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来防骗,真的有点香,这会不会让一些不良商家瑟瑟发抖?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30 11:47 2

摘要:昨天,在今日头条上阅读了一篇关于莓茶的软文 ,虽然感觉文章写的有些夸张,但处于好奇和试探的心理,我还是被“引”到了所谓的私域流量平台,加了某信。结果让哭笑不得,这叫某美丽的漂亮小姑娘连续给我发来57条图文、发视频,给人一种好不容易有一个人上钩了,不割一把韭菜不

昨天,在今日头条上阅读了一篇关于莓茶的软文 ,虽然感觉文章写的有些夸张,但处于好奇和试探的心理,我还是被“引”到了所谓的私域流量平台,加了某信。结果让哭笑不得,这叫某美丽的漂亮小姑娘连续给我发来57条图文、发视频,给人一种好不容易有一个人上钩了,不割一把韭菜不撒手的感觉。

今天早上,在某人工智能上简单输入了产品名称和产地和他的视频第一段自动转化文字的信息,强大的人工智能便给出答案。以下是要点摘录:

一、 骗局常见特征分析:

一是夸大功效。以"排毒养颜""包治百病"等话术吸引中老年群体,常宣称能治疗三高、糖尿病等慢性病。

二是饥饿营销:使用"深山古法""非遗工艺"等概念营造稀缺性,声称"仅限前100名""祖传秘方即将失传"。

三是传销模式。采用多级分销体系,通过发展下线获得返利,要求加盟费或高额押金进货。

四是虚假背书。伪造检测报告(常见手段包括PS认证标志)、虚构名人代言或医疗机构推荐。(特别提醒,不要被所谓的证书欺骗!)

二、话术拆解示例

一是 “某美丽”的人设。通常打造为返乡创业青年、非遗传承人后代,利用乡土情怀获取信任(特别提醒,也有以少数民族的人设,真假难辨)。

二是“深山或高山野生...”话术。暗示产品未被现代工业污染,实则可能产自小作坊,无正规生产资质。

三是直播套路。安排“托儿”刷好评,用硫磺熏制的样品展示“神奇变色反应”,伪造功效实验。

三、风险提示

一是经查证,某地确有莓茶(藤茶类),但正规售价在80-150元/斤,远低于骗局中298元/100g的溢价。

二是 2023年某市监局已查处多起类似案件,常见违法添加双氯芬酸钠等止痛成分,长期服用损害肝肾。

四、维权建议

一是保留支付凭证、聊天记录、产品包装,拨打12315时需说明"怀疑食品非法添加"(处理优先级更高)。

二是 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核查企业资质,多数涉案公司注册资金低于10万元,参保人数为0

三是警惕“二次诈骗”。部分受害者群体会出现冒充维权律师收取费用的新型骗局。

五、科学认知

提醒一:正规莓茶主要成分为黄酮类物质(二氢杨梅素),确有抗氧化作用,但无法替代药物治疗

提醒二: 国家卫健委从未批准过莓茶作为新食品原料,所谓"特殊医学用途"均属虚假宣传

建议消费者通过正规商超购买农产品,对网络渠道宣称有治病功效的食品保持警惕,特别是要求“发展代理”的销售模式更需远离。如遇身体不适,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真是太可怕了,一不小心就可能上当。提醒各位,用好人工智能,谨防上当受骗。

如何更好地运用AI工龄识别现实生活中和网络上各种骗局?一起交流。

来源:超级解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