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尼连任加拿大总理,欲减少对美依赖,誓言“绝不向特朗普屈服”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30 13:51 3

摘要:当地时间4月28日,加拿大如期举行第45届联邦众议院选举,这也是众议院席位由338席增至343席后的首次大选。计票结果显示,现任总理马克·卡尼(Mark Carney)领导的自由党如外界预料赢得连任,但距离172席的议会多数还差三席。最大反对党保守党同样实现显

文/胡毓堃

编辑/漆菲

几十年来最重要的一场大选在加拿大落幕。

当地时间4月28日,加拿大如期举行第45届联邦众议院选举,这也是众议院席位由338席增至343席后的首次大选。计票结果显示,现任总理马克·卡尼(Mark Carney)领导的自由党如外界预料赢得连任,但距离172席的议会多数还差三席。最大反对党保守党同样实现显著增长,只是党魁皮埃尔·普瓦列夫尔(Pierre Poilievre)丢掉了自己的议席。

4月29日,胜选后的卡尼重返总理府。

两大党前所未有地垄断众议院,是此次大选“历史性”的一面。这场影响深远的大选,从头到尾都笼罩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阴影之下。卡尼在胜选后表示,他的国家“永远不会”向美国屈服,只会“按照我们的条件”与特朗普进行贸易和安全谈判。

加拿大总理办公室发表声明称,美国总统向卡尼表示祝贺,两国领导人一致期待作为“独立主权国家”继续合作。但这与白宫此前发表的声明相矛盾——白宫发言人安娜·凯利(Anna Kelly)表示,加拿大的选举结果不会影响特朗普总统将加拿大打造成美国第51个州的计划。

无论如何,卡尼让更多加拿大人相信,自己是更有能力对付特朗普的领导人,然而选民给予信任的同时意味着沉重的压力。短暂的胜利喜悦后,卡尼和自由党政府将开启充满荆棘的新任期。

“谁准备好了?谁准备好了和我一起捍卫加拿大,建设一个强大的加拿大?”4月29日凌晨,卡尼在首都渥太华用与选民互动的方式开启胜选演讲。这场在自由党总部举行的庆祝活动成为自由党人的狂欢,加说唱摇滚乐队Down with Webster现场献唱了《胜利的时刻》(Time to Win)——一首经常出现在卡尼竞选活动中的歌曲。

卡尼在自由党总部发表胜选演讲。

除了卡尼本人(从政生涯第一次参加选举并赢得选区议席)和自由党双双胜选之外,从不同角度来看,今年加提前大选都称得上是创造历史。这一点首先体现在正式投票前跌宕起伏的选情上。

岁末年初时任总理特鲁多被迫辞职时,自由党的民调支持率一度落后保守党约25%,甚至有沦为“老三”的危险。不久后特朗普政府上台,对加施以关税大棒和“美国第51州”的吞并论,国内政治素人、金融精英卡尼此时脱颖而出,重新抬升自由党的支持率,让其最多时领先保守党近20%。

4月28日,特朗普在加拿大选举日发文重提“吞并”之事。图源:Truth Social

随着选举日期确定,“保加防美”气氛渐浓,两大党的竞争呈现白热化,差距也逐步缩小,以致于直到计票完成之前,自由党仍无法确定能否赢得“多数政府”。

用英国广播公司(BBC)的话说,这场大选见证了“令人震惊的运气翻转”——一度被视为“已经死亡并被埋葬”的自由党,罕见地连续四次赢得联邦大选。但就结果而言,保守党也没有输:两大党均收获了30多年来最高的得票率,且双双超过40%,这在该国历史上尚属首次。

因此,卡尼在胜选演讲开篇就以“艰难激烈的竞选”(hard-fought campaign)祝贺保守党领导人普瓦列夫尔。后者在宣布败选时也说:“我们今晚有很多值得庆祝的。”他强调该党与自由党几乎“并驾齐驱”,比上次大选增加了约20个议席,得票率是1988年以来的最高纪录。只不过,这样的进步被自由党的光芒掩盖,让在野10年的保守党仍无法“翻身”。

更加尴尬的是,首次带领保守党出征的普瓦列夫尔本人遭遇“滑铁卢”。在较晚开票的渥太华卡尔顿选区,他以5%的劣势输给首次参选的自由党候选人布鲁斯·范乔伊(Bruce Fanjoy),成为保守党32年来首位输掉自己选区议席的保守党领袖。普瓦列夫尔连任七届众议员的纪录因此戛然而止。

4月28日,加拿大首都渥太华的选民排队投票。

卡尼“横空出世”之前,普瓦列夫尔曾被视为后特鲁多时代领导国家的最大热门人选。在败选演讲中,他表态将与保守党众议院党团“继续问责政府”,无意辞去党魁。

选票前所未有地高度集中于两大党,最直接的受害者无疑是其他政党。众议院第三大党新民主党此前尤为担心失去“造王者”的作用,呼吁选民进行“策略性投票”,实现选票分流。该党领袖贾格米特·辛格(Jagmeet Singh)强调,“让卡尼获得超级多数”与“让足够多的新民主党人进入议会”截然不同,后者才能更好地捍卫选民的关切。

然而现实残酷——得票率与议席被挤压到个位数的新民主党不仅失去了众议院第三大党地位,还因为议席数量不够而失去了“官方政党”的地位(需要至少12席)。辛格也以巨大劣势输掉了自己的选区议席,黯然引咎辞去党魁职务。

由于选举失利,新民主党领导人辛格黯然辞职。

加众议院选举沿袭了英国的“单一选区简单多数制”,本就有利于大党,使之获得的议席比例往往高于普选得票率。此次大选,两大党瓜分了约85%的选票,更囊括了众议院343个席位中的九成议席,两党主导议会的格局进一步强化。如此罕见的选票走向,折射出加拿大此刻面临的复杂环境。

直接原因无疑是咄咄逼人的特朗普和异军突起的卡尼。贸易战和吞并言论让加民众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团结对外”成为社会最大共识,曾经支持小党的选民决定把选票集中投给两大党,而非制造更加碎片化的政坛。恰好卡尼走到台前,其财经专长和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经历,使之成为不少选民心中的最佳人选。

加拿大独立研究机构安格斯·里德研究所(Angus Reid Institute)指出:“那些威胁和吞并之说,成为中间偏左选民的巨大动力。”该机构的选前民调显示,如果选民把政党而非领导人作为决定性因素,保守党会保持其40%的得票率,自由党则会跌至28%。

最后关头,分野明显的选民生态刺激了保守党的选票:在油气资源丰富、与权力中心较为疏离的西部两省(阿尔伯塔、萨斯喀彻温),基本被保守党全数囊括;在最关心生活成本、住房危机的18至34岁年轻群体中,保守党的支持率也领先自由党约13%。普瓦列夫尔此前谈到保守党在人口结构方面的突破,尤其是年轻人。“我们为全国无数被长期忽视和排除在外的人们发声。”他说。

一边是实现猛增的变量,一边是稳居高位的存量。两相对决,造就了这场历史性大选。

自由党与保守党的支持率经历了跌宕起伏。来源:BBC

自1988年以来,外交政策从未在加拿大大选中占据如此大的主导地位,讽刺的是,当年与美国的自由贸易是主要议题。这一次,特朗普的阴影贯穿整个选举周期,乃至成为选举的最大影响因素。卡尼在胜选演讲中重申:“特朗普总统试图分裂我们,以便让美国拥有我们,这绝不会发生。”

与此同时,特朗普从未停止对北方邻国事务评头论足。4月28日早上,他在其个人社交平台“真实社交”发文,鼓吹加拿大选民应选出一个“有力量和智慧的人”,只要该国“成为美国珍爱的第51个州”,就可“税率减半,军事力量免费提升至世界之巅,汽车、钢铁、铝、木材、能源及其他产业规模翻两番,且零关税”。

“别再受制于多年前人为划定的边界。看看这片土地若合为一体该有多美!完全自由的往来,再无边界阻隔。有百利而无一弊。本该如此!”特朗普继续挑动加拿大人的敏感神经,让外界捉摸不透他究竟目的何在。一个月前,他告诉美国福克斯新闻,更愿意跟自由党人而非保守党人打交道,随后又说自己不在乎谁能赢得选举。

“保加防美”的背景让选举热度急剧升温。加拿大选举委员会统计,今年的投票率高达68.7%,比上次大选上涨6.4%。此外在超过2850万注册选民中,约730万选民选择提前投票,创下新高。

加拿大各省选举结果和议席分配。来源:《纽约时报》

舆论认为,这体现出不少选民的心态,即要把选票投给最有能力对付特朗普的政党及其领导人。达尔豪西大学政治学教授特恩布尔说,人们感觉这次选举意义重大,且已经下定决心,这或许是投票率创下纪录的原因之一。

这恰好把卡尼的劣势转化为优势。接任总理之时,卡尼从未参加过竞选、没有担任过民选公职、议场经验为零。按照传统标准,面对无尽的旅途奔走、“零售政治”高压要求、媒体日常的严苛审视,卡尼有太多弱点暴露给对手——包括他相对薄弱的法语能力。

然而,特朗普的“进场”(虽然他没有出现在选票上),使得卡尼的公众形象截然不同。在支持者眼中,卡尼拥有“强大的履历”和定力,能够安抚选民的焦虑。“稳定性”、“严肃深思”、“房间里最聪明的人”等好评屡屡出现在各家媒体的报道中。就连传统、坚定的保守党选民也坦承:“很多人把卡尼视为某种救世主。”

到了此时,具体的施政纲领反而不再那么重要,卡尼心知肚明。参选自由党领导人时,卡尼就在突出自己的“危机管理”和“谈判技巧”。进入竞选周期后,他把自己打造为应对目前关键时刻准备最充分的候选人,强调美加基于“经济一体化、安全和军事合作”的传统关系已经结束,同时告诉大家:“现在需要的是经验,而不是实验”。

对很多加拿大人而言,此次大选是“为国家灵魂而战”。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联合民调机构对加拿大选民进行的选前民调显示,75%的受访者不喜欢特朗普,39%的受访者表示,特朗普是本次选举中最受关注的议题之一,仅次于生活成本(60%)。

安格斯·里德研究所的调查显示,尽管加拿大选民对生活成本(包括通胀)和医疗的关切程度仍高于美加关系(包括关税),但让他们选择自由党的三个压倒性理由分别是卡尼、特朗普威胁、阻止保守党,与施政纲领毫无关系。这份调查还显示,这些选民并不认为卡尼比对手更擅于处理通胀等议题,但却压倒性认为他更擅于“处理美加贸易战、实现贸易多元化、促进经济增长”。

住房短缺是加拿大的老大难问题。

事实上,两大党在优先事项上大体达成共识:加拿大需要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发展石油、天然气和采矿业;保护受关税影响的工人;增加国防开支。

但对于普瓦列夫尔和保守党来说,想利用“保加防美”吸引选票并不容易。当特朗普在加拿大成为“贬义词”后,普瓦列夫尔立刻切断自己与其可能的关联,否认“低配版特朗普”的标签——他战斗式的辩论风格、终结“觉醒文化”的决心、与“全球精英”较量的意愿像极了特朗普,只是没那么极端。

保守党还将竞选口号改为“加拿大优先——为了改变”,试图“一石二鸟”:既能“保加防美”、又能“保加打‘特(鲁多)’”。只是按照普瓦列夫尔的设想,他更希望能淡化特朗普的外部因素,而将卡尼与前任总理特鲁多画上等号,放大对手的“票房毒药”。

他反复强调自由党执政的十年是“失去的十年”,列举经济疲软、住房昂贵、通货膨胀、医疗短缺、社会问题(犯罪、移民、芬太尼滥用)频发等现实问题,试图利用选民对执政党的不满获得更多选票。这是2024“超级大选年”多国反对党屡试不爽的经验。假如不是特朗普,普瓦列夫尔恐怕已经成功复制政党轮替的故事。

对普瓦列夫尔以及保守党来说,此次大选是一个痛苦的失败,几个月前,他们还有通往胜利的明确道路,现在则需要重新寻找前进的方向。

保守党领导人普瓦列夫尔是最大失意者。

卡尼初战告捷,赢得了选民的信任投票,也助力自由党赢下第四个任期。然而,该党连续三届议席不过半的事实表明,这种信任仍然有限。接下来卡尼和自由党将面临着艰巨的挑战。

卡尼在胜选演讲中承认“前方的挑战令人担忧”,“是时候勇敢面对这场危机了”。曾担任特鲁多顾问的马尔奇·苏克斯(Marci Surkes)直言:“(卡尼的)蜜月期非常短暂。”

首先面临的便是“特朗普威胁”。如何以行动应对特朗普,远比说起来要难。美加关系不仅是单纯的外交和贸易问题,更关系到加拿大高度依赖外贸的经济根基。加拿大75%的出口产品都销往美国,关税壁垒对汽车、钢铁等关键产业的伤害可想而知。卡尼说美加“经济一体化”时代的结束,亦反映出两国经济长期以来的依赖程度。

卡尼承诺,政府从对美国商品加征的关税中获得的每一加元都将用于帮助受到不利影响的加拿大工人。他还表示,他计划为中产阶级减税,将移民恢复到可持续的水平,并增加对加拿大公共广播公司的资金支持。

大选之前,特朗普和卡尼宣布最早将于5月会面,讨论贸易问题,此外他们还可能在6月的七国集团(G7)峰会上见面。这场峰会将在加拿大艾伯塔省卡纳纳斯基斯举行。“加拿大已准备好发挥领导作用,建立一个由价值观相同的志同道合国家组成的联盟。”卡尼4月早些时候表示,“如果美国不再想发挥领导作用,加拿大将挺身而出。

特朗普与卡尼接下来的会面将成为美加关系的风向标。

但贸易问题不是领导人会晤就能解决的,加拿大外交部长的前幕僚长桑德拉·奥布(Sandra Aube)认为,这离不开巨大的努力,需要加方与美方进行各层级的实质性接触,才能探索有效的行动。

另一大问题是如何降低对美依赖。正如卡尼所说,由于特朗普“正试图重塑美国经济”,加拿大必须要重塑自己的经济。卡尼告诉选民,他将利用自己作为投资银行家和央行行长的经验,以及他与全球领导人的关系,让加拿大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自由党为此将贸易多元化写入竞选纲领,卡尼更是把接任总理后的首次出访放在欧洲,目的是要争取消除加欧贸易壁垒,把后者作为主要的替代选择。

可跨大西洋的距离对基础设施是一大考验,加拿大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寻找海外替代市场无法快速解决问题,自由党内也认为恢复美加自由贸易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经贸之外,防务自主关系到国家主权和北极地区开发,卡尼能否实现180亿加元的投资,同样至关重要。

曾帮助卡尼竞选并担任特鲁多幕僚长的杰拉尔德·巴茨(Gerald Butts)表示:“这无疑是我们有生以来看到的最具挑战性的总理任期。所有人都必须要应对美国政策的变化,但除了我们以外,没有哪个国家与美国有着长达9000公里的边境线。”

至于特鲁多时代饱受诟病的一系列内政问题,卡尼如何发挥自己在商业、财经领域的专长,更关系到他在选民中的信任基础。对此他在竞选纲领中有系统性阐述,不过它们均受制于经济发展和政府财政支配状况,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对外解决贸易摩擦、对内获得议会其他政党支持。

领导少数政府意味着卡尼必须效仿前任特鲁多,日常施政都需要议会其他党派的支持。不同于前两次大选的政党格局,新一届的众议院,中小党议席大大压缩,能给自由党的支持力度更加有限。当然,自由党此次获得169席,距离172席的多数门槛只有个位数之差,理论上仍可凭借小党支持通过政府预算和法案。

加拿大众议院选举结果。来源:《纽约时报》

三个议会小党中,魁北克集团的议席最多,但该党向来避免与大党结盟,也没有共同的意识形态基础,只就具体议程或法案(如关于魁北克自治或者财政拨款)支持执政党。绿党合作性更强,但实力不够。最可行的还是与新民主党谈判,达成过去常用的信任供给(confidence and supply)协议,即该党只在政府预算、(不)信任动议等关键议案支持执政党,对其他法案可以自由投票。

以素人之身担任总理,不到两个月就带领执政党保住执政权,卡尼的从政之路可谓“出道即巅峰”。他希望借助G7峰会的“主场外交”,让加拿大在国际舞台担当“领导角色”。可面对比金融问题更加严峻的国家困境,他是复制十几年前的生涯高光,抑或是前任特鲁多的至暗时刻,一切充满变数。(作者系国际政治专栏作家、中国翻译协会会员)

来源:凤凰WEEKLY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