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诗、书、画“三美合璧”,是中国传统文人艺术追求的至高境界。书法承载千年文化脉络,像长河奔涌,延续华夏精神气象;诗歌以凝练文字,道尽人间万象,如清音回响;绘画凭借笔墨丹青,勾勒天地风华,似乾坤缩影。“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这一理念,贯穿了中国传统艺术
▣作者:李建春
诗、书、画“三美合璧”,是中国传统文人艺术追求的至高境界。书法承载千年文化脉络,像长河奔涌,延续华夏精神气象;诗歌以凝练文字,道尽人间万象,如清音回响;绘画凭借笔墨丹青,勾勒天地风华,似乾坤缩影。“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这一理念,贯穿了中国传统艺术审美追求的始终。
然而,步入文化多元的新时代,诗、书、画融合却遭遇瓶颈——诗人不善书法,书家难作诗歌,画家题款棘手。在此背景下,“言恭达助学行动”顺势而为,其秉持美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理念,扎根校园,为师生搭建学习平台,从美育源头出发,开辟了诗书画融合的新路径。
“言恭达助学行动”首届全国诗书画展览现场
“言恭达助学行动”由中华诗词学会主办,中华诗词学会书画界诗词工作委员会、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网、江苏言恭达文化基金会承办,全国教育书画协会、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支持。特别是得到了全国各省诗词学(协)会的大力配合发动,而全国中高校师生积极投稿的热情更令人感动。
我由此感慨:“言恭达助学行动”的举办,可谓如明珠闪耀于艺术星河,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示范。言恭达先生凭借此次展览,将美育理念落地,为诗书画“三美合璧”的理想目标树起旗帜,彰显出一位艺术家“为往圣继绝学”的时代担当。
活动现场嘉宾为获奖作者颁奖
一
文化传承,恰似一场永不停歇的接力。“言恭达助学行动”与“沈鹏诗书画奖”一脉相承,续写着诗书画融合魅力之华章。“沈鹏诗书画奖”曾在文化苍穹中熠熠生辉,推动了诗书画融合的浪潮。其捐资设立的奖项,激励了无数艺术爱好者投身创作,尤其让《中华诗词》杂志彩页“沈鹏诗书画奖”优秀作品栏目成为艺术展示的知名品牌。
沈鹏先生从2011年7月至2023年9月,在《中华诗词》“三馀吟笺”彩页发表140余件自作诗书作品,在其中插入“沈鹏诗书画奖”发表优秀参展作者作品300余件,不断推动了诗书画融合的发展。然而,沈鹏先生不幸离世,使得这片文化天空瞬间黯淡。之后,为了保住广大读者喜爱的这一栏目品牌,我们从全国范围内筛选接此大任的后继者。当大家都把目光聚焦言恭达先生时,他不负众望接受邀请,挑起了文化传承的重担。自2024年起,言恭达先生的诗书画合璧佳作在《中华诗词》连载后,得到了业内外读者的普遍好评,也使这一栏目重放异彩。
中国传统文人向来有秉持以道德文章经世致用的理念。从老子的天地玄妙、孔子的“朝闻夕死”,到孟子的民本思想、魏文帝的“经国不朽”,再到王阳明的“致良知”,无不彰显着这一传统。诗书画亦承载着文人志趣与载道要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苏轼的前后《赤壁赋》、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皆为经典。恭达先生作为当代具有传统文人品德的杰出代表,是文以载道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不仅才学兼备,诗书画印皆擅,在艺术上屡获国家级、国际性殊荣,而且热心公益,设立多个教育基金,多年来为灾区和贫困地区无偿捐资。这次设立的“言恭达助学行动”正是其践行社会责任的生动体现。
在美学传承上,沈鹏先生与言恭达先生前后相继,践行“文质彬彬”的传统理念。艺术之“文”需品德修养之“质”来支撑。沈鹏先生凭借卓越成就与高尚品德,开启了当代诗书画融合的新局面,言恭达先生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这一事业的持续开展并有新的发展。
言恭达教授致辞
二
美育浸润,助力师生艺术成长之路。学校作为文化传承的前沿阵地,是推动诗、书、画深度融合的理想场所。教育部推行的美育浸润行动,为文化传承注入了新动力。“‘言恭达助学行动’首届全国诗书画作品展览”作为美育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让诗书画经典文化融入师生的学习生活,是唤醒他们对美的感知与追求的一条良好举措。
“言恭达助学行动”与“沈鹏诗书画奖”均致力于中华传统诗书画的融合发展。对于两者的差异,可作形象类比:“沈鹏诗书画奖”征稿面向全社会,犹如面向全体考生的高考,辐射范围广泛,侧重普及推广;“言恭达助学行动”征稿聚焦在校大中学师生,恰似针对特定学历层次人群的研究生招考,条件限制严格。
言恭达先生倡导将诗书画融合创作作为培养在校师生美育素养的重要途径,这一理念实际上与传统儒释道美育思想不谋而合。
儒家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为指引,诗如同一股清泉,洗涤着师生的心灵,让他们在凝练的文字中表达对世界的感悟,实现丰富的美学情感表达,更契合言恭达先生让品德修养在诗意中悄然升华的倡议。
道家秉持“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书法则是连接师生与自然的桥梁。在书写间,师生领略汉字的结构之美、笔画之韵,体悟传统文化的深邃,与自然和谐共生,契合言恭达先生从自然与传统中探寻美育真谛的理念。
佛家注重心灵的觉悟与空灵意境的营造,绘画为师生提供了一扇通往心灵深处的窗户。师生借画笔描绘多彩世界,传递对生活的热爱,营造出空灵的意境,契合了言恭达先生通过艺术创作提升心灵境界的主张。
此次展览如美育盛宴,激励师生参与诗书画融合创作,助力他们构建多元审美体系,推动精神世界全面发展,基本上达成了言恭达先生对校园美育的期望。
展览现场
三
三美合璧,回归传统文人雅士之境。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王羲之、王维、苏轼、赵孟頫、吴昌硕、郑板桥、齐白石、黄宾虹、鲁迅、毛泽东、郭沫若、林散之、赵朴初、启功、沈鹏、言恭达等皆是诗书融合或诗书画融合的典范大家,他们将诗之韵、书之法、画之境融于一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诗书“两美合璧”或诗书画“三美合璧”的独特魅力。故此,“言恭达助学行动”的开展,正是引领大家回归中国传统文人的艺术精神的具体体现。
我们非常欣喜地从来自全国大中学校师生的作品中,看到了这种传统文人艺术精神的回归。这是一项巨大的收获。从师生们投稿的一千五百余幅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一幅幅佳作将“诗书”“诗画”或“诗书画”精妙融合,生动地诠释了传统美学与哲学理念的升华。如今在校师生中,一种“我诗我来书”“我诗我来题”“我画题我诗”的良好文风逐渐兴起,呈现出言恭达先生所期望的美育效果。最令人感动的是这次不在征稿范围的小学生的投稿作品,他们的诗字画或许还很稚嫩,但天真、活泼和可爱,观后令人眼前一新。经组委会研究决定,最终从众多小学生作品中选取两件优秀作品入展,以资鼓励。
“言恭达助学行动”首届全国诗书画作品展览虽已落幕,但它开启的文化传承之路,以及响应教育部美育浸润行动才刚刚起步。从哲学与美学的未来发展看,它将持续为大中学校文化创新提供动力,助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构建起充满活力的新的文化景观,彰显言恭达先生美育理念的前瞻性与深远影响。
展览现场
李建春老师在展览现场给学生讲解诗书画融合
2025年春分日于京问梅亭
来源:现代快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