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聚例量 | PFS超20个月!阿得贝利单抗为ES-SCLC患者带来超长获益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9 21:02 2

摘要:小细胞肺癌(SCLC)是肺癌中一类恶性程度较高的亚型,约70%的患者诊断时已经处于广泛期,失去手术机会[1]。近年来,免疫联合化疗逐渐成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标准治疗模式,并有望为患者带来前所未有的超长生存。本期为大家分享由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

引言

小细胞肺癌(SCLC)是肺癌中一类恶性程度较高的亚型,约70%的患者诊断时已经处于广泛期,失去手术机会[1]。近年来,免疫联合化疗逐渐成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标准治疗模式,并有望为患者带来前所未有的超长生存。本期为大家分享由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夏瑜教授提供的一例阿得贝利单抗+化疗一线治疗ES-SCLC病例,并特邀陈永顺教授进行点评。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病例点评专家

陈永顺 教授

肿瘤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肿瘤中心主任/学科带头人

晚期食管癌放射治疗体系创建者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食管癌专家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第八届全国青年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营养专委会肿瘤微生态专家组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食管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肿瘤无创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肿瘤放射治疗联盟食管癌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营养代谢分会常务委员

深圳市抗癌协会精准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深圳市医师协会肿瘤科医师理事会常务理事

病例分享专家

夏瑜 教授

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

中国抗癌协会宫颈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内科学委员

深圳市抗癌协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深圳市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

深圳市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委员

病例资料

一 基本情况

患者男,62岁

现病史:2022年9月中,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气促,伴咳嗽、咳痰,伴咯血,量少,无胸闷、胸痛,无畏寒、发热,无头晕、头痛,外院查胸片示:右侧液气胸(压缩95%以上),遂来我院就诊。2022-09-21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二 辅助检查

胸部CT:

2022-09-26胸部CT平扫示:1.右侧大量气液胸,右肺压缩性肺不张(压缩约90%);右侧胸壁、上肢、颈根部皮下间隙积气,右侧胸腔留置引流管。2. 右肺中上叶肿块,考虑肿瘤性病变,建议CT增强检查。

血检:

2022-09-24,免疫报告单: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25.80 ng/mL,癌胚抗原定量(CEA)8.25 ng/mL,糖类抗原125(CA-125)50.40 U/mL。

病理:

2022-09-28行CT引导下右上肺肿块穿刺活检术,结论:(右上肺肿物)恶性肿瘤,结合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结果,考虑为低分化癌,部分伴神经内分泌分化。

基因检测:

PD-L1表达TPS

三 临床诊断

右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T4NXM1a IVA期,广泛期

四 治疗经过

前期治疗

2022-10,胸腔闭式引流好转出院,服中药治疗。

2022-11-22再次气促入院,CT提示再次大量液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

2022-11-22行依托泊苷(170mg,D1-3)+卡铂注射液(450mg,D1)治疗。

2022-11至2023-07之间,患者未做进一步治疗,气喘逐渐加重。

2023年7月21日胸部CT提示,对比2023-06-21胸部CT:1. 右肺上、中叶恶性肿瘤较前增大,伴右侧胸腔包裹性大量积液较前略减少,局部引流管留置,右肺组织显著受压,膨胀不全,相应支气管受压变窄、远端闭塞;双肺多发炎症,较前明显减轻,现仅右肺上叶后段、下叶、左肺下叶前内基底段炎症。2. 双肺气肿,多发肺大疱,未见改变。3. 右肺门显示不佳,右心膈角、纵隔淋巴结增大与前相仿。上下腹部CT平扫+增强、头颅MR平扫+增强未见恶性肿瘤征象。

2023-7-10行右肺肿瘤病理活检术,术后病理+免疫组化示:倾向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Ki67 60%。

一线治疗

2023年7月至11月期间行6疗程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期间于07-25、08-16、09-09、10-06、10-27与11-16行:阿得贝利单抗(1200mg,静滴)+依托泊苷 100 mg/m²(第1–3天) + 卡铂 AUC 5(第1天)(第一疗程“顺铂 50mg”胸腔化疗,卡铂减半量)。


图1. 治疗前(左)、2疗程后(中)与4疗程后(右)胸部CT对比

2023-12-05,治疗6疗程后,复查PET/CT:1. 右肺上叶及中叶前胸膜下见巨大不规则团片状影,代谢不均匀环形增高,中央大片状液化坏死代谢缺损区,肿侵犯前胸膜并右上包裹性液气胸,较前代谢减低、范围缩小,考虑为恶性肿瘤经治疗后处于抑制状态并残余肿瘤高活性;2. 右肺上叶及中叶阻塞性炎症,右肺中叶纵隔胸膜局部宽基底结片影,代谢弥漫轻度增高,考虑为炎症或肿瘤浸润灶经治疗后活性明显抑制;3. 右肺门、右侧锁骨上窝、右侧内乳区多发淋巴结增大,代谢轻度增高,考虑为淋巴结转移灶经治疗后肿瘤活性部分残留。

图2. 2023-12-05 PET-CT影像

胸部放疗:2024年1月,于外院行胸部放射治疗10次(具体不详),末次放疗时间2024-01-27。

一线维持治疗

2024-03至今,行阿得贝利单抗(1200mg,静滴,q3w)单药维持治疗。

图3. 维持治疗期间复查胸部CT

图4. 治疗前后胸部CT对比

疗效评估

自2023年7月10日行第一次阿得贝利单抗联合化疗至今,疗效评估持续PR。

病例小结

本例患者为62岁男性,诊断为ES-SCLC。于2023年7月至11月行6程免疫联合化疗“阿得贝利单抗+卡铂+依托泊苷”。2024年1月行胸部放疗10次。2024年3月28日至今继续阿得贝利单抗免疫维持治疗,免疫治疗持续发挥作用,患者PFS长达 20个月,疗效评估持续PR。治疗期间发生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贫血、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肝功能损伤,严重程度为1/2级,采取对症治疗后即可有效控制。

专家点评

SCLC是一种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的肺癌亚型,整体预后极差,约占肺部恶性肿瘤整体发病的20%[2]。其中,近70%的SCLC患者确诊时已经出现远处转移,诊断为ES-SCLC[1]。传统化疗时代,ES-SCLC患者可选治疗方案有限,中位总生存时间(OS)通常不到1年。2018年以来,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发展,ES-SCLC开启了一线治疗新格局,患者的生存时间也得以不断延长。

其中,阿得贝利单抗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PD-L1抑制剂,采用了IgG4抗体并进行234A/235A突变改造,天然无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作用(CDC),同时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吞噬作用(ADCP)和细胞因子释放(ADCR)效应均较低。其抗体功能更加纯净,增强免疫治疗疗效的同时减少了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

此前,阿得贝利单抗在ES-SCLC中的临床探索取得了优异的疗效和安全性表现。在III期研究CAPSTONE-1研究中[3],阿得贝利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ES-SCLC患者,中位OS达到15.3个月,对比对照组延长2.5个月,降低了27%的死亡风险,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的发生率为28%(对照组为17%),其中≥3级irAEs的发生率仅为5%(对照组为3%)。从长期随访看来,阿得贝利单抗联合化疗组3年OS率达到21.1%,对比对照组提升1倍以上,超过五分之一的患者接受阿得贝利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均有望突破3年生存,显示了该方案为患者带来的长期生存获益。值得关注的是,阿得贝利单抗联合化疗的2年PFS率和3年PFS率分别为11.0%和9.4%,即随着随访时间延长,可从治疗中获益的患者中多数仍可持续获益,显示了免疫治疗独特的长拖尾效应。基于CAPSTONE-1研究的数据,目前阿得贝利单抗联合化疗已经获得CSCO、中华医学会等国内权威临床指南推荐,用于ES-SCLC的一线治疗。

本例患者接受阿得贝利单抗联合化疗治疗6周期后,继而以阿得贝利单抗单药进行一线维持治疗,PFS已经超过20个月,验证了该方案在一线治疗中的出色疗效,有效控制了恶性程度较高的小细胞肺癌进展。而且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均得到有效管理,未影响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或生活质量。需要思考的是,对于ES-SCLC患者,在免化联合系统治疗达到部分缓解(PR)或完全缓解(CR)后,进行胸部放疗或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获益,但需注意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选择,避免放射性肺炎和免疫相关性肺炎的叠加风险。国内相关研究对该模式进行了初步验证,例如于金明院士牵头开展的一项II期前瞻性研究中[4],对于一线阿得贝利单抗联合化疗后有应答的患者,予以巩固性胸部放疗及阿得贝利单抗维持治疗,中位OS达到了21.4个月,中位PFS达到10.1个月,≥3级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3级肺炎发生率为6%。本例患者一线治疗至今持续PR,期间于外院进行胸部放疗,得益于阿得贝利单抗的安全性,联合治疗仍然保持了可控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这是患者获得如此优异生存获益的关键之一。而对于ES-SCLC患者胸部放疗的方案、介入时机如何把控将是临床能否实现生存获益最大化的关键所在,也是未来需要进行进一步探索的重要领域。此外,既往研究显示SCLC极易发生脑转移,预防性脑照射(PCI)或颅脑MRI定期随访,是保障患者颅内获益,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此患者是否需加做颅脑预防性放疗?值得进一步评估。但不论如何,此例患者充分提示阿得贝利单抗在CAPSTONE-1研究中所取得卓越疗效,能够得到真实世界患者的验证,期待未来阿得贝利单抗可在ES-SCLC的临床实践中获得更多应用,为更多患者带来长生存的希望。

参考文献

1. Bernhardt EB, Jalal SI. Small Cell Lung Cancer[J]. Cancer treatment and research, 2016, 170:301-22.

2. Rudin CM, Brambilla E, Faivre-Finn C. Small-cell lung cancer. 2021;7(1):3.

3. Ying C, Wang J, Zhou C, et al. ESMO IO, 2023: 84P.

4. Chen D, EClinicalMedicine. 2024 Aug 21;75:102795.

撰写:Pia

审校:Leon

排版:kenken

执行:Aurora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医脉通肿瘤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