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前孩子回来说食堂饭‘像喂猪食’,现在居然主动带同学回家夸学校饭菜香!” 武昌区一位家长在家长群里的发言,引发了武汉数万家长的共鸣。2025 年 4 月 25 日启动的这场 “校园餐” 专项整治,正让武汉 2000 多所中小学的餐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孩子回来说食堂饭‘像喂猪食’,现在居然主动带同学回家夸学校饭菜香!” 武昌区一位家长在家长群里的发言,引发了武汉数万家长的共鸣。2025 年 4 月 25 日启动的这场 “校园餐” 专项整治,正让武汉 2000 多所中小学的餐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整治行动中,武汉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曝出使用过期冷冻鸡腿,钢城十二中菜品微生物超标,东湖学院后厨 “用脚洗菜” 等案例,揭开了校园餐腐败的冰山一角。更令人震惊的是,江夏区某小学曾因采购低价变质肉类,导致 37 名学生集体送医。这些问题背后,是一条盘根错节的利益链:
资金挪用:崇阳县教育局后勤办原主任王界华通过虚增配送费收受 65 万元贿赂,直接导致学生餐费缩水。采购回扣:蔡甸区某小学被举报为教师子女提供小灶,普通学生餐食质量明显 inferior,背后是供应商与校方的利益输送。管理失职:江汉区两所中学因未查验供应商资质被通报,暴露了学校对第三方供餐单位监管的形同虚设。为彻底斩断利益链,武汉祭出 “科技组合拳”:
区块链溯源:引入武汉大学研发的区块链技术,家长扫码即可查看食材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记录。例如,江汉区第六十八中学通过区块链追溯系统,发现某供应商擅自更换鸡肉来源地,立即终止合作。AI 智能监控:升级 “互联网 + 明厨亮灶” 系统,AI 自动识别厨师未戴口罩、食材存储温度异常等违规行为。硚口区韩家墩小学通过 AI 分析师生问卷数据优化菜谱,好评率从 78% 飙升至 97.21%。智慧检测平台:汉阳区建成共享智慧校园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实验室,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食材检测数据实时联网,不合格产品自动触发预警并启动召回流程。武汉将社会监督深度融入整治体系:
线索征集:通过 “武汉教育” 官网、12345 热线公开征集线索,对查证属实的举报人给予奖励。截至 5 月中旬,已收到校园餐相关举报 127 条,34 条线索移交纪委监委调查。家长共治:推行 “家长陪餐制” 和 “食堂开放日”,家长可实时查看后厨直播。青山区红钢城小学邀请家长参与食材验收和菜谱制定,学生就餐率提升 15%。责任到人:明确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对食品安全问题实行 “一票否决”。某中学因食材过期被罚款的同时,食堂经理被列入行业黑名单。专项整治启动以来,武汉已查处校园餐相关案件 17 起,涉案金额 123 万元,立案调查供应商违规行为 9 起,责令整改学校 32 所。这些案件的查处,推动了一系列长效制度的建立:
轮岗审计:对后勤管理人员实施定期轮岗和离任审计,2024 年江汉区通过轮岗发现某中学总务主任违规收受供应商礼品,最终给予其党内警告处分。供应商黑名单:建立供应商 “红黄牌” 制度,对违规企业实施行业禁入。硚口区两家配送企业因擅自变更经营地址被列入异常名录,倒逼行业规范。法律追责升级:推动修订《武汉市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条例》,拟将校园餐腐败纳入刑法 “贪污罪” 加重情节,对涉及未成年人权益的犯罪行为顶格处罚。这场整治带来的改变肉眼可见:
硬件升级:全市投入 2.3 亿元新改扩建学校食堂,18 所学校由校外供餐转为校内自营,7 所学校收回委托经营权,从源头压缩腐败空间。满意度飙升:汉阳区学校食堂好评率从 78% 提升至 97.21%,家长投诉量下降 63%。新洲区某中学调查显示,因餐食改善,23% 的学生放弃校外无证摊贩就餐。全国示范:武汉的 “技术 + 制度” 双轮驱动模式被纳入全省校园食品安全治理体系,2024 年全省校园餐腐败案件同比下降 41%,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率下降 58%。校园餐安全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当武汉通过区块链让每一块肉都有 “身份证”,通过 AI 让后厨操作透明化,通过家长共治让每一分餐费都花在刀刃上,这场整治早已超越食品安全本身,成为重塑教育生态的关键战役。正如武汉市教育局负责人所言:“我们要让校园餐成为支撑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营养基石’,而非滋生问题的‘风险源头’。”
当孩子们端起 “安心碗”,当家长们放下 “揪心房”,武汉用行动证明:只要动真格、出实招,就能守护好孩子们 “每天在校 1/3 时间” 的安全与尊严。这场校园餐革命,正在改写中国教育的 “舌尖叙事”。
来源:大事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