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架构40载辉煌:从ARM1到全球芯片霸主之路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9 18:32 2

摘要:在科技的历史长河中,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于今年悄然到来——Arm架构迎来了它的四十华诞。这一架构,已见证了超过2500亿颗芯片的出货,其足迹遍布全球数十亿设备,从微小的传感器到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乃至汽车与数据中心,无处不在。

在科技的历史长河中,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于今年悄然到来——Arm架构迎来了它的四十华诞。这一架构,已见证了超过2500亿颗芯片的出货,其足迹遍布全球数十亿设备,从微小的传感器到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乃至汽车与数据中心,无处不在。

追溯其根源,Arm架构的故事始于1978年,由克里斯·库里与赫尔曼·豪瑟携手创立的Acorn Computers。时间流转至1985年,两位工程师索菲·威尔逊与史蒂夫·弗伯的智慧结晶——ARM1处理器横空出世。这款采用3微米工艺、内含约25000个晶体管的芯片,起初不过是一个实验性项目,却意外地开启了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这一全新处理器架构的大门,为Acorn的性能提升之路铺设了基石。

1990年,一个划时代的合作应运而生,Acorn携手Apple与VLSI Technology,共同创立了Advanced RISC Machines(ARM)Ltd,旨在将这一革命性的架构推向更广阔的舞台。而真正让Arm架构名声大噪的,则是诺基亚6110手机的问世。这款手机内置了Arm 7TDMI处理器,迅速风靡全球,也标志着Arm在移动设备领域的崛起。

历经数十载春秋,Arm架构已稳居移动设备和嵌入式系统的王者之位,并逐渐向数据中心、云计算等高性能计算领域拓展其版图。其低功耗的特性,如今被视为Arm的核心优势之一,然而这一特性的诞生,却源于当年的成本考量。面对高昂的陶瓷封装材料费用,Acorn公司无奈选择了更为经济的塑料封装方案,这一决定却意外地促使Arm走上了节能设计的道路。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Arm架构的发展堪称飞速。从最初的ARM1处理器,内部仅有约6000个门电路且无缓存,到如今基于40nm工艺的Arm v9架构CPU,在体积相近的情况下,已集成了近1亿个门电路,并具备了图形加速、多核处理等强大功能。这一路走来,Arm架构的每一次迭代,都见证了技术的飞跃与创新的力量。

来源:ITBear科技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