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PCC 2025丨聚势赋能·创见未来——泛血管论坛现场报道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9 19:38 1

摘要:铸造医学灯塔,照耀血管未来。第十四届胸痛中心大会(CCPCC 2025)泛血管论坛于2025年4月25日至26日在苏州国际会议酒店举行。本次论坛精彩纷呈,以“泛血管疾病全周期管理”为核心,聚焦泛血管指南实践研究与多学科协调管理,着眼最新泛血管领域指南解读分析,

CCPCC-2025 泛血管论坛

铸造医学灯塔,照耀血管未来。第十四届胸痛中心大会(CCPCC 2025)泛血管论坛于2025年4月25日至26日在苏州国际会议酒店举行。本次论坛精彩纷呈,以“泛血管疾病全周期管理”为核心,聚焦泛血管指南实践研究与多学科协调管理,着眼最新泛血管领域指南解读分析,分析创新治疗方法和管理策略,通过极具洞见和启发性的多学科协调管理精彩案例,推动泛血管疾病诊疗向系统化、精准化迈进。

立足指南,优化实践

在“泛血管论坛session1-指南与实践”环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姜萌教授分享了磁共振技术在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南昌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黄晓教授则全面剖析新型生物、影像标记物评估血管衰老及心血管预后;上海曜影医院的史浩颖教授分享了基于可穿戴设备与远程医疗平台的泛血管疾病个性化防治体系的构建;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袁祖贻教授分享了中外CCS指南下的抗血小板平台策略;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的梁春教授则总结了2025年ACC/AHA急性冠脉综合征管理指南的抗栓与降职治疗要点。并邀请安康市中心医院的任晖教授、辽宁省人民医院的石蕴琦教授以及泰州市人民医院的王如珠教授担任主持嘉宾。

多学科协调管理

在“多学科管理”环节,邀请到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泛血管疾病多学科协调管理进行了精彩分享。

安徽医科大学翁建平教授带来了主题为“加深理解慢性病的定义,助力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精彩讲座,翁教授指出,传统慢性病定义(如糖尿病)依赖单一维度的静态阈值(如固定血糖切点),难以精准预测血管并发症的异质性风险。他以糖尿病为例,回顾了从古埃及文献到现代指南的诊断标准演变,强调现行标准与临床个体化需求间的矛盾。基于此,他提出“动态分层”新框架:通过整合多模态数据(基因组、代谢组、影像学)和机器学习技术,将疾病分为可动态演变的亚型,实现“精准分型-靶向干预”。其团队利用10万例泛血管疾病队列数据,验证了代谢-免疫网络失衡在血管并发症中的核心作用,并开发“代谢数字孪生人”模型,预测疾病进展轨迹。此外,翁教授重点分享了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突破性成果。其系列研究证实,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早期胰岛素干预可显著改善胰岛功能,推动国际指南更新,并被写入多国教科书。他呼吁从“高血糖症治疗”转向“疾病修饰性治疗”,结合可穿戴设备与AI预测模型,构建“预防前移-动态监控-政策协同”的全周期管理范式。这场讲座不仅重构了慢性病的科学定义,更以技术创新与临床转化双轮驱动,为泛血管疾病的精准防控提供了全新范式。

论坛紧跟国家政策,纳入了减重与肥胖相关议题。开滦总医院的吴寿岭教授通过“临床肥胖:定义演变、流行趋势与不良结局的关联”的授课指出,传统指标(如BMI、腰围)难以区分脂肪分布与代谢异常,而新提出的“心血管-肾脏-代谢(CKM)综合征”更强调多维度交互作用。基于开滦研究(2006-2024年,随访超9万人)数据,他提出临床肥胖应定义为“过量脂肪蓄积伴随至少一项器官功能障碍”,涵盖呼吸暂停、高血压、心衰等18项临床标准。研究显示,中国临床肥胖患病率达36.43%(约4亿人),55岁后女性患病率超越男性。进一步分析表明,临床肥胖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与非肥胖人群相比,其ASCVD风险升高44%,心衰风险增加63%,且风险随临床标准数量递增。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临床前肥胖(未达诊断标准但存在代谢异常)人群15年内进展为临床肥胖的比例高达73.64%,提示早期干预的必要性。吴教授呼吁,临床肥胖应作为独立疾病纳入诊疗体系。

>>

此外,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的王宁荐教授诠释了潜能未定的克隆性造血和糖尿病;武汉人民医院黄恺教授总结了中国糖代谢的异常负担及多学科管理;上海市东方医院的项耀祖教授则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中医药与泛血管疾病的关系性;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林灵教授在讲座中提到了多维动态组学策略探究血管病理性重塑的分子特征及临床转化潜能。主持人分别邀请到了邢台市人民医院的魏庆民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的易绍东教授以及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李杰教授。

上述精彩分享,理论与实践结合,理念与技术同步,前沿与焦点兼顾,创新与融合并举,势必推动泛血管疾病管理工作再攀新高。

多学科融合心业态,全方位防控促提升

本场论坛内容丰富、报告精彩,一方面为大家提供了一个高端学术平台,共论前沿学术成果,展示最新研究进展,探讨最新诊疗技术、特别是一站式筛查和全景式评估实操路径,探索学科未来发展趋势。

另一方面,展现了泛血管领域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验证了跨学科、多维度思维解决临床问题的重要性,帮助临床医生树立整体观,引导大家基于泛血管思维探索疾病管理策略。总之,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方面,大家都受益匪浅,也为接下来全方位防控泛血管疾病提供了新动能。

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Pan-Vascular Management Center,PVMC)是指建立标准化泛血管疾病综合管理平台和操作流程,通过多学科合作,开展早筛、早诊,将高危人群和ASCVD患者纳入统一筛查路径,围绕泛血管病变,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筛查和全景式评估,整合综合性治疗策略和专科转诊流程,重视长期随访,逐步完善覆盖泛血管疾病全周期的科学管理模式和体系,实现降低终点事件率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

了解泛血管医学最新资讯

全面工作

传播矩阵

FOLLOW US

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

邮箱:info@ccahouse.org

网址:https://www.ccahouse.org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水坊路36号姑苏会平江馆心脏之家

来源:科学良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