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尤其是看到一些股票,超出你预期的大涨,且其业绩也同步大涨,那一定说明这个行业,发生了一些趋势性的变化。
老南经常和朋友说,股票你可以不炒,但不能不看。
尤其是看到一些股票,超出你预期的大涨,且其业绩也同步大涨,那一定说明这个行业,发生了一些趋势性的变化。
关注并了解这些变化,往往会有一些职业上、投资上的机会。
先从泡泡玛特聊起,(特别提醒,非个股投资建议)。20年上市,22年一度跌到9元,然后一波涨到198。
如果看净利润,会发现的确22年腰斩,但23年又创了新高,24年直接飚了。
我自己也是观察到,22年疫情期间,泡泡玛特在南京都关店了,加上当时也有媒体批判盲盒这种商业模式,也一度以为game over了。
直到23年底,24年初,开始发现不对了,在海外市场出圈了,国内增长也开始修复。
朋友圈里也不时看到晒这个的,一开始我还不知道这是啥,后来发现不得了,原来这么火。
结合这两年国内“谷子”火了起来,其实可以看出,背后是年轻一代消费习惯的变化。
02还有个有意思的事,老南和石榴叔,是20多年前玩摄影时候认识的。如今一起工作,不忙的时候还会出去拍拍照,最近也发现了不少有意思的变化。
一是年轻人很舍得花钱找人跟拍。
如我就住中山陵附近,差不多去年开始,中山陵里大量的现场跟拍,带个单反,带个pad或笔记本现场修图,一人收个两三百。这生意居然做得非常火,小红薯上有人号称4天赚1w。
要知道,不少年轻人都来南京特种兵式旅游,吃住都非常省,但拍照相当舍得花钱。
二是富士的爆火。
从我们专业玩了几十年摄影的角度看,会认为这个是智商税,靠的就是机内滤镜。
但市场就是这么无情的打脸,这相机甚至炒到1万多,溢价20%是常规操作,关键是,还买不到。
一开始我也看不懂,后来也理解了,说白了,人家富士太了解这批年轻人了,针对性的设计出一系列超能打的爆品。
还有拍得立,简直成了富士赚钱的印钞机。
若以“性价比”或“性能参数”衡量,这相机相对同等价格的产品,是溢价严重的。
但从消费需求角度,复古的设计,加上较小的身材,同时“胶片滤镜”更适合当下年轻人自拍和小清新的审美风格,更别说其社交属性。
所以从“用户体验”和“情感价值”衡量,我们真要向富士学习。尼康就学的很快,发布了个复古系列微单,也卖的不错。
此外,尼康搞了云创,松下搞了LUT,功能上模仿富士的胶片滤镜。
03而且我最近这两年,也发现小日本相机厂商,对市场变化敏感度特别高。
如老南过去两三年,开始迷上拍鸟,去年收了个二手的Z180-600,到今年发现居然这镜头二手还涨了点。
原因是加入这个领域的越来越多了,既有很多退休的有钱老年人,也有很多中青年加入这个群体。
我现在去拍鸟,发现中青年占比越来越高,前阵子李现在北京公园拍鸟,估计这个圈子要火上浇油了。
所以你看,今年这才到4月,日本相机厂商,已经出了3款超长焦:索尼的 400-800mm F6.3-8.0,适马的300-600mm F4 ,奥之心的100-400mm F5.0-6.3(等效200-800)。
来源:拾榴询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