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让老人在“银发浪潮”中拥抱新生活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9 12:16 2

摘要:近年来,通州区以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深化养老服务领域供给侧改革为动力,以“政策创新+精准服务”为双轮驱动,构建起覆盖全域、层次分明、智慧赋能的养老服务体系,多维度绘就幸福养老新图景。

近年来,通州区以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深化养老服务领域供给侧改革为动力,以“政策创新+精准服务”为双轮驱动,构建起覆盖全域、层次分明、智慧赋能的养老服务体系,多维度绘就幸福养老新图景。

普惠养老服务就近就便

4月15日,微风和煦、阳光明媚。一大早,在位于潞城镇后北营街的潞城镇养老服务中心内,十几位老人正专注地跟着老师练习八段锦,衣袂翻飞间勾勒出动静相宜的画面。

△ 老人们正专注地跟着老师练习八段锦

2024年,按照北京市民政局统一部署,通州区加快布局街道层面的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而潞城镇养老服务中心就是首批5家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之一。该中心共有3层,不仅有活动室、餐厅、健身房、文娱区、助浴间等,还有全日托养区、住院部和康复理疗区,空间整体宽敞明亮,功能区域设置科学齐全。

“中心建筑面积6400余平方米,周边有商务住宅小区、回迁房小区等。为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我们注重发挥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的枢纽作用,统筹调动辖区养老服务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的普惠养老服务。”潞城镇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张婧介绍。

△ 潞城镇养老服务中心

为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通州区近年来相继出台《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21年—2035年)》《关于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监管工作的意见》《养老服务驿站运营扶持办法实施细则》等文件,不断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统筹发展居家、社区、机构三种养老服务形态,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协同的养老服务供给机制。在区级层面,建设养老指导中心,强化对养老工作的统筹指导;在街道层面,以转型升级、配套新建和整合设置三种方式,布局建设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在社区层面,陆续建成197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按照基本服务清单、普惠型养老服务清单和市场服务清单,分层次为老年人提供精准服务。

让老人吃上“放心饭”“暖心饭”

“今天我们准备了4种凉菜、16种热菜,欢迎叔叔阿姨品尝……”4月21日临近中午,在临河里街道玫瑰园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老年餐厅,工作人员热情地向老人介绍菜品。

△ 老人们在排队取餐

78岁的赵爷爷是一位独居老人,每天都到老年餐厅用餐。当天,他选择了果仁菠菜、滑蘑肉片、红烧鱼块3样菜,有凉有热、有荤有素,称重后显示“5两、12元”。“一个人在家,吃饭是个大难题。前些年我腿脚利索时,颠勺炒菜不费劲,现在越来越力不从心了。我家就在附近,走几分钟就到了。这里的饭菜品种多、软烂可口,大家吃了都说好。”赵爷爷称赞道。

玫瑰园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负责人毕婉儒介绍,该餐厅建设于2019年,实行小份菜模式。“我们每天准备十几种菜品,老人愿意吃什么、愿意吃多少都是自己决定,最后称重计费,每两2.4元。加上3元不限量的主食,一般一顿饭十几元就够了。”毕婉儒说。

在通州区,像玫瑰园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老年餐厅这样的老年助餐点还有200多个。近年来,通州区将老年助餐工作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持续推进,出台老年助餐服务实施细则等文件,成立专项工作小组。通过新建助餐场所、腾退老旧房屋、改造闲置空间、引入社会企业等方式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加大政策指导力度,加强服务质量监管,合理谋划点位布局,形成政府引导、企业运营、社会参与的多元协同机制。

为加大老年助餐服务监管力度,通州区民政局组建养老安全员队伍,每天下沉到各个点位,围绕食品采购、储存、加工、制作等环节进行安全检查,通过“源头把控+过程监督”,让老人吃上“放心饭”“暖心饭”。

将养老机构床位“搬”进家

深受“养老不离家”的传统观念影响,我国大部分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其中,重度失能老年人、重度残疾老年人等迫切需要更加专业、更高质量的居家照护服务。

△ 工作人员正在为老人修剪指甲

2022年以来,通州区加快推进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建设,出台《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建设管理实施细则》,按照政府主导、专业支撑、家庭参与的原则,将养老服务机构的专业照护服务送到老人床边。“从2022年的500张床位,到2023年的2500张床位,再到2024年的5000张床位,3年来,通州区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实现了飞跃式增长。”通州区老龄事业发展中心主任何凤红介绍,该区今年又将“建设3000张养老家庭照护床位”作为重要民生实事项目加以推进,进一步加大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建设力度。

63岁的李女士,是通州区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建设工作的受益者之一。4月17日上午8时许,玉桥街道柳岸方园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工作人员周立芬像往常一样敲响她家房门。“姐姐,我来看您了。”“就盼着你来呢,快进屋呀小芬……”简单寒暄后,周立芬开始帮老人做屋内清洁,一边干着活,一边陪老人聊家常。

李女士是一级肢体残疾人,平时一个人生活,靠自制的小板凳和小车“行走”。虽行动上有诸多不便,但李女士把家收拾得干净、整洁。“孩子们帮我定制了无障碍家具,一些简单的家务活我可以自己完成,但那些稍高的地方就靠小芬帮我收拾、打扫了。她平时看到美景会用手机拍下来给我看,遇到有趣的事也会讲给我听,还定期帮我理发,技术特棒!”李女士说。

柳岸方园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负责人张蝶说,养老家庭照护床位的服务对象为重度失能老年人、重度残疾老年人等,每季度由养老服务机构免费提供2次健康评估和居家安全评估服务、2次照护者护理技能培训服务以及6次个性化的生活照料服务(每次不少于4小时)。

通州区对养老家庭照护床位的补贴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养老家庭照护床位服务补贴,在市财政每床每月500元补助的基础上,由区财政再承担每床每月100元;第二部分是适老化改造补贴2000元,老人可在助眠、助行、助浴等5类适老化改造配套产品目录中灵活选择。

推动积极老龄观深入人心

△ 交通安全宣传活动现场

播放交通安全警示教育片、组建社区交通安全领航员队伍、举办交通安全知识讲座……4月10日,在杨庄街道党群服务中心,通州区民政局等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以老人“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方式为他们普及安全出行知识。“刚才警示片里播放的画面触目惊心,我以后不仅自己要遵守交通规则,还要带动家人和邻居共同维护出行安全。”参加活动后,一位老人深有感触地说。

近年来,通州区积极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相继举办老年健康教育宣传讲座、老年人讲故事大赛和“阳光老人”评选等。同时,依托“通州老龄”微信公众号,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涵盖老年人健康管理、涉老政策、防范养老诈骗等内容,推动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深入人心。

今年,通州区积极推动养老服务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升级为老龄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成员单位从21个增至40个,组织体系更加完善,统筹效能显著增强。

“当前,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进入提质增效关键期。下一步,通州区将以老年人实际需求为导向,推动服务设施更完善、服务供给更精准、机构监管更高效、协作体系更健全,用实际行动书写‘老有颐养’温暖答卷。”通州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亚军说。

文字:《中国社会报》记者 安娜

图片:通州区民政局供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