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为主要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会出现记忆力下降、语言障碍、判断力受损,最终影响日常生活,甚至无法自理。
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为主要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会出现记忆力下降、语言障碍、判断力受损,最终影响日常生活,甚至无法自理。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3秒就有一人被诊断为此类疾病。在我国,老年痴呆的患病人数已超过千万,是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的重要杀手。
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指出,一些常见的西药和中药在不当使用的情况下可能成为诱发老年痴呆的重要风险因素。
很多老百姓并不知道,药物并不是“吃进去就好”的灵丹妙药,尤其是老年人,身体代谢能力下降,对药物的耐受性差,用药稍有不慎,轻则头晕乏力,重则诱发神经系统损伤,甚至引发或加重老年痴呆。
第一个需要引起警惕的,是抗胆碱类药物。这类药物广泛用于治疗过敏、胃病、尿频等常见问题,如阿托品、异丙托溴铵、苯海拉明等。
抗胆碱药物通过阻断乙酰胆碱的作用,导致脑内神经递质失衡,长期使用会显著提高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
多项研究证实,连续服用抗胆碱药物超过三个月的老年人,其患老年痴呆的风险增加近三成。
第二类是苯二氮䓬类药物。这类药物包括地西泮(安定)、劳拉西泮、阿普唑仑等,常用于治疗失眠、焦虑、抽搐症状。
它们通过增强GABA受体的神经抑制作用来发挥镇静效果,但长期使用会造成神经系统抑制过度,导致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认知障碍。
尤其是夜间服用后,第二天清晨的“药残效应”会让老年人行动迟缓、跌倒风险增加。
第三类是抗精神病药物。如奎硫平、利培酮、奥氮平等,虽然临床上用于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严重疾病,但在一些养老机构中,被滥用于“稳定情绪”或“控制行为”。
这种做法极其危险,因为这些药物会增加脑内多巴胺、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紊乱,长期使用会诱发认知退化甚至脑萎缩。
第四类是某些抗抑郁药物。比如阿米替林、多塞平等三环类抗抑郁药,会引起认知功能的暂时性下降,尤其对老年脑的结构敏感性更高,容易造成不可逆的记忆损伤。
第五类是H2受体拮抗剂类胃药。如雷尼替丁、西咪替丁等,这些药物原本用于抑制胃酸分泌,但近年来研究发现,它们也具有抗胆碱活性,长期使用会干扰中枢神经系统的乙酰胆碱平衡,进而诱发记忆力减退。
第六类是某些降压药。如利血平、可乐定等中枢性降压药,它们通过降低交感神经活性来控制血压,但也会抑制大脑皮质的功能,导致思维迟缓、情绪低落,甚至诱发认知障碍。
第七类是长期大剂量使用的镇痛药。尤其是含可待因、曲马多、芬太尼等成分的药物,滥用会影响脑内神经传导,造成神经系统的“钝化”,逐步走向认知功能的衰退。
除了西药,中药也不能掉以轻心。虽然中医强调“辨证施治”,但某些中药成分对神经系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长期误用或滥用同样可能引发老年痴呆。
首当其冲的是天麻和全蝎。天麻广泛用于“平肝熄风”,常用于头晕、眩晕、癫痫等症状,全蝎则用于中风后遗症、肢体麻木。
两者虽然在急性期有一定神经保护作用,但长期大量使用,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复杂的干扰,诱发认知混乱和神经递质紊乱。
第二类是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材。如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等,这些中药中含有毒性的马兜铃酸成分,不仅对肾脏有严重毒性,也可能通过肾脑轴途径损害神经系统,最终诱发脑部退行性改变。
国家药监局已多次发文禁止或限制含马兜铃酸的中药使用,但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和民间仍存在误用现象。
老年痴呆一旦发生,难以逆转,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大多数药物只能延缓病情进展,改善症状。因此,预防显得尤为关键。
首先,合理用药是预防老年痴呆的第一关。老年人用药必须“因人而异”“因病制宜”,切不可轻信广告或亲友推荐,更不能自行增减药量或长期服用非处方药。
每年应有一次完整的用药评估,特别是神经精神类药物,更需谨慎。
其次,生活方式的干预也非常重要。研究表明,保持社交活动、规律锻炼、均衡饮食、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是降低老年痴呆风险的有效措施。
此外,避免脑部外伤、戒烟限酒、良好睡眠也都对神经健康有益。
从中医角度出发,调和五脏、养心安神是预防痴呆的根本。适当使用具有补肾益精、益气健脑的中药,如黄芪、枸杞、远志、石菖蒲等,在辨证指导下使用,有助于延缓脑功能衰退。
值得强调的是,认知障碍的早期表现常被误认为“正常老化”,如忘记钥匙、名字、走错路等,很多家庭因此延误治疗。
一旦发现老年人出现持续性的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语言组织困难等表现,应及时就医,早期筛查,早期干预。
每一种药物,都是一把双刃剑。医生开药是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身体状况、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多重因素进行权衡,作为患者和家属,不应盲目迷信,也不能轻忽风险。
最后,我想对每一位关心自己或家人健康的读者说一句肺腑之言:“用药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快见效越好,尤其是老年人,身体和大脑都需要被温柔对待。慢一点,慎一点,问清楚每一颗药的名字、作用和副作用,才是对自己最负责任的态度。”
愿每一位老人都能远离老年痴呆,健康长寿,安享晚年。
参考文献:
[1]陈立新, 李彦宏. 抗胆碱能药物与老年痴呆关系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3, 43(10): 2564-2568.
[2]王晓梅, 郑继红. 苯二氮䓬类药物对老年人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J].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2024, 33(02): 129-134.
[3]李春华, 刘静. 含马兜铃酸中药的毒性机制及其神经系统影响[J]. 中草药, 2023, 54(19): 5981-5987.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科学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