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新闻发布会,聚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9 20:18 2

摘要:4月29日上午,省高院举行“加强权益保障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新闻发布会,发布《陕西法院劳动争议审判白皮书(2020-2024)》(以下简称白皮书),并向社会通报10起劳动争议典型案例。

4月29日上午,省高院举行“加强权益保障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新闻发布会,发布《陕西法院劳动争议审判白皮书(2020-2024)》(以下简称白皮书),并向社会通报10起劳动争议典型案例。

法治日报、中新社、中国青年报、中国日报、人民网、陕西广播电视台、华商报、西部法治报、各界导报、群众新闻网、陕西网、西安网等16家新闻媒体记者参加发布会。

省人社厅、省总工会等单位负责人,部分中、基层法院,民企、国企代表以及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受邀出席发布会。

白皮书指出,2020年-2024年,全省法院劳动争议案件一审收案数为74996件,年均收案为14999件。

白皮书对2020—2024年全省法院劳动争议案件的概况进行了分析,总结梳理了陕西法院不断增强劳动争议化解质效,做实定分止争的工作举措和取得的成效。

一是优化审判流程,提升审判质效。利用“智慧法庭”赋能庭审质效,推行在线庭审和同步文字生成、电子送达,实现案件快审快结。对拖欠劳动报酬、经济补偿、工伤保险待遇等争议不大、诉请单一的简单案件,符合适用简易程序条件的,推行“要素式”起诉状、答辩状和裁判文书,有效提升办案效率,让当事人的权利尽早实现。二是统一裁判规则,稳定劳动关系双方预期。陕西高院制定《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劳动争议案件办案手册(试行)》,统一认识和裁判规则。同时,规范劳动争议案件的归口管理和审判,省高院和各中院建立发改提指案件定期通报制度,分析研判中、基层法院在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程序规范等方面的不足,通过现场答疑的方式,为中、基层法官提供清晰的审判思路和裁判方法。充分利用人民法院案例库、法答网等在线资源,高度重视案例检索,实现类案同判,让智慧法院的司法效能进一步放大。三是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维护劳动者胜诉权益。全省各中、基层法院积极开展涉劳动报酬、涉小标的案件执行专项行动,建立了涉农民工工资案件的“快立、快审、快执”绿色通道,为农民工提供一站式诉讼服务,真正让农民工告别忧“酬”烦“薪”。 四是多元合力解纷,构建综合治理大格局。持续推进“法院+工会+N”的多元诉调对接机制。畅通线上线下调解与诉讼对接渠道,构建起“一站式受理、全流程对接、专业化调处”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劳动监察、仲裁、调解等管理服务功能同基层工会力量相结合,人民法院与人社部门建立裁审衔接机制,提高劳动争议纠纷化解质效,实现快速化解、高效便民、互联互通、共治共理的协作共赢效果,促进类发型纠纷源头化解。五是打造专业化的审判团队,提升选育管用成效。组建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提升劳动争议案件审判质效。

下一步,陕西法院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强劳动争议审判工作,努力让每一位劳动者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助力打好稳就业促增收硬仗,以高质量审判服务保障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答记者问

法治日报记者孙立昊洋:陕西法院在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都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

向上滑动阅览

2024年,全省法院始终把“如我在诉”的理念贯穿劳动争议案件审判工作全过程,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司法服务保障职能,共审理涉及拖欠工资、解除劳动合同、平等就业权等关乎劳动者切身利益的案件3.74万件。一是认真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全省法院着眼于化解社会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将调解贯穿于劳动争议案件审判工作全流程,劳动争议一审、二审的调解撤诉率,占劳动争议案件结案总量的36.85%。二是不断更新审判模式,实现劳动争议案件快审快结。比如西安雁塔法院根据劳动争议案件的特点和规律,提取类案审理中必备的事实及法律要素,简化无争议要素审理程序,重点围绕争议要素进行审理,制定劳动争议案件的“要素式”审判模式及“要素式”文书,提高了审判效率,实现了简案快审。三聚焦根治欠薪,维护劳动者胜诉权益。全省法院积极参与根治欠薪专项活动,为维护农民工权益提供司法支持。同时,三级法院共同启动“陕亮执行”专项执行行动,集中对追索劳动报酬等涉民生的执行案件进行专项攻坚,不断加大对恶意欠薪行为的惩治力度,帮助1.43万名农民工追回“血汗钱”9.18亿元。四加强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的保护。随着平台经济发展,新业态用工纠纷逐年增加,针对平台经济用工劳动关系认定难等问题,陕西高院联合省人社厅发布的典型案例以及本次新闻发布会发布的典型案例中涉及新就业形态用工的案例共有四个,这些案例对依法合理认定新就业形态劳动关系具有指导意义。五延伸职能,促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全省各级法院不断加强与检察院、人社部门、司法部门等在劳动争议化解中的联动作用,引导各级工会在纠纷源头预防和化解发挥积极作用,协同推进“一函两书”工作。截至2024年,全省共发布“一函两书”641份,通过“一函两书”发现线索并办结的案件达4781件,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6945.56万元。

群众新闻网记者张青峰:随着平台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大量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的劳动者,法院是如何认定平台企业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的?

向上滑动阅览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平台经济不断兴起壮大,在此背景下,骑手、滴滴司机、代驾司机、网络主播等新业态劳动者数量大幅增加,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新业态在稳增长、稳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新业态用工关系形式复杂多样也为该类型劳动争议审判工作带来极大挑战。判断平台企业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仍然需要抓住劳动关系的本质特征,即是否存在支配性劳动管理。特别是实践中有的企业为了规避建立劳动关系,可能会将相关业务“连续外包”,或者有的企业通过诱导劳动者注册为“个体工商户”后,以订立承揽、合作协议等方式规避劳动法律法规和用人单位责任。法院应当根据审理查明的用工事实,综合考虑劳动者对工作时间及工作量的自主决定程度、劳动过程受管理控制程度、劳动者是否需要遵守有关工作规则、算法规则、劳动纪律和奖惩办法、劳动者工作的持续性、劳动者能否决定或者改变交易价格等因素,依法作出相应认定。对于存在用工事实,构成支配性劳动管理的,应当依法认定存在劳动关系;而平台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工作过程控制程度不强,从业人员无需严格遵守劳动管理制度且对利益分配等事项具有较强议价权的,应当认定双方之间不存在支配性劳动管理的,不存在劳动关系。

代表委员点评

省人大代表 张佳杰

向上滑动阅览

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今天省高院举办“加强权益保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新闻发布会,正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发挥人民法院职能作用的生动实践。不断织牢法律“保护网”,依法保障好劳动者权益,进一步筑牢万家灯火的幸福根基。与此同时,司法也为创业、就业营造了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营商环境,有利于服务和保障企业健康发展,进而带动就业,实现良性循环。《陕西法院劳动争议审判白皮书(2020-2024)》的发布,让我们清晰了解到陕西法院劳动争议案件目前的审判概况、纠纷成因、陕西法院为化解劳动争议纠纷采取的重要举措以及风险防范建议,是人民法院司法为民,通过司法审判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

省政协委员 谢斌

向上滑动阅览

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承载着千家万户幸福生活,关乎社会大局和谐安定。劳动者不仅希望能就业,更希望能就好业。这不仅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直接关系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成色。因此人民法院要妥善审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让劳动者在每一起劳动争议案件中都感受到法治的力量与温度。另外,劳动争议案件的妥善审理,对于贯彻落实我国劳动用工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维护企业生产经营制度,构建和谐稳定的用工关系,护航新经济业态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今天,省高院举办这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劳动争议典型案例,彰显了司法审判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希望社会各界能够通力协作,继续做好劳动者权益保护工作,让广大劳动者切身体验到法律的公正和温情,提升劳动者的司法获得感、认同感。

往期精彩推荐

审核:张军利编辑:余 波供稿:陕西高院民一庭陕西高院宣教处制作

来源: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