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区转型升级(1):硚口“数”造新未来,传统产业向新而生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9 15:19 2

摘要:在全球产业变革与经济转型升级的浪潮中,数字技术与科技创新已成为驱动传统产业突围的核心引擎。硚口区作为武汉近代工商业的发祥地,坐拥汉正街百年商脉与雄厚产业根基,却也面临着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滞后、科技赋能不足等现实困境。如何以数字与科技双轮驱动,打破产业发展瓶颈,

在全球产业变革与经济转型升级的浪潮中,数字技术与科技创新已成为驱动传统产业突围的核心引擎。硚口区作为武汉近代工商业的发祥地,坐拥汉正街百年商脉与雄厚产业根基,却也面临着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滞后、科技赋能不足等现实困境。如何以数字与科技双轮驱动,打破产业发展瓶颈,实现传统产业向新而生,不仅关乎硚口区自身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对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具有示范意义。

一、硚口区产业:传统而动能不足

1、现代商贸业

硚口区商业底蕴深厚,已形成7家商业综合体、5大专业市场,拥有中百仓储、中百罗森等5家超市便利店总部,各类商业面积已超1000万平方米。汉正街作为其商贸业的核心代表,历经多年发展,虽历经转型,但在服装等领域仍具备强大影响力。金正茂・汉派服装总部聚集1300余家女装品牌、100余家设计工作室,汉派女装占据全国市场份额超三分之一,稳居中部第一;龙腾第一大道连续举办中国汉派男装原创设计大赛,男装品牌荣获2024年度纺织服装成长型“原创设计品牌”。同时,区域内汇聚了宜家、新世界、恒隆、山姆、凯德、麦德龙等现代商贸龙头企业,是全市奢侈品牌最集中、便利店品牌最多、零售总部最多的城区,拥有全省最大的交易市场及最大仓储连锁机构。然而,传统商贸业仍面临电商冲击、消费需求升级等挑战,转型迫在眉睫。

2、健康服务业

凭借丰富的医疗资源,硚口区的健康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这里是全国三大医疗资源最密集区域之一,聚集了5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科研平台、22家部省级医学研究中心、同济医院等6家三级甲等医院、7家世界500强大健康企业分支机构以及近5000家医疗健康服务实体,拥有6名院士、2000多名教授、6000多名执业医师。远大医药从太行山上的红色药企发展成为全国化药百强19名,2023年营业收入过百亿元,2024年1-9月产值同比增长21%。推想医疗作为全球首家且唯一在欧美日等国家获得监管批准的中国AI医疗公司,AI产品已应用于25个国家1000多家医疗机构,人工智能技术阅片量超5000万例。2024年,硚口大健康产业预计营业收入达350亿元。但整体而言,健康服务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占比仍相对较低,产业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不足,尚未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

3、科技服务业

硚口区近年来科技服务业取得一定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从2016年的43家增长至如今的366家,现有专精特新企业53家,创新孵化载体17家,创新平台81家,其中,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3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国家级创新孵化载体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企业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在中心城区处于第一梯队。区内一些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表现突出,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有限公司入围湖北省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同时,硚口区积极引进数字经济头部企业,比如神州数码、深圳华付等优质企业相继落户,“星火众达古田1967数据中心”项目也成功签约落地。不过,科技服务业总体规模较小,企业创新能力有限,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科技企业,产业基础相对薄弱,难以支撑传统产业的深度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1、产业结构不合理

传统商贸业在硚口区经济结构中占比依旧较大,达到37%,而科技研发、信息服务、商务服务、金融业等高端服务业占比相对较低。新兴产业如科技创新、工业设计、健康服务等虽发展较快,但总体规模较小,尚未形成能有力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能,缺少具有行业引领作用的大型龙头企业。

2、数字化程度较低

多数传统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数字化应用水平有限。在营销环节,部分企业仍依赖传统的线下渠道与营销方式,对线上营销、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兴数字化营销手段运用不足。在供应链管理方面,信息流通不畅,难以实现精准的库存管理与高效的物流配送,导致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生产环节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进程缓慢,无法满足个性化、定制化的市场需求。

3、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硚口区传统产业的企业普遍存在研发投入不足的问题,创新人才相对匮乏,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多数企业缺乏对前沿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较低,在市场竞争中主要依靠价格优势,而非技术与创新优势。此外,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限制了产业的科技升级。

4、品牌影响力有待提升

尽管硚口区在一些传统产业领域拥有一定数量的企业,但知名品牌、领军品牌较少。以汉正街服装产业为例,虽然产业规模庞大,但多为中低端产品,缺乏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高端品牌,品牌附加值较低,难以在高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制约了产业整体效益的提升。

1.升级直播基地

对云尚等电商直播基地,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引入5G超高速网络,保障直播画面流畅,减少卡顿现象,提升观众观看体验。优化直播间布局,打造不同风格场景,满足各类商品直播展示需求。为服装类直播打造时尚T台风格直播间,为家居用品直播构建温馨居家场景直播间。加强软件服务建设,搭建直播数据分析平台,实时分析直播观看人数、观众停留时长、商品点击购买转化率等数据,帮助商家精准了解直播效果,调整直播策略。

2.扶持跨境电商

设立跨境电商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支持帝沃思等跨境电商企业拓展业务。资金可用于补贴企业参加国际电商展会费用,帮助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展示产品、拓展客户资源。对成功开拓新国际市场的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市场拓展奖励。鼓励企业开展跨境电商品牌建设,对获得国际知名品牌认证的企业给予资金奖励。建立跨境电商人才培训基地,与高校合作开设跨境电商专业课程,邀请行业专家定期举办讲座与培训,为企业培养精通外语、电商运营、国际物流等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1.创新数字化营销模式

整合区内企业资源,搭建统一的大数据营销平台。通过收集消费者在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线下门店等多渠道的消费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偏好、购买习惯等信息,精准推送产品和服务。通过数据分析,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消费者设计个性化营销方案,提高营销效果。

2.强化社交媒体营销

鼓励企业在主流社交媒体平台如抖音、小红书、微博等开设官方账号,并制定社交媒体运营规范与指南。组织社交媒体营销培训活动,邀请网红博主分享运营经验,提升企业账号运营能力。推动企业与网红博主合作,根据产品特点和目标受众,精准匹配网红资源,进行产品推广与品牌宣传。

1.供应链数字化改造

供应链管理方面引入数字化系统,比如SAP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对货物库存、运输、配送等环节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成本。物流企业通过数字化调度,优化配送路线,减少运输时间和成本。建立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企业之间可实时共享库存、物流等信息,优化供应链协同运作。服装生产企业可通过平台实时了解面料供应商的库存情况,提前安排采购计划。

2.完善交易环节电子化

进一步完善线上交易平台功能,简化线上交易平台交易流程,加强平台安全防护体系建设,保障交易数据安全。引入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多种支付方式,方便买卖双方交易。建立线上交易信用评价体系,对交易双方进行信用评级,对信用良好的企业给予交易手续费优惠、优先推荐等奖励,对失信企业进行曝光与处罚。

1.深化产学研合作

建立环同济健康城产学研合作联盟,由政府相关部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共同参与。定期举办产学研对接会,为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搭建沟通交流平台。设立产学研合作项目专项基金,用于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开展科研项目。对成功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给予项目团队和企业一定比例的奖励。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在健康城内设立成果转化中心,加速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同济医学院可在健康城内设立专门的医疗器械成果转化中心,与企业合作将研发的新型医疗器械快速推向市场。​

2.优化服务体系

进一步完善健康产业服务联盟“一站式服务大厅”功能,增加服务窗口,涵盖项目申报、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咨询、金融服务等多方面服务。引入专业服务机构,比如知识产权代理公司、法律咨询事务所、金融服务公司等,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服务。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对转化项目进行全程跟踪,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与科研成果,提升健康城的科技水平与产业竞争力。​

1.加大企业培育

设立科技服务业企业培育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国家级小巨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建立科技服务企业孵化基地,为初创期科技服务企业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办公场地、设备设施、创业指导等服务。组织开展科技服务企业交流活动,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与资源共享。​

2.建设技术服务平台

建设综合性科技服务平台,整合科技成果、技术需求、专家人才、仪器设备等资源。企业可通过平台发布技术需求,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高校科研机构可发布科技成果,寻求合作转化机会。建立技术交易服务机构,规范技术交易流程,提供技术评估、交易中介、合同登记等服务。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研发中心、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1.设立新兴技术应用示范项目

加大新兴技术应用示范项目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健康管理、城市管理、制造业等领域的应用示范项目。对入选示范项目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推动项目落地实施。

2.培育产业生态

引进、培育新兴技术企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对入驻硚口区的新兴技术企业,给予租金补贴、税收优惠、人才公寓等政策支持。建立新兴技术产业联盟,促进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合作创新与资源共享。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为新兴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撑。举办新兴技术产业论坛、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吸引更多人才与企业关注和参与硚口区新兴技术产业发展。

来源:财经进言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