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指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具体表现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多年来,高血压患者被告知要完全戒酒,这一观点深入人心。然而,随着医学研究不断深入,我们对高血压与饮酒关系的认识正在发生微妙变化。
部分研究表明,适量饮酒或许对某些高血压患者并非绝对禁忌。这一发现让许多高血压患者感到困惑:到底是应该彻底戒酒,还是可以适度享用?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指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具体表现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患者的95%,病因尚不明确,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关。继发性高血压则由特定疾病引起,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接近30%,约有2.7亿高血压患者,且呈逐年上升趋势。高血压常被称为"无声杀手",因为早期症状不明显。许多患者在体检时才被发现血压升高。
当血压持续升高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耳鸣、颈部不适、眼花、疲劳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心悸、胸闷等不适。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高血压患者可能完全没有症状,直到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才被发现。如何识别自己是否患有高血压?最直接的方法是定期测量血压。
健康成年人应至少每年测量一次血压,有高血压家族史或其他危险因素的人群应增加测量频率。测量血压时应注意:
保持安静休息5分钟后再测量;取坐位,上臂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避免饮酒、吸烟、饮用咖啡等刺激性饮料,避免测量前剧烈运动;连续测量2-3次,取平均值。
高血压的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非药物治疗是所有高血压患者的基础治疗措施,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减轻体重、心理平衡等。
药物治疗方面,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等。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合并症、并发症等选择适合的药物。关于高血压患者是否可以饮酒,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传统观点认为高血压患者应该完全禁酒,因为酒精会升高血压,加重心脏负担。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这个问题并非非黑即白。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指出,高血压患者应限制饮酒,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应小于25g,女性应小于15g。
这相当于男性每日饮用啤酒不超过750ml,或葡萄酒不超过250ml,或白酒(38-40度)不超过50ml;女性则应进一步减少。
饮酒对血压的影响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饮酒量、饮酒频率、酒的种类、个体差异等。少量到中等量的酒精摄入可能对某些人有心血管保护作用,但这种益处仅限于特定人群和特定条件。
2023年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项大型荟萃分析表明,即使是少量饮酒也不能提供显著的健康益处,且风险可能大于收益。
这项研究涉及50多万参与者,结果显示任何剂量的酒精摄入都与某种健康风险相关。对于高血压患者,即使是少量饮酒也可能升高血压,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从医学角度看,酒精会通过多种机制影响血压:抑制血管舒张物质的释放、增强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加皮质醇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等。
长期大量饮酒还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体重增加、睡眠质量下降等,进一步加重高血压。然而,不同类型的酒精饮料对血压的影响可能有所不同。
适量饮用红葡萄酒可能因其中含有的白藜芦醇等抗氧化物质,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保护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高血压患者可以随意饮用红葡萄酒,因为酒精本身的升压作用仍然存在。
对于已经习惯饮酒的高血压患者,突然完全戒酒可能导致戒断症状,反而不利于血压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逐渐减少饮酒量,而不是突然戒酒。
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严格控制饮酒量:如果决定饮酒,必须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内,男性每日不超过25g酒精,女性不超过15g。
定期监测血压:饮酒后应监测血压变化,如发现血压明显升高,应进一步减少饮酒量或完全戒酒。
慎重选择酒类:如果医生允许少量饮酒,优先选择红葡萄酒,避免高度白酒等烈性酒。避免空腹饮酒:空腹饮酒会加速酒精吸收,对血压影响更大。
特殊情况禁酒:如血压控制不佳、合并其他疾病(如心力衰竭、肝病等)、正在服用与酒精有相互作用的药物时,应完全戒酒。
对于高血压的预防与管理,除了合理控制饮酒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合理膳食是控制血压的关键。推荐采用DASH饮食模式(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即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奶制品的摄入,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摄入。
每日钠盐摄入量控制在5g以下,相当于食盐不超过6g。增加钾的摄入有助于抵消钠对血压的不利影响,富含钾的食物包括香蕉、土豆、菠菜等。
规律运动对降低血压有显著效果。建议高血压患者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应循序渐进,避免高强度、憋气类运动,如举重、短跑等。
体重管理也是控制血压的重要一环。研究表明,超重者减轻体重5-10kg可使收缩压下降5-20mmHg。理想的BMI应控制在18.5-23.9kg/m²。
戒烟是高血压患者必须严格执行的措施。吸烟会使血管收缩,加重动脉硬化,明显增加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心理调适同样重要。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血压升高。建议高血压患者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保持良好的心态。
在急性高血压危象时(血压急剧升高,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在等待医护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可采取以下措施:保持安静,取半卧位或坐位,避免情绪激动,服用医生此前开具的速效降压药(如果有)。
总之,高血压与饮酒的关系并非简单的"要么完全禁止,要么无限制",而是需要个体化评估。对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来说,最安全的做法仍然是减少饮酒量,如条件允许,完全戒酒更为理想。
但对于血压控制良好、无并发症、已习惯少量饮酒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饮酒量可能是一个折中方案。重要的是,任何关于饮酒的决定都应在咨询医生后做出,而不是自行判断。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9, 24(1): 24-56.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筋骨强壮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