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县区观察】宁县:工业主导 农业优先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9 22:14 2

摘要:为促进县域工业特色化、差异化、集群化发展,宁县牢固树立“以招商引资论英雄、以项目建设论成败”的鲜明导向,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动向、产业导向和资金投向,秉持“工业园区化、园区特色化、产业集群化”的理念,突出补链延链,加力构建县域工业体系。

《陇东报》2025年4月29日四版

建设工地塔吊林立、机器轰鸣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温室大棚排列有序

大棚内各类果蔬长势喜人

生机盎然

乡村民居错落有致、环境优美

生态宜居,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县域经济欣欣向荣

……

走进宁州大地

处处洋溢着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宁县县城俯瞰。(资料图) 特约摄影 邵建设

近年来

宁县紧扣

“工业主导型”和“农业优先型”

发展定位

真抓实干、克难奋进

坚定走好“六条路子”

加快“三县”建设

县域经济逐步迈上了

高质量发展之路

新庄镇高马村群众栽种中药材。特约摄影 王启宁

项目为王 工业经济欣欣向荣

为促进县域工业特色化、差异化、集群化发展,宁县牢固树立“以招商引资论英雄、以项目建设论成败”的鲜明导向,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动向、产业导向和资金投向,秉持“工业园区化、园区特色化、产业集群化”的理念,突出补链延链,加力构建县域工业体系。

步入位于宁县和盛工业集中区的大庆九州维安科技有限公司改造提升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对项目办公设施进行改造。

“该项目总投资4.05亿元,一期建成后,年生产无人机5000架、无人机核心组件8万套、新型碳纤维材料2万平方米,年可完成产值2亿元,带动就业100多人。”大庆九州维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程柳超说。

作为宁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大庆九州维安科技有限公司依托母公司的技术积淀,构建起了覆盖研发、生产、测试、服务的全产业链体系,致力于为军事、民用、商业领域提供智能化无人机解决方案,成为宁县低空经济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为抓好招商工作,吸引一批好项目、大项目落地实施,宁县大力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完善“一图谱三清单”,严格落实县级干部全生命周期包抓制度,实行“红黄蓝”三色管控,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和“千名干部帮千企”行动,开展“局长、行长遍访项目”活动,充分发挥义务监督员作用,坚定不移招引好项目,抓好项目落地。

据统计,2024年,宁县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97个,签约总金额达110.91亿元,完成到位资金93.07亿元;实施重点项目108个,完成投资43.67亿元。

宁县还把煤油气资源开发同产业链生成、地方工业发展相结合。2024年,新庄煤矿正式投产,产煤量达205万吨;九龙川煤矿完成采矿证办理;合水西-宁县北、宁县付家山煤炭区块探矿权成功出让;2×66万千瓦煤电项目完成前期工作。湘乐-县城-和盛-西峰天然气主管线建成通气,天然气调峰中心和6条输气支线建设加快推进,全县油气产量分别达到45.6万吨、3.5亿立方米。

在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正奥管业、北方玻璃、川庆制衣等企业扩规增产,世宁新材料、中科通达新能源产业园、泛联数据缆生产线、立鑫成品包装制品等项目建成投产,航天科工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超级马赫、达富电子等项目落地投建……全县县域工业体系正在加速构建。2024年,宁县新建就业工厂26个,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户,工业经济稳增长贡献突出。

宁县和盛工业集中区一瞥。(资料图)

产业为基 农业发展提质增效

眼下,正值辣椒育苗关键时期。在位于宁县湘乐镇庞川村的甘肃青汕椒业有限公司育苗基地,育苗大棚内暖意融融,群众有条不紊地进行装盘、播种、覆土等作业。今年,该基地引入了自动化播种机、温湿度智能控制系统等,育苗效率较传统人工方式提升了近70%。

“过去,育苗都是人工点种,20个人干一天才能完成一个棚的点种工作。今年,基地引进了自动化播种机,每天可以点种1.4万盘,极大提升了育苗效率。”甘肃青汕椒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马海军说。

甘肃青汕椒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辣椒育苗、种植、收购、加工及销售的综合性农业服务企业。公司推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模式,建成标准化种植基地8000亩,打造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并带动湘乐镇及周边群众种植辣椒8000多亩。同时,通过与宁县瓜菜中心共建“科技试验田”,培训职业椒农超1000人次,实现从“种得好”向“种得精”转变。

工人正在南义乡焦台村蔬菜冷链加工包装工厂车间里打包朝天椒。(资料图)

去年,宁县在川区大力发展“设施菜+露地菜”“精细菜+大路菜”“食用菜+加工菜”,巩固北川万亩绿色瓜菜生产示范区,全县共种植瓜菜30万亩,产值达11.3亿元。

宁县以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统揽,持续推进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优化“三塬三川三片”区域布局,形成了粮食、苹果、食用菌、中药材、瓜菜、草畜六大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在粮食产业上,聚焦打造“陇东粮仓”、守护粮食安全的目标,大力推行“种粮一体化”模式,着力稳小麦、扩玉米、增复种,带动全县种粮77.5万亩,产量达24.95万吨。

群众采摘晚熟苹果。(资料图)

在苹果产业上,注重品质引领、品牌带动,通过完善防灾体系、化解遗留问题、创新经营模式、加强产销对接,使得“三塬”苹果树面积稳定在25万亩,改造果园1.27万亩,建成“智慧果园”3万亩,苹果产量达到50万吨、产值达36亿元。

在食用菌产业上,坚持以“三元双向”循环农业为统揽,通过引进甘农蘑力食用菌全产业链一期、和盛松愉姬菇生产等食用菌项目,带动全县建成菇棚73座,产菇6900吨,产值达7700万元,同时培育带动农户128户。

在中药材产业上,宁县充分利用群众房前屋后空地,大力发展以种植金银花等中药材为主的“庭院经济”,带动全县新发展“庭院经济”1.09万户,新栽植金银花8000亩,金银花种植面积累计达9.23万亩。

在草畜产业上,按照“小规模、大群体”的思路,完善扶持政策,重点发展家庭经营,通过引进养殖龙头企业、培育养殖专业村和重点户等措施,2024年全县共扩建千头肉牛基地2个,培育养牛专业村3个、专业户150户,青贮饲草供应达55.6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11.9亿元。

宁县还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引培中泰粮食加工、正洋冷链物流园等“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企业16户,实施农产品加工项目24个;积极举办“花开中国·瑞果有约”产销对接活动,果品出口新加坡,120亿级农业产业链正加快构建。

从“单一种植”到“全链发展”,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宁县六大产业正以科技赋能、全链发展、三产融合之势向着提质增效之路大步迈进。

位于宁县和盛工业集中区的西部苹果国际商贸港苹果分拣包装生产线一角。

民生为本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五一”前夕,以“山水雨落坪·田园花海游”为主题的文化旅游节在宁县新庄镇雨落坪村开幕,全民健步走、群众文艺汇演、花海骑游、无人机表演等精彩活动,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助推当地农旅融合发展。

宁县积极落实全市实施农文旅融合发展百千万工程的部署,通过差异化规划、特色化推进,先后创建特色村3个,全力推进正洋苹果乐园4A级旅游景区创建,有序实施“豳风园”、城市景观文创产业园等项目。2024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数达23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花费12.7亿元。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宁县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着眼解决群众就地就近就业问题。2024年,通过建办就业工厂,带动3800人就近就地就业,帮助增收1.48亿元;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13.1万人,创收45.3亿元;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8万人次,订单式、嵌入式培训2120人次,群众就业的渠道更多,收入更稳定。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是重大的民生工程。为此,宁县持续落实加强基础教育“15条措施”,通过巩固学校班子“瘦身”、教师岗位聘任制成果,大力推进“名校+”工程。2024年,全县高考本科进线率提高21.67个百分点。

宁县还全面落实加强和改进医疗卫生工作“13条措施”,推动县医院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结成医联体,县二院面向全国公选院长、加快创建三甲综合医院,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更多优质医疗服务。同时,不断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坚持开展“送医上门”服务,城乡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升。

此外,宁县还抓好群众兜底保障工作,2024年先后建成县城智慧康养中心一期,投用儿童幸福院、医养结合中心,为1290户群众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773万元,发放低保等救助资金2.32亿元。结合“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为群众帮办实事1360件,解决困难923件,资助资金24.28万元,群众生活更有保障,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接续奋斗新征程

奋楫争先谱新篇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

从单一产业到融合发展

宁县正以创新驱动、产业融合、民生为本的

发展路径

书写着新时代县域经济

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推/荐/阅/读

通水运行!稳定保障庆阳89万人生产生活用水!

党中央、国务院表彰!庆阳3人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挑大梁 作标杆 庆阳高质量奋进谱新篇”新闻发布会

🗞️ 作者/ 庆阳融媒记者 李建强

☎️新闻广告热线 / 0934-5926120

0934-8612120

来源:庆阳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