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1日,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军营路校区的玻璃幕墙折射出斑斓光影,一年级孩子们清澈的童声与《低碳贝贝》的旋律交织成诗。这场以“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活动,不仅是环保行动的实践场,更成为学校“本真教育”理念的生动课堂——在这里,知识跃出课本,
4月21日,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军营路校区的玻璃幕墙折射出斑斓光影,一年级孩子们清澈的童声与《低碳贝贝》的旋律交织成诗。这场以“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活动,不仅是环保行动的实践场,更成为学校“本真教育”理念的生动课堂——在这里,知识跃出课本,责任化为指尖的温度,成长的足迹与地球的脉搏悄然共鸣。
真情境:触摸自然的“生命密码”
“湿地是地球的‘肾脏’,但它的故事不能只停留在课本里!”省自然资源厅科普讲解员王悦老师话音刚落,大屏幕上候鸟振翅的画面便引来一片惊叹。淮师一附小深耕“情境化教学”,活动中,湿地模型、鸟类标本、水循环演示器等教具的登场,让生态知识从抽象概念变为可触可感的“生命密码”。一(22)班的轩轩盯着迁徙路线图跟边上的同学喃喃道:“原来这些小鸟从西伯利亚飞来淮安要飞30天,它们比我们春游还辛苦!”
真探索:童言绘就的“生态蓝图”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这种鸟类的名字叫什么呀”……活动过程中,讲解员与孩子的互动也非常火热,对于讲解员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孩子们都非常积极踊跃地举手,激动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童言童语中尽显孩童的天真与烂漫。
真行动:指尖流淌的“绿色诺言”
“贴纸要像拼图一样连起来,小鸟才会看懂这是‘禁飞区’!”一(22)班的“护鸟小卫士”们蹲在玻璃幕墙前,将五彩防撞贴纸拼成彩虹图案。这一实践环节的设计,正是学校“力行求真”理念的延伸——从“听道理”到“做实事”,环保意识悄然化为具体行动。活动现场,孩子们甚至发明了“防撞暗号”:爱心贴纸代表“小心飞行”,波浪纹寓意“此处有窗”。
真共鸣:童心里长出的“地球情书”
“为什么鸟儿会撞玻璃?因为它们把倒影当成了天空。”淮安湿地协会专家用童话语言揭开科学原理,孩子们瞬间恍然大悟。这种以儿童视角切入的讲述方式,与学校“尊重天性”的教育观不谋而合。活动尾声,一年级学生在“地球心愿卡”上写下稚嫩却真挚的承诺:“我要每天关紧水龙头”“给小区流浪猫搭个窝”“把零食袋变成收纳盒”……在活动的最后,宣讲的人员还为一年级的孩子们赠送了地球仪,让孩子们对地球母亲的了解更加具象化,孩子们脸上的笑容是对本次活动最好的诠释。相信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会对地球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当孩子发自内心想为地球做点什么时,环保才能真正成为生命的底色。
从《低碳贝贝》的歌声到候鸟迁徙的轨迹,从科普模型的探索到玻璃幕墙上的“彩虹密码”,淮师一附小开展了一场立体鲜活的世界地球日主题活动。当春风吹过缀满贴纸的窗棂,那些蹲下身子的身影、闪亮的眼眸和稚嫩的笔迹,正悄然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篇章。(杜小四、胡梦婷、王景辉)
本文来自【淮安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