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马路,半部城史|京畿路的前世今生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9 15:24 2

摘要:明代《万历镇江府志》中,“金鸡岭”之名跃然纸上,因山势形似鸡冠而得名,相传此地曾有金鸡啼晓、祥瑞护城的传说;至清代《光绪丹徒县志》中,“京畿岭”之称悄然兴起,取“京畿重地”之意,暗合“天子脚下”的威严,凸显镇江作为南北漕运枢纽的地位。

从“金鸡”到“京畿”:千年地名的嬗变密码

镇江城西的京畿路,是一条镌刻着时空密码的老街。

京畿路

明代《万历镇江府志》中,“金鸡岭”之名跃然纸上,因山势形似鸡冠而得名,相传此地曾有金鸡啼晓、祥瑞护城的传说;至清代《光绪丹徒县志》中,“京畿岭”之称悄然兴起,取“京畿重地”之意,暗合“天子脚下”的威严,凸显镇江作为南北漕运枢纽的地位。

两朝更迭间,地名从“金鸡”到“京畿”,不仅是方言谐音的流转,实为官方文书对民间俗称的雅化,藏着古城从民间传说到政治隐喻的深层叙事。

辛亥风云与道路新生:李竟成的实业救国实践

1908年沪宁铁路通车后,镇江西站与城区的交通依赖狭窄土路,制约城市发展。

李竟成

李竟成作为辛亥镇江光复的核心人物(时任镇军都督府军政部长),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授予其陆军少将衔,任陆军第9师参谋长,兼任镇江卫戍司令官。此间他联合商会领袖陆小波,以“裕宁官银号清理处”余款及商界集资,发起修筑京畿路,通到火车站。工程采用碎石铺面,宽约6米,命名为“新马路”(今京畿路西段)。

从此,西站汽笛与城中市声血脉相连。

道路扩建与功能彰显:民国时期的交通动脉

1934年,江苏省推行《省会建设计划大纲》,京畿路被列入首批改造项目:削平京畿岭陡坡,路面拓宽至10米,弹石铺装取代碎石路基。

南侧毗邻西门桥码头,形成米市、柴行聚集的市井商贸区,市井烟火在青砖灰瓦间蒸腾;北侧因靠近英租界(今伯先路一带)骑楼巍峨,大清邮政局的绿色邮筒见证书信年代,世界红卍字会的巴洛克穹顶俯瞰众生,更不必提怀仁诊所这个古罗马风格的老建筑等,这里曾是政商名流的沙龙场,亦是救国志士的密议所。

一街之隔,半城繁华半城烟火,形成鲜明的社会空间分异京畿路恰似一幅民国镇江的“清明上河图”。

1934年改造后的京畿路,与同期建成的中山路、伯先路构成‘镇江新三轴’,彻底打通铁路、港口与商业核心区。

京畿岭

这条路,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是镇江从漕运码头迈向近代都会的精神地标——每一道仿弹石路面的凹痕,都复刻着半部城市启蒙史。

京畿路历史建筑群:近代镇江的文明切片

大清邮政局镇江分局:近代通讯的里程碑

大清邮政局镇江分局

建造背景

镇江作为长江下游重要商埠,近代邮政需求激增。1866年镇江海关附设邮务,1889年成立大清邮局镇江邮务总局,下辖苏、皖、鲁、豫等地。1921年,京畿路邮政局建成,成为全国首批一级邮政局,承担长江南北邮件中转任务。

建筑特色

红砖叠砌墙面,花岗石台座支撑券廊式门楼,铁皮屋顶与高直长方形铁栅玻璃窗凸显西式风格。临街门楼山花装饰与半地下室设计,兼具实用性与美学价值。

历史变迁

上世纪70年代,火车站邮政枢纽建成后,该建筑结束使命,改为镇江市消防博物馆,见证从驿马传书到现代邮政的转型。

世界红卍字会江苏省分会旧址:慈善与建筑的共生

世界红卍字会江苏省会、镇江分会

建造背景

1923年由镇江商会会长陆小波主持建造,以“五教合一”为理念,兼具宗教修行与慈善救济功能。1931年扩建后,成为抗战期间难民救助、施药施粥的核心机构。

建筑格局

位于京畿路82号,是中西合璧的慈善机构建筑群。分南北两单元——北侧为中式回廊四合院,通天柱与卷花铁栏杆尽显传统韵味;南侧为四层西式楼房,方砖柱券拱门窗与八角亭顶阳台形成强烈对比。建筑采用青砖叠砌,门楼镶嵌汉白玉额石,刻有“世界红卍字会江苏省会”字样,楼梯台阶上的“卍”字纹饰清晰可见。

时代烙印

1950年代后改为京畿岭小学,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其罗马柱廊与慈善誓言仍回荡人道主义精神。

蒋怀仁诊所:西医东渐的缩影

蒋怀仁诊所

开创者与背景

1907年由蒋国英(号怀仁)创办,是镇江首家中西医结合诊所。蒋怀仁凭借教会渠道获取盘尼西林,治疗花柳病、阑尾炎等顽疾,以仁心惠及贫民,逐渐打破民众对西医的偏见。

建筑艺术

红砖夹杂青砖的仿欧洲古典风格,罗马拱券门楼、科林斯立柱与雕花山墙富丽堂皇。内部设壁炉、糯米浆水泥加固墙体,顶层曾为镇江唯一的“空中花园”。

历史变迁

抗战胜利后,诊所改为“花园饭店”。解放后,花园饭店成为镇江第一个税务局的所在地,后来一度成为镇江第一个兵役局,20世纪60年代,这里又改为镇江的第一所肝病医院。2023年5月,镇江国泰大药房有限公司与赋康中西医结合诊所有限公司在此设立。这座古罗马风格的老建筑,承载了太多镇江人的情感和不平凡的经历。

瑞芝里与吉庆里:中西合璧的民居群

瑞芝里

由许成记设计营造事务所(其作品包括镇江博物馆、崇实女中等),其中“瑞芝”即灵芝,象征吉祥和好运,原为许氏家族自建商所,后成为多户杂居的院落。建筑依山而建,三间两厢的江南民居风格,临街为木制玻璃窗,院内天井、厢房保留市井生活气息。著名典故包括居民“双喜倒马桶”的邻里趣事,以及抗战后因政府改造仅保留临街建筑。

瑞芝里

吉庆里

孙中山同乡卓翼堂所建,以“吉祥瑞庆”命名。建筑群分左右两组,共七进院落,依山势布局,展现江南三合院民居特色,现为镇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吉庆里

京畿路的老房子不仅是建筑遗产,更承载着镇江近代化的历程、慈善事业的兴衰、市井生活的烟火气。这些故事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渐消隐,但通过文献与口述历史的钩沉,仍可窥见其昔日的繁华与沧桑。

如今的京畿路:老街新生,烟火与文脉共舞

历经岁月沉淀的京畿路,在新时代文旅融合的浪潮中焕发新生,成为镇江最具代表性的“网红文化地标”。漫步今日京畿路,536米的距离丈量着百年沧桑,西式拱券与广式山花在骑楼长廊间对话,巴洛克穹顶与青石匾额在悬铃木婆娑间交错。世界红卍字会旧址的罗马柱廊下,仍回荡着赈济难民的人道誓言;伯先路口“京畿路”三字路牌旁,仿佛还能听见老式公共汽车的鸣笛与火车站的钟声合奏一曲时代交响。以“半部城史”为底色,通过微改造、业态焕新与创意赋能,实现了从历史街巷到潮流打卡地的蜕变。

现在的京畿路

文化传承与市井烟火交织

“红卍字会”的罗马柱廊下,咖啡香取代了赈粥的米香。青年摄影师支起三脚架,将绿锈斑驳的邮筒框进取景器,形成“一街一景”的文化长廊。“街巷记忆”主题墙绘、复古烧饼铺排起的长队与文创咖啡小资格调的混搭,则让历史文脉与当代生活无缝衔接。

“街巷记忆”主题墙绘

网红经济激活流量密码

2025年,京畿路凭借“文化+美食+国潮”模式爆火出圈,日均游客量近2万人次。老字号“钮记酥饼”门前常排长队,传统早茶店“润江春”以蟹黄汤包、烫干丝唤醒镇江味觉记忆;新晋网红店如“87而遇咖啡”“张维凤糕团糖水铺”“这家店的老板叫老六”等则以复古装潢和城市观景位成为年轻人“citywalk”的必打卡点。新春期间,街头巷尾的“多巴胺”玩偶毛衣、巨型玫瑰装置与花馍春联布景,更让古街秒变沉浸式摄影棚,游客直呼“随手一拍即大片”。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