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校120周年来临之际,复旦大学经济系1977级杰出校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副总裁朱民在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发起设立“复旦大学朱桂农张伯钦—青云学子基金”,专项支持复旦大学青云学子计划。
建校120周年来临之际,复旦大学经济系1977级杰出校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副总裁朱民在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发起设立“复旦大学朱桂农张伯钦—青云学子基金”,专项支持复旦大学青云学子计划。
今天(4月29日)中午,朱民、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复旦大学原党委书记秦绍德、党委副书记钱海红、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徐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刘莉,在逸夫科技楼共同启动“青云学子计划”。首批经过申报评选出来的51名“青云学子”亮相。裘新为朱民校友颁发捐赠感谢牌。
什么是“青云学子计划”?
谁可以申报
“青云学子计划”由朱民校友发起,旨在帮助复旦学子缓解经济压力,突破发展瓶颈,提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社会责任。
他以父亲朱桂农、母亲张伯钦姓名冠名,将个人积蓄、讲课费、稿费等收入1000万元悉数捐给母校,作为项目的首批启动资金,既是感念父母养育之恩,更是在托举国家民族的未来。
朱民将入选学生称为“青云学子”。“青云”二字,是对复旦年轻一代不坠青云之志,走向中国、走向世界、走向成长、走向未来的期许。这份善举,将帮助青年学子卸下经济负担,轻装上阵,点燃学子心中的火种,让他们敢于仰望星空、勇敢逐梦。
去年10月,“青云学子计划”遴选工作正式启动,学工部、研工部向各院系发出遴选通知。符合条件的学生自主提出向院系申请,院系对申请学生的日常表现、课程学习、科研成果、公益服务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择优向学校推荐候选人。
目前“青云学子”项目已有51名学子,项目涵盖奖助学金、学术交流、生涯发展三大板块,全方位助力青年学子成长。其中,“青云奖助学金”用于缓解学生经济上的后顾之忧,助力同学们全身心投入学习科研。“青云学子学习学术交流奖学金”用于资助优秀学子赴海外顶尖学府交流,拓宽国际视野,锤炼学术能力。
同时,朱民联络科技、金融、媒体、学界等领域的杰出校友及行业翘楚,如东岚集团董事长沈承勇、昇启科技总裁孙琪、芯天下公司总裁龙冬庆、武田制药中国区总经理郑文捷、众行资本董事长孙达飞、九合创投创始人王啸、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张永生、央视面对面主持人董倩、复旦77级中文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颜海平校友,上海国海富兰克林资产独立董事施宇澄校友,朱民的同班同学河南省人力资源局与社会保障厅原二级巡视员李桂贞、内蒙古大学教授王岩、福建省统计局前调查大队长周榕、复旦经济系教授周伟林、许泽成等,倾力打造“百人师友团”。
每位“青云学子”都将一对一配备导师,从学术指导到生涯规划,形成覆盖全球的导师智囊网络,为学子铺就宽广的发展之路,提供终身受益的成长支持。
青云学子计划的启动,不仅是对复旦大学育人理念的传承与创新,更是为复旦学子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近日,青云学子项目网站也将上线。
“愿意下半辈子都为此
奔走”
“我只是做了一件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小的事情,没想到今天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朱民说。“我对母校的感情永远在,我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恩永远在。所以,我愿意用非常有限的能力,做一些小事来帮助我们复旦学子。”
设立“青云学子计划”,是朱民对复旦培养的深情回馈,亦是对父母助人为善家风的传承。此前朱民曾提到,复旦给予的不仅是知识,更是“理想、使命、责任、家国情怀”的精神内核。父母则从小教导他,“要让有困难的孩子成才。”两者结合,共同催生这一公益项目。
他希望家境困难的学子在进入复旦后,能走向一个新的世界。希望通过项目为学子提供帮助,让复旦年轻一代,“不断从这里走向中国、走向世界、走向成长、走向未来,共同努力把母校建设得越来越好”。
“青云学子计划”在朱民和他的朋友助力下不断发展壮大。项目发起后,获得第一财经、上海银科公益基金会、上海邦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汪文斌、龚平、王筱懿、美国Dalio Philantropies等支持。朱民表示,“愿意下半辈子都为此奔走”。
“我已经70多岁了。重新回到复旦,我希望用我的微小力量,为复旦做一点公益。希望复旦越来越好,复旦的学生健康成长,幸福生活。”朱民希望汇拢大家的善意,聚集大家的力量,支持复旦发展。“每个人的力量很有限,但是涓涓细流可以成为大海。”
走进复旦前,朱民当了十年的装卸工人。1977年参加高考,他以数学满分、英语高分被复旦经济系录取。当时朱民已25岁。“我是67届的初中生,没有读过高中,我是带着初二的学历,带着10年的社会挣扎的经历的复杂的心情走进复旦的。”
在复旦,朱民遇到改变他人生轨迹的恩师。张薰华老师用圈圈论演化演绎《资本论》的内在逻辑;吴斐丹老师在教授鼓励朱民直接阅读英文原著,培养立足时代背景理解理论的习惯,这种思维模式成为他日后应对复杂经济问题的重要工具。
本科毕业之际,朱民原工作单位想让他回去,到政府部门参与实际改革对毕业生来说很有吸引力。“张薰华老师认为国家培养经济人才是当务之急,需以国家大局为重。”被这句话触动,朱民留校任教,成为改革开放后复旦经济系首批青年教师。
在复旦的培养下,朱民参与上海市经济研究中心的实践,筹建复旦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尝试将学术研究与城市改革需求结合。此后,他赴美深造并任职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全球金融治理的最高舞台上,复旦赋予他的辩证思维与责任意识深深影响着他。
“我从老师身上感受最深的是他们所代表的那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和气质,虽千难万苦,而百折不挠。”朱民说,复旦老师以人格力量浇润了他的性格,让他懂得了人生,理解了责任和家国情怀。
“青云学子计划”如何赋能
复旦学子?
秉持“经济资助,成才辅助,助力学生终身发展”理念,“青云学子计划”是一长期发展型培养计划。通过奖助学金资助、学术交流资助、生涯发展支持、百人师友团、学子交流会等项目,赋能青云学子成长。
除发放奖助学金外,“青云学子基金”资助学子参加科研相关的海内外学习学术交流研讨活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23级博士生、复旦大学第二十二批“人才工程”预备队(二期)队员敖永强希望有机会参与海内外学术交流,开拓研究视野。
助力生涯发展,实现高质量就业,捐赠人将为青云学子提供优质实习机会,支持暑期到企事业单位实习锻炼。今年暑假,高分子科学系2022级本科生王婷计划前往上海东岚领先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暑期实习,在博士生导师的指导下开展氢能材料研究工作。“希望自己积累的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在真实工作中得到应用,学习氢能研究所需的必要实验表征技术和数据分析技能外,还希望在实际工作中培养自己产业化思维和跨领域协作能力。”
此外,“百人师友团”成立,为青云学子配备一对一校外成长导师,指导学生更好成长成才。目前,首批学子已经全部匹配校外导师。同时,学校为青云学子配备班主任,跟踪学生参与项目表现和成长情况。每年定期组织青云学子交流会。结对以来,敖永强每月与企业导师、武田制药中国区总经理郑文捷在线交流。“郑老师会了解我的近况,给我提出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她会基于我的需求,分享学术科研和医药领域的前沿消息。”
“青云学子计划”承载着复旦人的感恩与期许,将在复旦沃土上长出国之栋梁。学校也将不断优化“青云学子”实施方案,加强资源投入和载体建设,将项目打造成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特色育人品牌,助力青年学子“解除经济之忧,砥砺青云之志,丰富自强平台,攀登卓越高峰”。
来源:复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