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直播 | 数字生态文明分论坛现场直击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9 22:36 1

摘要:4月29日下午14时,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生态文明分论坛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会场正式举行。本次分论坛以“人工智能赋能美丽中国建设”为主题,由生态环境部、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由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共同承办。

4月29日下午14时,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生态文明分论坛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会场正式举行。本次分论坛以“人工智能赋能美丽中国建设”为主题,由生态环境部、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由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共同承办。

福建卫视新闻 福建新闻联播首席主持人张翼担任主持人并依次介绍出席嘉宾。出席嘉宾有生态环境部副部长于会文(视频出席),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魏晓奎,中国工程院院士凌文,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主任汪海洋,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许碧瑞,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叶俊,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王福栋,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一级巡视员林奇昌,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志军,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何立涛,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陈明辉,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张朝辉,中国联通大数据首席科学家范济安,科大讯飞智慧环保总经理钟志杰,广州数字科技集团董事长黄跃珍等。

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魏晓奎为数字生态文明分论坛致辞。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于会文为数字生态文明分论坛视频致辞。

数字生态文明分论坛的主题报告分享环节开始。中国工程院院士凌文围绕《数智赋能可持续发展未来》作主题演讲。他深度剖析全球可持续发展困境,并提出“可持续发展开放实验室”创新体系,通过构建开源数据社区、制定国际接轨评价标准、建设数字基座、培养跨界人才,破解ESG评级碎片化难题。

凌文重点展示开源鸿蒙操作系统在能源、医疗等关键领域的深度应用,以及人工智能对千余项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动态解析能力。依托COP29中国角发布全球首份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标准报告,推动建立覆盖全产业链的智能治理体系。他强调,通过数字技术重塑生产生活方式,加速碳中和进程,以开放协作构建“数字基座+绿色转型”双轮驱动模式,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主任汪海洋发表题为《生态环境大模型建设路径与实践探索》的主题演讲,系统阐述了我国生态环境领域大模型建设的战略布局与实践进展。他指出,在“人工智能+”行动和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的战略部署下,生态环境大模型已成为破解污染治理深水区、应对新型污染物挑战的核心引擎。

汪海洋系统介绍了生态环境部在知识库构建、环评标准化编制、智能执法评查等领域的实践成果,以及全国多地在大气治理、水质监测、应急管理等场景的智能化突破。面对分散建设的现状,他提出“五统一”发展路径——通过统筹算力资源、融合数据要素、构建专业模型集群、搭建智能服务平台、开发共性应用,形成“统一底座+多元创新”的生态体系,并呼吁政府、学界、企业共建共享,推动数字技术与生态文明深度融合,加速生态环境治理向数智化深度转型。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叶俊发表《智治生态 创见未来 浙江省生态环境数智化转型的探索与展望》主题演讲,系统阐述了浙江省生态环境数智化转型的实践与规划。浙江省依托“数字浙江”战略优势,构建了覆盖全域的立体化环境感知网络,建成323个省控地表水站、114个省控空气站及1200个乡镇空气站,打造了汇聚190亿条数据的生态环境“大脑”,开发“浙里蓝天”等14个数字应用场景,并与生态环境部共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基地,在污染预报、智能执法等领域实现突破。

叶俊指出,浙江省通过智能运维机器人、城市移动空气监测、大模型赋能环评等七大创新实践,显著提升环境治理效能。未来,浙江省将聚焦示范先行、整体协同、赋能提升三大方向,围绕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强化空间管控与资源配置、推动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推动形成绿色智慧的公众生活等四个方面重点任务,推进数智融合赋能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浙江经验”。

科大讯飞智慧环保总经理钟志杰发表题为《从AI技术突破到行业大模型实践》的主题演讲,系统阐述AI技术发展脉络及大模型落地方法论。他首先聚焦人工智能发展进程,梳理四次技术浪潮演变,解析感知智能(能听会说、能看会认)、认知智能(能理解会思考、认知大模型)两大核心技术层级的最新突破,重点呈现从语音交互拓展到音视频流的实时多模交互领域的跨越式发展。科大讯飞针对通用大模型存在的领域知识匮乏、推理精度不足、不懂专业任务逻辑等痛点,构建“基础通用大模型(L0)—行业大模型(L1)—场景大模型(L2)”分层技术体系。

此外,钟志杰详细阐释从战略规划到落地执行的完整路径,并演示通过智能体平台加速业务场景探索的核心方法。最后,通过讯飞智水、智能评标等标杆案例,剖析行业大模型在知识沉淀效率提升、复杂流程自动化中的价值,同时,结合环保领域需求,为生态环境智能化转型提供兼具技术前瞻性与实践可行性的实施范式。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王福栋围绕“数智赋能山东省移动源智慧管控”进行主题演讲。

王福栋从四方面展开:一是高位推动规范部署,山东省落实国家和省级规划要求,组建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并建立定期督导调度机制。二是双向发力深度融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AI技术构建“天地车人”一体化监测网络,全量汇聚排放数据识别违规行为;同时,通过引入先进技术,打造车载监控等智慧场景,获得多项荣誉。三是数字赋能全链实践,构建全链管控、移动监管、数据协同、便民服务四大智慧体系,整合6类超标数据实现“山东省内机动车一处超标处处受限”,建立18万辆重型柴油车OBD实时监控;实现全过程“无纸化”办公,贯通公安等4部门数据壁垒,实现三级业务协同;推出“交钥匙”“零跑腿”“白名单”等便民服务。四是智慧监管提质增效,非现场监管能力显著增强,OBD打假线索准确率达90%,淘汰老旧车辆减排氮氧化物21.22万吨,累计产生监管数据1249亿条,立案处罚检验机构94家等。

广州数字科技集团董事长黄跃珍发表题为《数据要素释价值 美丽广州添活力》的主题演讲,他系统阐述了广州数字科技集团在数据要素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方面的实践探索。

在政策引领方面,广州作为国家首批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城市,通过市场化授权机制实现跨领域数据融通,形成“数据开发—收益分配—风险共担”的市场化模式。在实践创新方面,建立覆盖制度、流程、合规、平台、安全、产业的“六位一体”公共数据运营体系,全域汇聚218亿条数据资源,打造可信开发环境,已开发67款跨领域数据产品并通过数据交易所实现流通。在价值释放方面,联合生态环境部门共建创新基地,运用AI技术构建环境风险评估模型,推动企业从被动监管转向主动治理。通过打造绿色数据空间产业联合体,形成“数据采集—模型训练—场景应用”赋能体系,为美丽广州建设注入新动能。

中国联通大数据首席科学家范济安发表题为《数字技术融合创新,赋能美丽中国建设》的主题演讲,系统阐述了中国联通以“网络向新、技术向新、服务向新”战略赋能生态环保的实践路径。

在网络层面,中国联通通过5G-A、算网融合构建天地一体感知体系,实现福建木兰溪流域水质监测智能化,累计支撑河湖巡检90余万次;开创了国内大气质量云预报预警的新模式,节省硬件资源13%以上。在技术层面,中国联通打造“资治”政务大数据平台,结合全国手机信令大数据优势,为环保部门提供科学决策支持,助力精准预判污染风险,推动环境治理智能化升级。服务层面,面向钢铁、化工行业研发智能柔性系统;创新推出“联通碳生活”应用,实现碳减排量权威认证,预计上线后,预计将产生碳能量累计不少于3000吨。目前,中国联通已承建千余个生态数字平台。未来,中国联通将持续深化人工智能、算力网络等技术应用,助力生态环境治理向智能化跨越升级,为建设数字生态文明贡献科技力量。

来源:福建生态环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