外期权通道收费是多少?场外期权收费是由前端和后端组成的。前端是千分之二到千分之四不等,这个可以与通道方协商,也就是100W的市值收取2000块到4000块钱的通道费。根据下单的市值固定收取的。后端即盈利后的税点,一般是6%,无盈利则无税点。
参与场外期权报价需构建包含定量模型、合规管理、对冲技术的综合能力体系。投资者应充分理解报价背后的风险成本,专业机构则需平衡市场竞争与风险管控,在非标市场中寻找差异化定位。
随着监管科技发展,未来报价透明度有望提升,但个性化条款设计仍将是核心竞争力所在。
来源:洞鉴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