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邱菲洋看着“格致论道·未来少年”科学演讲舞台上的少年,不禁想到高二时自己作为活动第一期演讲者的紧张和激动。如今,邱菲洋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她一直与格致论道的老师们保持着联系,并且作为幕后工作者,参与了之后的每一期活动。她希望自己“接过老师们的接力棒,为正在发光
邱菲洋看着“格致论道·未来少年”科学演讲舞台上的少年,不禁想到高二时自己作为活动第一期演讲者的紧张和激动。如今,邱菲洋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她一直与格致论道的老师们保持着联系,并且作为幕后工作者,参与了之后的每一期活动。她希望自己“接过老师们的接力棒,为正在发光发热的少年们做好引导与辅助工作”。
“舞台上,我曾是身临其境的讲述者与学习者。历时三个月,十几版的演讲稿,上百次的练习,格致论道的老师不仅教我们如何讲述故事、自信表达,更是引发我们追寻自身成长的轨迹,去反思、凝练、提升,是助力现在,更是蓄力无限可能的未来。”邱菲洋说。
邱菲洋演讲《台前幕后 别样人生》
“筑梦青春路,传承少年志。”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先行试验区,海淀区正以“格致论道·未来少年”科学演讲活动为支点,撬动青少年科学素养与文化自信的双重提升。自2019 年启动以来,该活动已举办6期,53 名海淀少年登台演讲,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受众超百万,并且衍生出图书出版等成果,成为海淀区打造“创新范”“科技范”“文化范”文明实践品牌的标志性工程。
从“小众热爱”到“大众启迪”
“格致论道·未来少年”将演讲者定位为青少年。活动摒弃传统“专家输出”模式,注重挖掘少年们的真实成长故事,以“沉浸式剧院演讲”为载体,展现海淀青少年在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的探索与突破。
科技与文化交织的青春叙事。从第四期“AI辅助青光眼诊断”的谢昕然,到第五期“中西融合民乐”的马粱粮,演讲主题紧扣海淀“科技创新高地”与“文化传承重镇”的双重定位。十一学校的谢景琦是FGC国际机器人挑战赛2024赛季全球冠军队成员之一,他在《你好,机器人》的讲述中展现海淀学子在全球科技竞赛中的实力;八一学校的王炜楠则以民族舞者的身份,用肢体语言传递中华文化之美。“硬核科技”与“软性文化”的结合,既呼应了海淀区的创新基因,也彰显了其对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视。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谢昕然演讲《AI让世界更明亮》
让同龄人影响同龄人。活动通过“少年科学宣讲团”训练营,培养青少年将个人经历转化为公共演讲的能力。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的杨景森,12岁的他已在全国多地观察了近300种鸟类,他在《观鸟二三事》中幽默讲述野外经历,呼吁生态保护;中关村中学的赵星莹以《追逐风中的电波》为题,揭秘无线电测向运动的魅力,带动更多青少年关注科技体育。这种“由少年讲述、为少年赋能”的模式,打破了单向教育壁垒,形成“榜样引领一实践参与一社会共鸣”的良性循环。
资源整合,平台助力成长。活动由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北京市海淀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海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联合主办,依托科研机构与教育系统的深度合作,为青少年提供从选题策划到舞台呈现的全链条支持。例如,十一学校马粱粮的中西融合民乐创意,便受益于学校艺术社团与高校专家的联合指导;化学达人蒋一儒的实验,则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技术支持密不可分。
从“舞台”到“社会”的创新实践
“格致论道·未来少年”不仅举办系列演讲活动,还通过图书出版、线上传播等方式,将海淀经验推向全国。
成果转化:从演讲到出版。2024年,活动与北京化工出版社合作推出《向平庸说不:海淀少年成长记》,收录20位演讲者的成长故事。书中既有蒋一儒《从厨房到化学》的实验趣事,也有刘同洲《画出奇幻世界》的艺术思考,成为青少年科学素养读本的新标杆。
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陈禹含演讲《守住“冰球之门”》
线上线下融合:百万级传播效应。每期活动通过中国教育电视台、光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青年报等30余家媒体报道,累计点击量超百万。第四期“冰球守门员”陈禹含的励志故事,在冬奥会背景下引发广泛共鸣;第三期“数学少年”温浩然的演讲视频微信播放量10万+。
以科学教育筑牢文明实践之基
“格致论道·未来少年”的成功,根植于海淀区“大教育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深度融合。
破解“唯分数论”:五育并举的实践样本。活动通过展示机器人设计、化学实验、观鸟摄影等多元化成长路径,凸显“科学素养与人文情怀并重”的教育理念。
构建“校家社”协同生态。活动联动学校、家庭与社会资源,学校提供社团支持,家庭鼓励兴趣探索,中国科学院等机构开放实验室资源。例如,张子墨的化学实验项目开始于家庭厨房,经学校导师指导后升级为竞赛课题。
新时代文明建设的“青春注脚”。在海淀区“科技赋能文明实践”的框架下,“格致论道·未来少年”成为展示区域软实力的窗口。从国际机器人赛场到非遗戏曲舞台,海淀少年用行动证明:文明实践不仅是理论宣讲,更是让青少年在真实世界中找到热爱、贡献价值。
未来少年第7期 “从春天启程”
在这里,新时代文明实践不再是一个抽象概念,而是化作少年手中的机器人零件、镜头下的飞鸟羽翼、实验室里的化学反应——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青春海淀”的生动图景。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