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谁说“小黑点”没威胁?别小看一颗痣,它可能是皮肤癌敲门的“前奏曲”。尤其是长在身体的这几个关键位置时,可能不是普通的“胎记”,而是正在悄悄演变的“癌中信使”。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事儿,希望大家能早点看懂皮肤的“暗号”,防患于未然!
谁说“小黑点”没威胁?别小看一颗痣,它可能是皮肤癌敲门的“前奏曲”。尤其是长在身体的这几个关键位置时,可能不是普通的“胎记”,而是正在悄悄演变的“癌中信使”。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事儿,希望大家能早点看懂皮肤的“暗号”,防患于未然!
很多人对于痣的认知,停留在“从小就有的,没变化就不用管”的层面。但临床上,一些不起眼的痣,正是皮肤癌最早的信号灯。尤其是恶性黑色素瘤这种凶险的皮肤癌,它就喜欢“伪装”成普通痣。等到发现时,往往已经是“马后炮”。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恶性黑色素瘤的年发病率虽然不高,但其发展迅速、转移能力强,一旦晚期,五年生存率不足30%。早发现、早干预就是保命的关键。
脚底的痣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也是最危险的。
这类痣由于平时不易察觉,很容易被鞋子摩擦、压迫,反复刺激使得细胞发生突变,成为恶性黑色素瘤的高发地之一。尤其是脚掌中间、脚跟、脚趾缝等部位的黑痣,如果出现颜色加深、边缘模糊、突然长大或破溃渗液等变化,必须引起重视。
一位40岁的女性患者曾因脚底黑痣破溃流血就诊,起初以为是磨破了皮,结果病理一查,已是恶性黑色素瘤二期。她回忆那颗痣从小就有,但从未关注,直到疼痛才发现出问题。
脚底黑痣的危险性在于“隐蔽”和“易忽视”,同时脚底是神经末梢集中区域,血液循环丰富,一旦癌变转移,速度会非常快。
很多人对指甲下的黑线不当回事,甚至以为是“木刺”、“血痕”或者“营养不良”所致。事实却残酷得多——黑色素瘤就喜欢藏在这里“乔装打扮”。
尤其是亚洲人,指甲黑色素瘤的发病比例更高,一旦发现指甲边缘有黑线、黑斑,并且逐渐扩展、颜色加深,甚至出现黑色素向甲褶扩展,那就要当心了。
在广州一名35岁男子身上,就发现了指甲缝里的一条黑线,起初以为是挤压导致的瘀伤,结果两个月后出现甲板变形,疼痛,才发现已是黑色素瘤晚期,病灶已经扩散至淋巴。
指甲的黑痣或黑线变化,是恶性变化的一个“冷门信号”,但却极具杀伤力。
脸上的痣大多引人注意,却容易被“美观”掩盖风险。不少人因为觉得面部痣“有特色”、“有福气”而忽视了它的变化。
尤其是那些边缘不规整、颜色不均、突然长大、表面粗糙或脱皮的痣,一定要特别警惕。
面部由于长期暴露在阳光下,受到紫外线照射的机会多,紫外线是诱发皮肤癌的直接因素之一。而脸部的皮肤相对较薄,黑色素瘤一旦发生,向深层组织扩展的速度更快。
真实案例中,一位60岁大爷脸颊上的一颗痣原本只有绿豆大小,一年后变成黄豆大,中间还破溃结痂,结果确诊为黑色素瘤,并且已经侵犯到下颌骨,治疗难度极高。
脸上的痣不仅是“门面担当”,也是癌变的高风险区域,切不可掉以轻心。
私密部位的痣,往往因为“看不见”而成为黑色素瘤的潜伏地。腋下、腹股沟、会阴、乳晕等部位的黑痣,如果出现颜色加深、变形、不对称,或局部瘙痒、疼痛、渗液等现象,都需要高度警惕。
这些部位的皮肤环境潮湿、容易摩擦,加上通风不良,为黑色素瘤的发展提供了“温床”。
临床上曾有一名中年女性,乳晕周围的痣突然增大,并伴有渗液,她起初以为是内衣磨破所致,结果一查为乳房黑色素瘤,病灶已达3公分,需进行乳房部分切除。
这些部位的痣不常见,但一旦变化,往往恶性程度高,扩散速度快。
为了帮助普通人区分普通痣与黑色素瘤,皮肤科医生常用一个简单的“ABCDE法则”:
A(Asymmetry 不对称):普通痣大多对称,恶性痣左右不对称;
B(Border 边缘):普通痣边缘光滑,恶性痣边缘不规则、锯齿状;
C(Color 颜色):普通痣颜色均匀,恶性痣颜色深浅不一,还可能夹杂红、蓝等色;
D(Diameter 直径):直径超过6毫米需警惕;
E(Evolving 变化):一旦发现痣在短期内有明显变化,应立即就诊。
这五个信号一旦出现两个以上,就必须引起重视。
痣的本质是黑色素细胞的聚集。这些细胞原本是皮肤的“色彩工匠”,但在某些刺激下,如遗传、紫外线照射、免疫功能异常、长期摩擦或激素变化等,可能让这些细胞基因突变,变成“造反分子”。
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跟以下几个因素密切相关:
紫外线暴露:这是最常见的诱因,尤其是中午的强烈日晒,容易激活黑色素细胞的“变异开关”;
家族遗传:有家族黑色素瘤史的人,患病风险高出常人3倍以上;
皮肤类型:皮肤白皙、易晒伤的人群,黑色素保护能力弱,更容易患病;
免疫系统失调:免疫力低下时,机体无法清除异常细胞,癌变风险大增。
从细胞角度看,癌变是一场“内乱”,是身体自己细胞的背叛。
很多人以为黑色素瘤只是“皮肤上的问题”,其实它是最容易转移的癌症之一。它可以通过血液和淋巴系统转移到肺、肝、脑、骨骼等重要器官。
研究显示,黑色素瘤一旦进入转移期,平均生存期仅为6-10个月,晚期五年生存率不足20%。
它的“狡猾”之处在于起病隐匿,早期几乎无症状,一旦发现往往已经进入危险期。
现代医学对黑色素瘤的治疗主要包括:
手术切除:早期病灶可通过手术彻底清除,切除边界需足够宽;
免疫治疗:如PD-1抑制剂,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黑色素瘤治疗;
靶向治疗:对BRAF基因突变者,特定靶向药效果明显;
放疗与化疗:用于晚期患者的辅助治疗。
中医治疗方面,强调“扶正祛邪”、“调和阴阳”。不少中药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龙葵等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可用于术后辅助,增强免疫、减少复发。
避免暴晒:出门涂防晒霜,戴帽子、撑伞,尽量避开中午强光;
定期自查:每个月对身体痣进行全面观察,尤其是“危险四部位”;
少用热敷刺激:不建议用热水袋、电热毯等反复刺激含痣部位;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尤其是腋下、腹股沟等部位;
注意饮食调养:多吃维生素C、E丰富的食物,增强皮肤抵抗力;
痣虽小,但它可能隐藏着大危险。尤其长在脚底、指甲、面部、私密部位的痣,一旦发现变化,就不能再用“没事儿”来安慰自己。身体总会给我们一些“提醒”,关键是你愿不愿意听。
正如一句老话:“病从浅中医,祸从细处防。”别让掉以轻心换来后悔莫及。科学地认识痣,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癌症中心. 中国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分析报告[J]. 中国肿瘤杂志,2024,46(2):98-112.
[2]张丽娜,李春光. 恶性黑色素瘤临床诊治进展[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24,57(5):321-326.
[3]王明,赵斌. 恶性黑色素瘤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J]. 中医药导报,2023,29(11):87-91.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纽小澳健康小护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