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后如何重启治疗?这份“达”案带来了疗效与安全性的双重获益!艾的“例”量,伴“妮”同行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9 21:21 3

摘要:1。内分泌治疗是HR+/HER2-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耐药问题亦是其面临的一大难题,CDK4/6抑制剂的问世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治疗前景。目前,国内已获批的CDK4/6抑制剂包括达尔西利、阿贝西利、瑞波西利、哌柏西利。其中,达尔西利是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

导读

1。内分泌治疗是HR+/HER2-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耐药问题亦是其面临的一大难题,CDK4/6抑制剂的问世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治疗前景。目前,国内已获批的CDK4/6抑制剂包括达尔西利、阿贝西利、瑞波西利、哌柏西利。其中,达尔西利是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1.1类创新药,也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新型高选择性的CDK4/6抑制剂,兼顾疗效与安全性,具有充实的中国循证医学证据,是中国HR+/HER2-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优选方案。本期【“艾”的例量,伴“妮”同行】栏目,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乳腺中心宋玉华教授将分享一例HR+/HER2-乳腺癌诊疗病例,该患者在历经两次手术且单药内分泌治疗失败后,接受阿贝西利联合氟维司群治疗,但治疗期间出现间质性肺炎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后续改用达尔西利联合氟维司群治疗至今,患者间质性肺炎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明显减少,且疾病处于长期获益状态。

病例介绍

患者女,61岁,右乳癌保乳术后近10年,局部复发右乳切除术后4年,胸壁复发3年余。

既往史、个人史、月经婚育史、家族史无特殊。

第一阶段:原发灶的发现与处理

2015年9月,患者发现右乳肿物。

手术治疗:2015年9月,患者因右恶性肿瘤行右乳肿块扩大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原发灶病理结果:(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II级),ER(++,10%)、PR(++,50%)、HER-2(1+)、Ki-67(20%),右前哨淋巴结内见癌转移(1/3,宏转移),右腋窝淋巴结内未见癌转移(0/19)。

诊断:右乳恶性肿瘤(HR+/HER2-)伴腋窝淋巴结转移

辅助治疗:8周期EC-T方案化疗,而后行25周期放疗,先后接受托瑞米芬、阿那曲唑进行内分泌治疗。

第二阶段:右乳复发灶的处理

2021年1月,患者右乳腺癌复发。

手术治疗:2021年1月,患者因右乳恶性肿瘤保乳术后复发行右乳癌单纯切除术。

复发灶病理结果:(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II级), ER(+++,90%),PR(++~+++,40%),HER2(0),CK5/6(-),Ki-67(约30%)。

诊断:右乳腺癌复发(HR+/HER2-)

辅助治疗:6周期TP方案化疗。

第三阶段:胸壁结节的转移与处理

2021年12月,患者发现胸壁结节。

胸壁结节病理结果:低分化腺癌,免疫组化ER(+,3%),PR(+~++,10%),HER2(0),Ki-67(+,约10%),考虑乳腺来源,未累及(上、下、内、外、基底)手术切缘。

诊断:右乳癌术后胸壁复发(HR+/HER2-)

Q1:

患者先后接受托瑞米芬、阿那曲唑进行内分泌治疗,但均因内分泌耐药导致治疗失败,最终引发疾病进展,后续应如何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

宋玉华教授

对于内分泌治疗耐药的HR+/HER2-乳腺癌患者,CDK4/6抑制剂的出现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作为一种创新药物,CDK4/6抑制剂可抑制CDK4和CDK6激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2。同时,CDK4/6抑制剂还能抑制上游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的表达,与内分泌治疗产生协同增效的作用,延缓和逆转内分泌耐药2。多项研究证实,CDK4/6抑制剂联合氟维司群治疗内分泌治疗失败人群,可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降低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2。CSCO乳腺癌指南推荐,对于芳香化酶抑制剂(AI)治疗失败的HR+乳腺癌患者,可选择氟维司群与CDK4/6抑制剂的联合治疗方案。目前,国内已获批上市的CDK4/6抑制剂包括达尔西利、阿贝西利、瑞波西利、哌柏西利。然而,2022年1月,达尔西利获批上市不久,瑞波西利尚未在国内获批,哌柏西利虽已在国内获批上市但未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仅阿贝西利已获批且被纳入医保。因此,在本次病例中,医生采用了阿贝西利联合氟维司群的治疗策略。

2022年1月,患者采用氟维司群联合阿贝西利的方案。2023年3月,PET-CT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胸壁及腋窝内仍存在有肿瘤活性的组织;血常规结果提示,患者存在贫血以及骨髓抑制;肺部CT结果显示,患者左肺下叶斑片影,考虑间质性肺炎改变,右肺慢性炎性病变,放射性肺炎可能性大;肿瘤标记物CA153 32 U/ml(正常值

图1 2023年3月,PET-CT检查结果

图2 2023年3月,患者肺部CT检查结果

图3 2023年3月,患者血常规检查结果

Q2:患者因出现间质性肺炎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而停用阿贝西利,此后的治疗方案该如何制定?

宋玉华教授

本次病例中,间质性肺炎的不良反应是导致该患者停药的最大原因。值得注意的是,不同CDK4/6抑制剂的不良反应谱存在差异,某些导致停药的AE在其他CDK4/6抑制剂中的不良反应报告中发生率可能更低,甚至从未被提及。因此,对于因AE停用CDK4/6抑制剂的患者,或可通过更换CDK4/6抑制剂更好地管理AE,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治疗的持续性与用药依从性。目前,意大利药品管理局(AIFA)已批准在CDK4/6抑制剂治疗中出现不可接受毒性的患者,可换用另一种CDK4/6抑制剂3。在国内临床可及的4种CDK4/6抑制剂中,阿贝西利导致的间质性肺炎在亚裔人群的比例较高(MonarchE研究),而达尔西利相关间质性肺炎尚未有相关报道。而且达尔西利引入哌啶结构,消除GSH trapping风险,避免潜在的肝脏毒性,使得达尔西利的肝脏安全性更优,≥3级肝酶异常发生率较低,更适合需长期服药的HR+晚期乳腺癌患者4,5。同时,一项中国多中心CDK4/6抑制剂观察性横断面研究显示,达尔西利的乏力、脱发、腹泻等整体可感知的不良反应最低,安全性更易管理此外,达尔西利的疗效亦令人瞩目。DAWNA⁃1研究表明,达尔西利联合氟维司群在HR+/HER2-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进展的患者中展现出无进展生存(PFS)的显著获益(15.7个月vs 8.5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了58%(HR 0.42,95%CI 0.31~0.58)5。2021年12月达尔西利凭借此研究的出色疗效,在中国获批上市,联合氟维司群用于治疗既往内分泌治疗复发或进展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2023年6月基于DAWNA-2研究,NMPA批准达尔西利新适应症,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AI)用于HR+/HER2-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初始治疗。2024年,SABCS更新了无进展生存期(PFS)预设最终分析结果,与安慰剂组相比,INV评估达尔西利组的中位PFS显著延长:33.4个月(95% Cl:29.6-39.0) vs 19.3个月(95% Cl:16.5-22.5);HR=0.56;95% CI:0.44-0.72;单侧p6。而且,达尔西利已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不限治疗线数、不限绝经状态,不限联合方案,全面覆盖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药物可及性强,可以全面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因此,本例患者在阿贝西利治疗出现间质性肺炎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后,改用达尔西利联合氟维司群的治疗方案。

2023年3月,患者改用氟维司群+达尔西利方案,治疗获益持续至今已超2年时间。改用达尔西利治疗12月、21个月后,乳腺超声均示,患者的胸壁、腋窝淋巴结等部位长期处于稳定状态且未出现新发病灶。安全性方面,患者再未出现肺部不良反应,且肺部炎症斑片影好转,骨髓抑制方面同样表现逐渐好转,且未出现新的不良反应,全面证明了达尔西利联合氟维司群的持久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

图4 达尔西利治疗前后乳腺超声结果

图5 达尔西利治疗前后肺部CT结果

图6 达尔西利治疗前后血常规结果

小结

该例HR+/HER2-乳腺癌患者先后历经两次手术,发生乳腺癌胸壁转移后接受阿贝西利联合氟维司群治疗。治疗14个月后,患者因间质性肺炎的发生改用达尔西利联合氟维司群治疗方案,治疗持续至今已超2年时间。在达尔西利治疗期间,患者的耐受性良好,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进一步证明了达尔西利联合氟维司群的持久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当前,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是HR+/HER2-晚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其中,达尔西利凭借其疗效优异、安全性良好和中国循证确切的优势,为中国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带来了更具价值的治疗选择。我们也期待达尔西利能够助力更多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跨越生命的瓶颈,迈向更长久、更高质量的生活旅程;更期待达尔西利为未来科研进步、原研创新赋予更多的应用空间,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优的治疗选择。

专家简介

宋玉华 教授

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青岛大学实体肿瘤及临床转化研究院 副院长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乳腺中心副主任 乳腺肿瘤科主任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乳腺疾病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抗癌协会乳腺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抗癌协会乳腺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山东省抗癌协会肿瘤靶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青岛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 Jerzak KJ, et al. Curr Oncol. 2023 Jun 2;30(6):5425-5447.

2.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 中华肿瘤杂志, 2023, 45(12): 1003-1017.

3. Zagami P, et al. Breast. 2025 Feb;79:103875.

4. Xu B, etal. 2022 ESMO LBA:16.

5. Xu B, et al. Nat Med. 2021 Nov;27(11):1904-1909.

6. Xu B, et al.2024 SABCS, PS2-01.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