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飞秒激光重构脑机接口,实现神经修复奇迹!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9 20:15 2

摘要:脑机接口(BCI)作为人脑与机器直接交互的“神经桥梁”,正在生物医疗、科研甚至未来人机融合领域掀起革新性突破。然而,其核心器件——高精度、高生物相容性的微电极制造,长期受限于传统加工技术的精度不足与热损伤风险。

脑机接口(BCI)作为人脑与机器直接交互的“神经桥梁”,正在生物医疗、科研甚至未来人机融合领域掀起革新性突破。然而,其核心器件——高精度、高生物相容性的微电极制造,长期受限于传统加工技术的精度不足与热损伤风险。

本文深度解析BCI的底层制造逻辑,结合神经科学巨头的前沿案例,揭示飞秒激光如何成为颠覆脑机接口技术的关键工具,并展望其在瘫痪康复、脑疾病治疗等领域的规模化未来。

一、脑机接口是什么?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Interface, BCI)是一种通过直接解码大脑神经信号,实现人脑与外部设备(如计算机、机械臂、智能终端)交互的前沿技术。其核心原理是通过传感器捕捉大脑活动产生的电信号、化学信号或光学信号,经过算法处理后转化为可执行的指令,从而控制外部设备或接收感官反馈。

BCI的应用场景广泛,包括医疗康复(如瘫痪患者操控假肢)、神经疾病治疗(如癫痫监测)、增强现实交互,甚至未来可能涉及认知增强等领域。

二、BCI的加工难度

BCI的核心组件是用于采集神经信号的电极或传感器,其制造面临多重技术挑战:

微米级精度需求:神经元尺寸仅约10-50微米,电极需以同等精度植入或贴合神经组织,传统加工技术难以实现高密度电极阵列(如每平方毫米数百个记录点)。

生物相容性要求:植入式电极需长期与脑组织共存,材料必须避免引发免疫反应(如胶质细胞增生)或慢性炎症。传统金属电极(如铂、钨)可能因硬度高导致组织损伤。

复杂结构加工:新型柔性电极、三维立体电极等需在微米尺度上加工多层异质材料(如聚合物+金属),传统机械切割或光刻技术易导致材料变形或污染。

热损伤限制:加工过程中高温可能破坏材料性能(如柔性基底熔化),影响电极的导电性和使用寿命。

三、BCI的加工为何选择飞秒激光?

飞秒激光因其超短脉冲特性,在加工中展现出独特优势:

冷加工机制:能量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几乎不产生热扩散,避免材料碳化或熔化,尤其适合加工热敏感材料(如生物兼容性聚合物Parylene)。亚微米级精度:聚焦光斑直径可小于1微米,支持复杂三维结构刻蚀(如微孔、曲面电极)。多材料兼容性:可加工金属、陶瓷、聚合物等多种材料,满足BCI电极的多元化设计需求。无接触加工:减少机械应力,避免材料变形或污染,提升电极良品率。

四、飞秒激光在BCI制造中的关键工序与案例

1. 高密度微电极阵列加工

工序:

飞秒激光通过直写或刻蚀技术,在柔性基底(如聚酰亚胺)上加工出微米级电极触点与导线。

案例:

美国俄勒冈大学Timothy J. Gardner 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利用双光子聚合在聚酰亚胺柔性基板上直接打印出高纵横比的3D微针电极(高350 μm、顶端直径20 μm),之后溅射钛/铂涂层,并用飞秒激光(Coherent Monaco)切割器件轮廓,得到16通道柔性微电极阵列【1】。在精度和结构灵活性上优于传统光刻工艺。该方法支持在柔性材料上构建复杂电极结构,为植入式脑机接口提供了更好的适配性与生物相容性。

2. 光遗传学器件集成

工序:

将飞秒激光加工的光波导、微流控通道与电极结合,实现光刺激与电信号记录同步。

案例:

多伦多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可植入光子神经探针,结合了foundry制备的硅基光子芯片和通过双光子聚合(TPP)技术直接加工的微流控通道。使用波长为780 nm的飞秒激光(Nanoscribe Photonic Professional GT2系统)在探针表面打印微流控结构,实现了在单一探针上集成定向光刺激和化学物质注射的多能 【2】。

3. 生物可降解电极加工

工序:

飞秒激光加工可降解聚合物材料,制造临时性植入电极,术后自动降解避免二次手术。
案例:

研究人员采用飞秒激光直接写入技术在可降解聚合物材料上构建三维微结构,用于神经组织工程中的电极制造。该方法利用飞秒激光的高精度和低热影响特性,在聚合物基底上形成复杂的微纳结构。这些微结构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控的降解速率,适用于短期植入应用,进而制造出可降解的电极【3】。

总结

随着脑机接口(BCI)技术的发展,对加工工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非常精细,又要尽量不伤害材料或组织。飞秒激光凭借其“超快冷加工”特性(纳米级精度、近乎零热损伤),成为脑机接口(BCI)制造的核心技术。

无论是Neuralink的柔性电极,还是Synchron的血管内支架,均依赖它实现精密微结构加工,确保器件与生物组织的高兼容性。随着技术成本下降和工艺优化,BCI有望加速应用于中风康复、帕金森病治疗等领域,甚至通过与新材料结合,进一步拓展人类对神经系统的干预能力。

来自:飞秒工厂

长三角G60激光联盟陈长军转载

热忱欢迎参加我们在2025年5-27-29日举办的两机展和激光在两机(飞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及低空经济中的应用大会

来源:江苏激光联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