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29日讯本周是第23个全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主题是“关爱劳动者心理健康”。职业健康不仅关乎劳动者尊严,更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提高全社会对职业病的认知与防范意识,方能筑牢健康防线。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29日讯本周是第23个全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主题是“关爱劳动者心理健康”。职业健康不仅关乎劳动者尊严,更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提高全社会对职业病的认知与防范意识,方能筑牢健康防线。
省卫生健康委今天上午举办第9场“鲁医健康说”健康知识发布会,发布职业病防治知识。
省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处副处长孙明霞在发布会上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对职业病的概念有着明确的规定,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通俗来讲,职业病特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引发的疾病。这类疾病必须满足四个条件:患病主体为合法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因职业活动产生、因法定危害因素引起,且属于国家公布的法定职业病范畴。
关于职业病的病种,根据2013年12月修订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我国法定职业病包含十大类132种,分别是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化学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疾控局、全国总工会联合组织对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进行了调整。《目录》由原十大类132种职业病调整为十二大类135种职业病(包括4项开放性条款)。新增2个职业病类别,分别为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每个类别中分别新增1种职业病。一是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类别中新增腕管综合征(限于长时间腕部重复作业或用力作业的制造业工人)。二是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类别中新增创伤后应激障碍(限于参与突发事件处置的人民警察、医疗卫生人员、消防救援等应急救援人员)。调整后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自2025年8月1日起实施。
劳动者如果怀疑自己得了职业病,可以到用人单位所在地、本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申请职业病诊断需提交以下材料:劳动者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包括在岗时间、工种、岗位、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等);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还需要个人剂量监测档案等资料;与诊断有关的其他资料。除了最后一项外,其余四项由劳动者所在单位提供。
职业病诊断应当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及《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家职业病诊断标准,依据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在材料齐全的情况下,职业病诊断机构应当在收齐材料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职业病诊断结论。目前全省共有33家职业病诊断机构,能够满足当前的诊断需求。
闪电新闻记者 支毅 报道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