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年,褚时健走完了他跌宕起伏的91年人生。在追悼会上,上千人前来送别。他的妻子马静芬眼含泪水,哽咽道:“我记得曾经有人问我来生要如何过,我的答案是,来生还要嫁给褚时健。”褚时健在世时也深情地表示:“我自己目前为止最大的成就,是找到了陪伴我近60年的老伴儿
2019年,褚时健走完了他跌宕起伏的91年人生。在追悼会上,上千人前来送别。他的妻子马静芬眼含泪水,哽咽道:“我记得曾经有人问我来生要如何过,我的答案是,来生还要嫁给褚时健。”褚时健在世时也深情地表示:“我自己目前为止最大的成就,是找到了陪伴我近60年的老伴儿马静芬。”熟悉这对夫妻经历的人,纷纷落泪。
1936年,马静芬出生在昆明一个银行世家。当其他同龄女孩还在学习插花刺绣时,她却在课本上写下:“我不要当一辈子的麻将太太。”1948年,这个叛逆的富家千金剪掉旗袍、换上军装,跟着部队走进了云南新平的深山。她在小学任教期间因反对体罚学生被批评为“思想有问题”,而负责对她进行改造的,正是日后的丈夫褚时健。出身贫寒的褚时健一眼就看懂了她倔强背后的赤子之心:“别人说你是坏老师,我却觉得你敢为学生说话,是个好老师。”
原本人生可以安逸地展开,但马静芬选择了最坎坷的道路。她放弃了父亲安排的留洋机会,跟随褚时健住进了农场的茅草屋。从穿旗袍的大小姐到戴草帽的养猪妇,她用21年时光证明:真正的独立,是敢于跳出别人画好的安全圈,哪怕前路泥泞,也要赤脚奔跑。
1958年,褚时健被打成右派下放农场,马静芬毫不犹豫辞去工作,带着女儿搬进四面漏风的土坯房。白天她扛锄头挖地,晚上在油灯下缝补衣服,靠每月12元喂猪的工资养活一家人。别人劝她离婚,她咬牙坚持:“他不是坏人,我等他平反。”这一等就是21年。
褚时健成为“烟草大王”后,本该享清福的马静芬却遭遇灭顶之灾——1995年,女儿狱中自杀,丈夫被判无期。69岁的她在监狱探视室里握着褚时健的手说:“老头子,咱们回家种地去。”70岁那年,两人承包了哀牢山2400亩荒山。没有路,她带工人一锄头一锄头地挖;没有水,她跟着勘测队在山里走了三个月。有人笑他们老糊涂,她心里盘算:“橙子树五年挂果,那时我75岁,正好大干一场。”
2014年,褚橙庄园开业,82岁的马静芬第一次站上聚光灯下。此前她已跑遍全国二十多个城市,一家家超市敲门推销橙子。面对质疑,她说:“我不懂大数据,但我知道每颗橙子都要晒太阳179天,甜度必须达到14.1度。”
褚时健去世后,87岁的马静芬又做出惊人决定:将橙园改造成文旅庄园,亲自设计文创产品,甚至登台演讲分享创业故事。如今,褚橙庄园不仅有年产千吨的橙园,还有民宿、咖啡馆和非遗工坊,成了年轻人的新打卡地。她穿着定制中式套装,在镜头前笑得像个少女:“有人说我该退休了,可我觉得每天都是新的开始。”
她的身上藏着三个改变命运的密码:
反骨精神:在规训中凿出自由的光。从参军离家到晚年创业,她始终打破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我的人生我做主”。这种反骨不是盲目对抗,而是清醒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当社会给女性贴上“贤妻”“慈母”“老太太”的标签时,她偏要亲手撕烂标签,在每个年龄段都活出全新的版本。正如她在自传中写道:“如果顺从能换来安稳,那我宁愿在叛逆中拥抱风暴,因为只有打破别人画的圈,才能画出自己的银河。”
磐石韧性:在至暗时刻淬炼生命的光芒。1958年褚时健被打成右派,她放弃教师工作,带着孩子住进四面透风的土坯房。白天烈日下开荒,手掌磨出血泡也不停歇;夜晚油灯下缝衣,困得睁不开眼也要安排第二天的农活。每月12元工资,她精打细算,步行十几里只为省几毛钱。有人劝她离开,她却坚定地说:“只要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再苦的日子也能熬过去。”
1995年,女儿自杀、丈夫入狱,接连打击几乎将她击垮。但她擦干眼泪,选择与保外就医的褚时健一起承包荒山种橙。面对杂草丛生的土地、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资金短缺,她毫无退缩。没有路,她带着工人一镐一镐地挖;没有水,她跟着勘测队翻山越岭找水源。橙子初期产量低,她反复试验,请教专家,记录每一组数据。五年的等待,无数个日夜的付出,她始终坚信:“只要坚持下去,这片荒山一定能结出最甜的果实。”这份如磐石般的坚韧,支撑她穿越人生的至暗时刻,迎来事业的辉煌。
生长型思维:永远保持破土的力量。从养猪到种橙,从农民到企业家,她不断突破认知边界。80岁仍在学习直播带货,用行动诠释“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她的办公室挂着一幅字:“生命不息,折腾不止。”这位老人用一生告诉我们:真正的传奇,不是从未跌倒,而是每次跌倒后都能笑着爬起来,把伤疤变成勋章,把岁月酿成甜橙。当你抱怨生活艰难时,想想哀牢山上那个身影——她踩过的泥地里,正开出最甜美的希望之花。
来源:小乔神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