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钱镠少时贩私盐为生,乾符二年(875年),投奔石镜镇将董昌,被任命为偏将。乾符六年(879年),黄巢起义军攻打临安,因其阻击有功,升任都知兵马使。光启二年(886年),董昌采纳钱镠建议,全军渡江进击,消灭镇东观察使刘汉宏,占领越州。次年,钱镠升任杭州刺史,与董
杭州以古寺命名的老巷多。(一)
(钱镠,杭州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建立者。
钱镠少时贩私盐为生,乾符二年(875年),投奔石镜镇将董昌,被任命为偏将。乾符六年(879年),黄巢起义军攻打临安,因其阻击有功,升任都知兵马使。光启二年(886年),董昌采纳钱镠建议,全军渡江进击,消灭镇东观察使刘汉宏,占领越州。次年,钱镠升任杭州刺史,与董昌分据浙东、浙西。乾宁二年(895年),董昌自称罗平国皇帝,改元顺天。钱镠发兵进攻,后攻占越州,杀死董昌。唐朝许以钱镠为镇海、镇东两镇节度使,占据浙东、浙西之地。天复二年(902年),唐朝册封钱镠为越王,后又改封吴王。开平元年(907年),后梁册封其为吴越王。自唐末起,钱镠便向中原政权贡奉无缺,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文士荟萃,人才济济,文艺也著称于世。钱镠的政治举措使吴越成为五代十国中较为安定、经济繁荣的地区,又因其注重水利,故两浙民间称钱镠为“海龙王”。长兴三年(932年),钱镠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谥号武肃王。)
杭州以古寺命名的老巷多。
如戒坛寺巷、潮鸣寺巷、华藏寺巷、长明寺巷、金刚寺巷等。
戒坛寺巷,从地名上溯源,应该是杭州最古老的一条巷子。这条位于狮虎桥北、武林路东的横、直巷子里,旧有戒坛寺,故名。
戒坛寺最早的前身是南北朝时期梁大同二年(536)建造的发心寺,由居住此地的鲍侃舍宅为寺。该寺为当时城内最早的一座佛寺(城外有更早的灵隐寺等),连“杭州”这个名称也要再过五十多年进入隋朝后才设立。
鲍侃当初舍宅为寺,说明这个地方早已有人聚居。杭州先民发源地灵隐山的走势,自仙姑、宝石、弥陀山一路东来,其余脉尽头便在此地。这里西南原来还有一座小小的虎(武)林山,属“神龙之尾”,被称作“祖山”。因地势较高,东有华信所筑古海塘,可阻江潮,所以此处为杭人“我从山中来”后最早的聚居地之一,隋之前的钱唐县治也从灵隐山迁设于此。
发心寺在唐贞观年间改名众善寺,神龙初年又改为中兴寺,神龙三年(707)再改成龙兴寺。在神龙短短三年间,该寺两改其名,其实跟唐朝的一场政治风云有关。神龙元年(705)“五王政变”后,唐中宗李显复辟,推翻其母武则天的武周政权,恢复大唐国号,并将全国很多寺庙改名为中兴寺,以示大唐中兴。
然而由于武氏外戚势力依然强大,在武则天侄子武三思矫诏诛杀五王后,李显承认“周唐一统”,又将自己视为武则天的合法继承人,是“受母禅”,还专门下了《不许言中兴敕》,规定“内外不得言中兴”,将所有刚改好的中兴寺,又改成龙兴寺。杭州这座龙兴寺之名,也因此而来。
现延安路灯芯巷口,有一亭子,亭中立有一尊建于唐开成二年(837)的龙兴寺石经幢,便是该寺的遗留物。这石经幢原有一对,立于龙兴寺大门两旁,另一尊早无踪影,而这尊近1200年前的石经幢,是杭州市内除井亭桥相国井外,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物。
当时与这尊石经幢同时被发现的,还有一座唐代名僧国一禅师法钦的墓塔,他就是径山寺的开山祖师。
其后的杭州刺史白居易,也与龙兴寺有过渊源。他曾应龙兴寺僧人南操的请求,撰写过一篇名为《华严经社石记》的碑文,文中为激励后继传经者,描述了南操大力集社,发愿弘扬《华严经》的过程,以及其虔诚的传法精神。该文极具“白氏风格”,写得十分真诚感人。
在统辖两浙的钱镠刚被封为越王期间,发生徐绾、许再思兵乱。乱兵盗掘了龙兴寺国一禅师墓塔,挖开后见两缸合葬的禅师肉身如生,发长覆面,叛兵惊拜而逃,之后钱镠重新厚葬禅师于旧塔。
(白居易(772年—846年),唐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阳邑(今山西太谷,一说祖籍为同州韩城,今陕西韩城),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生于河南新郑,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少年时经历藩镇战乱,立志苦读。唐贞元十六年(800年),进士及第。802年,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讨论后又罢校书郎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及第,授盩庢(今西安周至县)县尉。历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等职,在任期间,除草拟诏书外,经常上书论事,积极参政,直陈时弊。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遭诽谤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822年,出为杭州刺史,后又做过短期的苏州刺史。827年,拜秘书监,次年转刑部侍郎。晚年的白居易在洛阳度过了生命的最后阶段,于846年8月病逝后葬于洛阳龙门香山琵琶峰,追赠尚书右仆射。
白居易是唐代最高产的诗人之一,
其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富有情味,现存有3000首。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等经典作品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白居易在政治领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任职期间,表现出了卓越才干和良好的治国思想,为唐朝政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同时,白居易在文学上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中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强调了诗歌的“美刺”作用。)
来源:溜达溜达溜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