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数说山东看发展”经济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国资委负责同志等介绍2025年一季度山东省属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天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数说山东看发展”经济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国资委负责同志等介绍2025年一季度山东省属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记者: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请问,山东省属国资国企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取得哪些成效?下一步有什么计划和措施?
秦春玲:近年来,省属国资国企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坚持调整存量和优化增量并举,大力培育发展战新产业,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是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将战新产业发展情况纳入经营业绩考核,做好服务指导,推动企业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改善产业结构。2024年省属企业战新产业营收占比、投资占比分别达18.9%、23.1%,比上年提升3.2、0.4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地方国资平均水平2个和1.4个百分点。
二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着力解决战新产业技术源头问题,掌握发展主动权。加快培育科技型创新主体,2025年1月山东重工等5家企业获批工信部第一批卓越级智能工厂,占全省近1/4。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省级以上独角兽企业1家、瞪羚企业2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8家,省属企业创新活力和行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三是产业能级不断跃升。指导省属企业立足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明确主攻方向,加力布局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其中,山东铁投推动国内首个新一代高性能智算集群落地,浪潮集团硬科技持续突破,山东重工抢先布局发展智能驾驶、智慧农业、智慧施工、智慧物流等前沿领域。
下一步,省国资委将接续发力,聚焦“三个到位”,推动战新产业培育发展三年行动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是特事特办、政策支持到位。围绕资源投入、资源整合、科技创新、资金支持、人才支撑、考核评价、激励引导、责任豁免等8个方面,大胆探索,力求顶格,研究形成推动加快发展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的若干政策措施。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努力创造有利于战新产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
二是项目牵引、资金投入到位。将战新产业作为扩大有效投资的主攻方向,建立战新和未来产业项目库。截至目前,省属企业战新产业实施类项目共计579个,拟投资总额3160亿元,战新产业储备类项目共计38个,拟投资总额152亿元;未来产业项目共计14个,拟投资总额83亿元。省国资委将加大协调支持力度,推动项目顺利实施。
三是创新考核、指导推动到位。突出产业引领导向,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战新产业投资占比、营收占比等4项考核指标,不断扩大考核权重,并将战新产业培育发展情况列入省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特殊事项清单,实事求是剔除当期亏损。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引导各企业加大前端投资培育力度,加快后端效益转化力度,将战新产业打造成为新的利润增长极,形成良性循环,推动省属国有资本不断向战新产业集中。
山东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记者:
请问,山东黄金集团在以科技创新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攻克行业难题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初明锋:山东黄金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优化创新体系建设和机制保障,强化工作机制保障,着力塑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争当黄金行业科技创新排头兵。
一是大力开展“深探”行动。受自然资源部委托,山东黄金集团于今年2月启动了全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科技支撑项目——“胶东牟乳金矿带构造控矿规律与找矿预测研究”,预计可新增金资源量35吨。致力于“胶西北金矿集区超深地质研究”等工作,已探获了592.19吨的全国最大单体金矿床——西岭金矿,攻克了胶东深部金矿找矿技术瓶颈。
二是全力攻克“深采”难题。山东黄金集团主动作为、强化攻关,与东北大学等高校共同成立创新研究院,并联合中国科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等院校攻关深部开采难题。目前,正在胶东半岛建设12口千米以上“超深竖井”,其中亚洲第一深矿井——三山岛副井已施工至1826m,标志着我国矿业在深部开采领域首次步入世界前列。该副井建成后,矿山采选生产能力预计可达到15000吨/日,年产黄金10吨以上,并可有效提高深部开采本质安全水平。
三是着力打造“深智”标杆。山东黄金集团积极打造“国际一流示范矿山”,大力推广大数据、人工智能、5G、边缘计算、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应用,实施智慧场景建设276个,三山岛金矿等13家矿山应用人工智能,累计减少井下作业人员3046人;16家权属企业广泛使用巡检机器人,巡检效率提高50%以上;国内首台套18吨“蓄电池永磁电机车”在2家矿山成功应用,将智能矿山建设推上了新的水平。
新黄河记者: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一年。请问,今年山东高速集团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哪些具体任务?在一季度项目推进中有何行动和成果?
李广进:山东高速集团作为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主力军,积极投身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和基础设施“七网”建设行动,为经济社会发展当好“开路先锋”。
从通车方面看。确保高青至商河、临沂至滕州、济南至济宁新机场段、东青改扩建、济南东绕城改扩建小许家至港沟段、沈海高速两城至汾水段等6条、270.5公里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增通车里程191公里,优化完善了全省高速路网布局,带动沿线文旅产业、物流运输等繁荣发展,更好助力山东经济社会发展。
从开工方面看。确保长深高速大高至彭家枢纽段改扩建、潍坊至邹城公路昌乐联络线、潍坊至沂源段、沂源至邹城段等4条、296.5公里高速公路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巩固山东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全国第一方阵优势。
从投资方面看。全年计划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完成投资432亿元,其中高速公路重点项目建设投资400亿元,其他工程投资32亿元。
一季度,山东高速集团保持“开局即冲刺”的奋进姿态,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一是项目建设“火力全开”。2月5日召开重点项目建设动员会,吹响复工“集结号”,按下工程“加速键”。各项目抢抓春季施工黄金期,全力消除路基断点,加快路面及附属工程施工。一季度共完成投资85.6亿元,完成比例同比增长0.7%,实现“开门红”。
二是项目管理“精益求精”。持续开展质量提升三年专项行动,创新性提出水泥质量“山高标准”,从源头把控工程实体质量;编制《高速公路高质量发展建设指导意见》《设计标准化指导意见》等文件,不断强化项目建设的顶层设计;注重全业务流程技能提升,围绕平安百年品质工程、质量安全管控及隧道智能建造等方面开展专题培训。
三是绿色施工“擦亮底色”。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最大程度减少对周边生态影响,着力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统一。齐河至临清高速公路项目建成全国首个获得认证的高速公路零碳综合场站,场站运营期内碳减排量1428吨;庆云至章丘高速公路项目将粉煤灰用于台背回填,实现了工业固废的资源化利用;研发应用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机组,实现旧沥青混合料的100%循环利用,为我国公路绿色养护贡献了“山高力量”。
来源:山东发布