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投早投小投科技”共识下,当“缺钱”的一级市场投资人将目光从硬科技转向消费时,在二级市场,曾经被一级市场投资人“错过”的泡泡玛特,又一次拿下了“高光时刻”。
步入“第四消费时代”,哪些机会不能错过?
在“投早投小投科技”共识下,当“缺钱”的一级市场投资人将目光从硬科技转向消费时,在二级市场,曾经被一级市场投资人“错过”的泡泡玛特,又一次拿下了“高光时刻”。
头顶光环出道,历经至暗时刻,如今涅槃重生。四年多的时间里,泡泡玛特股价走出了一个U形。
近一年多以来,泡泡玛特股价持续上涨,从年初的20港元/股左右涨到193港元/股,涨了差不多9倍多。
4月28日。泡泡玛特盘中大幅拉升,最高至195港元/股,再创历史新高,较2022年10月底的低点已暴涨近19倍。截至收盘,该股涨约12%报193港元/股,市值2592亿港元。
数据显示,阿里的市盈率为16倍,京东和拼多多只有8和9;蜜雪冰城的市盈率达到了39倍,泡泡玛特的市盈率则达到了77。
可见,优质消费股被市场给予高估值变成了“科技股”。
公司股价突飞猛进,创始人王宁的身家也在暴涨。
按照泡泡玛特最新总市值2431亿元(2592亿港元),以及王宁在泡泡玛特持股48.73%来计算,王宁的个人财富达到1184亿元,这一数字接近河南首富秦英林(1300亿元)。
按照Wind2025年Q1中国企业市值500强榜单,泡泡玛特以1940亿元的市值排在中国上市企业第70的位置,超过了上汽集团、长城汽车、泸州老窖、伊利集团等一众大品牌。
01创业箴言:尊重时间,尊重经营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是一位85后创业者。
2009年,王宁获得郑州西亚斯学院广告专业学士学位。大学时期,王宁通过出租格子铺位赚取差价,初步积累了商业经验。
2010 年,王宁就在北京中关村开设第一家泡泡玛特门店,开启了潮玩创业之路。
2020年,王宁在港交所敲钟。泡泡玛特首日股价上涨 79.22% ,一度突破千亿港元的市值。
一个曾在创投圈里广为流传的段子:
原本投资人对泡泡玛特的评价是——创始人学历平平,没正经上过班,说起话来没感染力,团队也没精英;上市后,每一位投资人提到——王宁性格沉稳,话不多,喜怒不形于色,拥有消费行业创业者的许多优良品格。
我们得以窥探,王宁并不是投资人最为看好的一类创业者。
近期重返巅峰后,这位低调的创始人说出了“尊重时间,尊重经营”八字箴言。
当然,时间送给了泡泡玛特两份厚礼。
2020年,泡泡玛特的上市,赶上了消费行业的上行周期;
2025年,泡泡玛特的涅槃,踩中了“第四消费时代”的红利。
02第四消费时代下的“悦己消费”
早在10 年前,“日本消费社会研究第一人”三浦展成功地预测过“第四消费时代”。
什么是“第四消费时代”?就是孤独经济、单身经济。
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旅行、单身公寓、宠物经济等等。
三浦展认为,日本社会的消费变化是从“第一消费时代”逐渐换挡“第四消费时代”。
“第一消费时代”,普及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等耐用品消费;
“第二消费时代”强调身份与地位的外显品牌消费、奢侈消费;
“第三消费时代”对体验与情感价值更敏感的个人化、差异化消费;
“第四消费时代”去物质化,重视精神性、社群感、自我实现,追求“生活方式本身”的意义。
社会学家吉登斯的观点可以佐证。
在很久以前,人们的社会身份相对固定。比如,村里的铁匠老李家,木匠老张家,屠户老王家等等。大家的身份习惯、消费习惯较为固定。
后来,全球化和科技平权导致了人和观念高度流动。比如,现在村里铁匠老李也在刷抖音,不仅跟城里人老赵“冲同一片浪”,大家也能同一个直播间买东西。
久而久之,当所有人“变得一样”后,大家会感到“身份空白”,又开始不断追问人生终极难题——“我是谁?我属于哪里?我的生活规范应该是什么?”
这种不断的重新定义会产生无边的孤独感。
而“孤独感”正是第四消费时代中,身份消费和悦己消费的核心逻辑。
我们继续用日本举例。
二战后,日本年轻人的一生被清晰定义,大家挤破头也要去东京,买房买车,结婚生子,目标是成为中产。
泡沫经济破裂后,日本年轻人发现无论如何努力,也不能顺利买房成家,结婚生子,从而无法拿到传统的“中产身份”。
此时,离开村庄的日本年轻人在身份缺失的环境中,就会不断寻求“新身份”,并在物质丰富的环境中产生“新消费”。比如二次元。
“悦己消费”概念油然而生——通过消费或行为满足自我内在需求,而非为了他人眼光或社会认可。它强调个人幸福感、兴趣导向和精神层面的充实。
这基本契合“第四消费时代”的内涵。
有看法认为,当下国内消费市场接近“第四消费时代”,而泡泡玛特就是典型的“第四消费时代”畅销品。
盲盒和IP潮玩虽然是“非刚需”,但年轻人可以通过消费盲盒,获得社交价值、购物体验,实现内心愉悦。
而且,普遍几十元一个的价格,虽然带来的“身份感”完全比不上奢侈品,但泡泡玛特的盲盒足够精美,其具备“美丽废物”的属性,可以抹平原本就存在的“收入差距”。
同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三四百元也能“卖爆”的iphone手机壳。
03 出海要讲旧故事
泡泡玛特涅槃重生,也得益于海外业绩的突飞猛进。
数据显示,2024年港澳台和海外业绩达到50.66亿元较2023年的10.66亿元增长率高达400%。另一方面,内地的销售业绩达到79.7亿元较2023年的52.35亿元增长50%。
4月25日,泡泡玛特App登顶美国App Store购物榜,一天内跃升114个位次,成为免费总榜第四名。
据了解,这是因为泡泡玛特近期上市的新品IP LABUBU第三代搪胶毛绒产品“前方高能”系列。
对于海外市场的发展,王宁在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不管是想要在海外再造一个泡泡玛特,还是希望销售过百亿(元),其实都实现了。”
只不过,泡泡玛特做盲盒,但不能只是盲盒。
正如,前两年内地市场的增长乏力。如果人们只是将泡泡玛特和盲盒画等号,将意味着增长天花板不会太高。
也就是说,王宁在内地市场没讲圆满的故事,恐怕又得向海外再讲一次。
泡泡玛特到底是什么?不管王宁想不想回答,这次硬着头皮也要交一份优秀答卷。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资料参考:暴涨近19倍!潮玩龙头,新高!,证券时报;泡泡玛特王宁:尊重时间,尊重经营,笔记侠)
来源:农林卫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